高校教师走课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1-01-15 14:07刘春林李宝娣
大学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

刘春林 李宝娣

[摘 要]多年來,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服务中心等高校内设机构的成立,为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讲台、站稳讲台提供了很多帮助;研课、赛课、观摩课、专家讲座等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多种学习交流形式。走课活动是指教师利用自身课余时间在不跟被听课教师打招呼的前提下,随机进课堂听课学习的一种交流学习行为。走课活动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研课、赛课、观摩课等其他学习交流活动的不足,也可以与这些活动相得益彰,形成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台。

[关键词]走课活动;同行学习;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2-0181-03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思想的贫富、教学技艺的精湛程度等,可以影响到教与学效果的好坏。一流的高等院校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1]明确要求“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强调要“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3]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针对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缩短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时间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方法探索和机制研究[4-6]。多年来,在如何推动教育同行研讨交流与指导的问题上,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探索出了诸如研课[7]、观摩课[8]、赛课[9]、试讲、专家讲座、集体备课、专家组督导、教师学习共同体[10]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并对这些活动的实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些活动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例如,观摩课的主讲者为了达到精湛效果,事先都花了大量精力进行试讲,展示效果虽然达到了,但其“真实性”“现实感”往往就打了折扣。又如,有些示范课在讲课内容选择上采用“跳跃式”,那些易讲出彩、好讲的内容出镜率高,这从观摩示范的角度来看非常不错,但平时的课堂没有选择余地,不管好讲还是不好讲,只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都得讲。再如,在组织研讨会等活动时,一般都有场地安排、会后报账等系列琐碎工作,要花费组织者不少精力。

2015年,作者在分析了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将一个取名为“走课”的活动在线性代数等课程中推出。走课,意喻“走门串户于课堂”,即任课教师利用自身课余时间随机到同行课堂听课学习,其目的是学习他人长处、取长补短,其特点是走课前不需要跟被听课教师打招呼征得同意、直接进课堂即可。目标是希望提出一种实施过程简便、灵活多变、效果不错,还能弥补其他交流活动可能存在的不足的教学交流形式,以便打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交流平台。笔者在2018年曾撰文介绍了走课活动的一些特点与开展走课活动的一些建议[11],现进一步介绍近两年来开展走课实践的研究体会。

一、走课活动的特点

与研课、观摩课、研讨会、教学比赛、专家讲座等活动一样,走课活动的开展目的也是为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水平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参考的平台,但与研课、观摩课等活动相比,走课活动自身具有一些特点。例如,走课活动具有低成本、高收获、强实感、互督促、 易反馈[11]的特点。

除此之外,笔者发现走课活动还有好示范的优势:多年来,有关部门与管理机构推出了教学名师奖、教学新星奖、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教学能手奖等众多奖励与荣誉。这些奖励荣誉大多是一次性的、申报性的,教师就算拿到了这些奖励荣誉,支撑其拿到这些奖励荣誉的那些资源或成果却很少进一步辐射到其他同行身上。而通过走课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教师从获奖者的课堂切身感受聆听其理念、方法,从而将上述各种奖励荣誉中的优质资源和成果更好地实现示范效应。通过走课活动,诸如翻转式课堂[12]、SPOC教学[13]、案例式教学[14]或者平日自己心中的名师课堂等,教师都可以坦然、无顾虑地到现场亲自感受其魅力。

综上所述可知,走课活动具有“以人为镜”的功效,如果走课活动开展得好,既可以弥补研课、观摩课等活动的不足,也可以取得其他学习交流方式所不能及的一些效果,还可以与其他学习交流方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闭环学习平台。

二、走课活动开展的前提

虽说走课活动已开展多年,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走课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参与走课活动的教师数量不多,走课者参与走课活动的频次较低等。为了扎实推进走课活动,必须营造一定的外部氛围,具体实施如下。

(一)加强对走课活动的宣传

通过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走课活动的目的、特点、优势、运作方式等,从而让其认可走课活动、接受走课活动、不反对不反感走课活动,为形成良好的走课氛围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通过加强宣传,强调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无定法的道理,让教师认识到参与走课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愿意参与走课活动、乐意参与走课活动。

(二)争取单位组织的肯定主导

走课活动的开展,对走课者来说是利用其课余时间,而对被听课者来说却是利用其正课时间。不同集体、不同单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都有一些规定或者约定俗成的规则。走课活动是一个新事物,也是教学交流形式的改革创新。如果没有单位组织的大力支持与主导,那么走课活动将会由于缺乏外在推力而出现开展不起来、开展不深入的局面。

