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含, 张 浩
(1.西安财经大学实验室管理处,西安710100;2.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陕西咸阳712046)
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真实的经济社会,设置模拟生产、销售企业(供应商、制造商、贸易商)和模拟政务、商务服务部门(商业银行、工商局、税务局、物流公司、媒体公司等),由不同专业的同学通过竞选和应聘的方式获得各类型模拟岗位(企业,CEO、采购经理、生产经理、销售经理、市场经理、财务经理,其他机构,主管、职员),体验商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全过程[1]。浸入式的虚拟仿真实验,涵盖经管类专业人才主要的从业领域和职务类型,可以检验和锻炼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在模拟现实中认知自己潜在的职业优势和择业倾向,指导经管类专业学生定向发展和靶向就业。
职业生涯倾向就是对自身职业选择的评估和预测,通常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技术,依据基于经典心理学和生涯规划理论的人格类型分析、职业兴趣测试、性向测试和生涯价值测试结果做出判断[2-3],测试过程完全依赖参与者对自身情况的感性认知,属于主观分析方法。虚拟仿真课程在模拟场景中设置既定的实验环节和实验内容[4],让学生在相同的环境约束下充分发挥所长,协作完成模拟企业注册和运营,通过分析模拟企业运营结果和个人贡献,客观真实反映每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因此,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情况的自评和互评,可以作为评测其职业技能水平、团队角色定位和领导力潜能等的重要内容,补充常用的判断学生职业生涯倾向的参考要素。
职业生涯规划技术通过设计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量表,挖掘人格类型、性向特质、技能专长在不同类型行业上的择业优势,本质是参与人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的自我认知,通常不涉及具体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评价[5]。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真实企业运营,考验不同模拟岗位上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业务能力和职场应变,本质上是考核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掌握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6],从客观现实角度补充和细化职业生涯规划评测维度,全面考量应届生择业方向的影响因素。表1 为虚拟仿真实验与职业生涯规划关联模型,具体分析了学生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等自我认知变量,和角色定位、专业技能、职场技能、社会技能等实际观测变量,向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项目和虚拟仿真实验评价项目的映射过程,进一步说明二者关注了不同的个体异质特征方面。
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选择和表现,可以间接反映职业生涯规划测试没有显示出的性格和能力。例如,如果某学生在实验中被认为有着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就说明他可能更青睐并且能够胜任社会型、企业型的工作。如果某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善于文字整理,就说明他学习能力突出,可能具有守护者或理论者人格,偏爱现实型、研究型和传统型工作,也可能希望获得领导型岗位。如果某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突出的领导力或控制力,就说明他潜意识中寻求自我肯定,是一位优秀的理想家。旁观者对这些学生的选择和表现给出客观评价,可以弥补部分学生自我认知的不足,进而影响其职业选择。
如表1 所示,基于Katz[7]提出的管理技能理论,建立虚拟仿真实验与职业生涯规划关联模型。Katz 认为,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不同的工作技能,且这些技能在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相对重要性也不相同。对基层管理者来说,专业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交往技能也会因工作交接而频繁使用,但这些人常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因此理性想象和设计技能并不常用。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专业技术技能要求有所下降,人际交往技能依然重要,理性想象技能要求增高。高层管理者一般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理性想象和设计技能以及人际交往技能都很重要,而专业技术技能应用性不强。在虚拟仿真实验中,每个模拟企业一定存在这3 种技能侧重点不同的角色,维持团队高效运作。现实中,企业录用管理人员会进行综合考察,任命即默认其具备对应层级的管理能力,但在模拟实验中,每组模拟CEO 由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通过竞选方式产生,不能保证他们一定具备相对较强的领导力。因此,该研究根据学生在团队中角色分工的不同,将他们划分为“领导者”“控制者”和“参与者”3 个类型,认为“领导者”同上述“高层管理者”技能相近,“控制者”同上述“中层管理者”技能相近,“参与者”同上述“基层管理者”技能相近。同时定义,团队中的领导者应当同时具有较强的智力能力、管理能力和情绪社交能力[8],是模拟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制定人或决策人,团队中的控制者掌握一定人资和物资[9],可以做好上传下达、政策推行的工作。