惯性思维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人们对以前的研课、观摩课、教学比赛、专家讲座等教学交流活动都已比较熟悉,而对走课活动还了解不多。由于走课活动对被听课教师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监督”和“压力”,所以其在认可融入走课活动的过程中就已经意味着他自己也可能是被听课者,而不只是走课者,从而给自己带来了一种“压力”,在心理上难免出现不想参与走课活动的想法。可见,单纯通过个人力量或者民间发动方式真正推进走课活动有很大难度,只有单位组织出面进行积极主导,走课活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变成校园的一种交流平台,甚至是校园的一种交流文化。

三、走课活动的推广实施

要想开展好走课活动,良好的走课氛围至关重要。笔者已提出一系列建议,例如建立以“走”促“学”、以“走”促“建”、重“学”轻“评”等共同认识[11]。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现代信息交流技术的有效应用等方面入手。

(一)建立走课活动联盟机制

走课活动的要素之一是“同行到同行课堂”,可见走课活动要想开展深入,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愿意融入该活动的同行,而通过建立走课联盟机制则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走课者数量短缺等问题。这种走课联盟机制涉及的范围越大越好、涉及的学校越多越好,最好是出校门、跨省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走课大联盟。

一方面,是否参与走课活动,每个人自己具有决定权;另一方面,对于打算参与走课活动的走课者来说,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误会甚至矛盾,需要了解一些信息,例如:除了自己已经知晓的同行,还有哪些也是自己的同行;哪些同行认可走课活动、不反感他人到自己课堂听课,哪些同行对走课活动仍持保守态度;认可走课活动的同行的授课时间与地点、授课内容与进度。

1.单位对走课联盟机制的支持

由于走课联盟机制不只是在校内运行,长远的设想是校与校之间都适用,所以一个单位既要支持教师到外单位参与走课活动,也需要对外单位的教师到本单位进行走课活动给予配合。例如,允许外来走课者进校门、入课堂。

2.创建走课活动交流群

为了有效促进走课活动的实施,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等走课活动交流群。鉴于学科类别多、课程类型多等特点,交流群可分两级进行创建:首先是总群,里面是所有愿意加入走课大联盟的人员;其次是各个学科或者课程的分群,总群的人根据自身专业、授课情况,选择相应的分群加入。在分群里,各个成员发布相关课程信息,例如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内容与大致进度等。

3.明确走课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鉴于走课活动是一种学习提高的方式,不能对原有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对走课活动明确一些基本性、共识性的约定。例如:进入课堂的时机约定,结合现行的督导专家听课、领导查课等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走课活动中走课者应该在一堂课的课前进入教室,不能在课堂讲授期间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走课者要遵守所有课堂纪律;在课后,走课者若想与被听课者进行交流探讨,走课者需要持谦虚请教的态度,但被听课者有权根据自身后续时间、精力等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同意进行相应的交流探讨活动;走课者对被听课者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宜在其他场合进行评论交流,走课者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只能用于自身的消化、学习、提高。

(二)设计走课活动计划信息表

为了充分发挥走课活动的前述优势,使活动效果最大化,走课者在活动开展前需要进行一定的活动规划设想,这可以通过填写“走课活动计划信息表”的形式来完成。作者经初步思考,拟定出走课活动计划信息表(见表1),当然该表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走课活动计划信息表应该结构清晰,包括走课者姓名、走课对象单位、课程名称、走课时间地点、走课目标定位、走课记录、走课反思与总结等。走课活动计划信息表的设置和使用可以为走课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记录重要的支撑材料,有力提升走课者的走课水平,增强走课活动的学习交流效果,为后续走课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四、结语

为了给高校教师打造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借鉴提高的平台,学者们在过去已提出了一些好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走课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形式,由于其自身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现有的交流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通过建立走课活动联盟机制等多种举措,大力推广走课活动,有利于打造一个更加完备、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高校教师交流平台。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 .(2010-07-29)[2011-10-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EB/OL]. (2012-03-16)[2012-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203/t20120316_146673.html.

[3] 新華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18-01-31].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4] 郝清玉,杜明娥,周玉萍.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9):86-88.

[5] 何聚厚,党怀兴.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9):85-90.

[6] 宁滨.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

[7] 李祎.刍议“研课”:对评课的超越和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61-165.

[8] 方关军.论观摩课的价值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3-5.

[9] 李文红,孙健.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路:以浙江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为例[J].大学教育,2014(8):17-19.

[10] 王淑莲,金建生.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7(1):95-99.

[11] 刘春林,李宝娣.高校数学课程教学中走课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8(1):58-61.

[12] 张萍,DingLin,张文硕.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7(1):46-55.

[13] 王晓春.基于SPOC的大学课程对分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73-176.

[14] 宋金玉,郝文宁,陈刚,等.案例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S2):250-253.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稿时间]2020-07-29

[作者简介]刘春林(1977-),男,湖南衡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组合数学与计算分子生物学。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教师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农村学前教师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选课制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