Katz的“技能与团队角色”模块,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项目和虚拟仿真实验评价项目之间的联系。“技能与团队角色”模块向下,关联虚拟仿真实验中模拟企业运营和竞合的考核项目,根据相关性加以区分。模拟企业运营需要不同部门分工协作,各部门业务完成情况考察负责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熟悉各部门业务内容是进行运营战略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模拟企业内部和模拟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考察团队成员的职场技能和社会技能,其中,假设信息传递、分析判断、临时决断、危机公关、抗压能力共同决定一个人的沟通交流水平,前瞻意识和资源协调有助于发挥理性想象设计技能。“技能与团队角色”模块向上,反映对应技能在职业生涯规划测试中可能表现出的性格和能力。
该研究采用封闭式问卷方法,共设计两份问卷,问卷结构分3 部分:第1 部分是问卷前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第2 部分是调查对象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班级、所在模拟企业简称、所在模拟岗位。第3 部分是问卷主体,分别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和实验结果评测。
职业倾向测试包括性格测试、兴趣爱好测试、能力倾向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4 部分[12]。问卷分别采用Myers提出的人格类型分析、Holland 提出的SDS 职业兴趣测验、美国一般职业能力测试(GATB)和Super在Allport研究基础上改进的生涯价值测验四种经典测试方法,得出学生职业生涯倾向。
实验结果评测包括自评和互评两部分。涉及“应聘的模拟岗位是否与主修专业相关?”“对模拟岗位业务的熟练程度?”“如果重新实验会选择应聘哪些模拟岗位?”“团队中谁有着精湛的业务水平?”“通过实验,你认识到自己有哪些职场优势?”“谁是团队中实际的领导者或控制者?”“是否满意团队的经营业绩?”“团队合作情况?”等问题,通过多视角的调查,考查学生团队角色、专业能力和职场技能等。
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同时容纳274 名学生48 个团队进行仿真实验,面向经济、管理和商学院近20 个专业开设“经济管理综合实验”课程(48 学时1.5 学分),每学年上课人数达2 000 余人。较大的学生基数为探索虚拟仿真实验对学生职业生涯倾向的影响研究提供大量的研究样本。
为提高问卷调查效率,方便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问卷以“问卷星”网页链接的形式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媒体公司管理的“西安财大虚拟仿真实验”微信公众号(见图1)推送给各位同学,实现课堂上的移动信息交互。职业倾向测试问卷在模拟招聘会开始之前进行,测试结果作为同学们选择竞聘模拟岗位的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评测问卷在模拟运营结束后进行,保证问卷反馈的客观性。
问卷调查面向2019 年参与虚拟仿真实验的6 期(第21、22、23、24、25、27 期)共1 220 名学生,实际参与人数1 001 人,其中职业倾向测试问卷回收864 份,回收率70.82%,实验结果评测问卷回收755 份,回收率61.89%。该研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严格筛选,①保证问卷中没有题项漏答,②问卷中没有题项错答,③回答认真、符合常理。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参与人数955 人,职业倾向测试问卷有效问卷819 份,有效率为94.79%,实验结果评测问卷有效问卷755份,有效率为100%。
样本的基本特征如下:调查对象有92 人来自管理学院,其中工业工程专业19 人,占20.65%;农林经济专业15 人,占16.30%;物流管理专业29 人,占31.5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9 人,占31.52%。有471 人来自经济学院,其中保险学专业43 人,占9.13%;财政学专业90 人,占19.1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2 人,占4.67%;金融学专业130人,占27.6%;经济学专业72 人,占15.29%;贸易与经济专业24 人,占5.10%;税收专业6 人,占1.27%;投资学专业84 人,占17.83%。有392 人来自商学院,其中财务管理专业42 人,占10.71%;工商管理专业17 人,占4.34%;会计学专业204 人,占52.04%;旅游管理专业36 人,占9.18%;人力资源与管理专业8人,占2.04%;审计学专业48 人,占12.24%;市场营销专业37 人,占9.44%。
在有效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657 人来自模拟制造企业,129 人来自模拟供应企业,95 人来自模拟贸易企业。其中模拟CEO共176 人,模拟财务经理共148 人,模拟采购经理共168 人,模拟生产经理共122人,模拟市场经理共115 人,模拟销售经理共152 人,根据各类型模拟企业岗位设置情况(供应企业不设市场部、贸易企业不设生产部),研究采样比较均衡。另外,有16 位模拟工商局员工、20 位模拟税务局员工、22 位模拟银行员工、16 位模拟物流公司员工、14 位模拟媒体公司员工提交了问卷。考虑到外围机构业务量,实验时他们之中存在机构兼任的情况,但每人只提交一份问卷,不会影响统计结果。
研究基于调查数据评价学生职业生涯倾向。
(1)人格类型分析。采用Myers(1963)建立的16人格类型量表,对学生进行人格类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62.03%的学生属于外向性格(E),倾向于处理外在世界事务,喜欢与人打交道;37.97%的学生属于内向性格(I),喜欢与内心世界的自我独处。45.91%的学生偏好运用以感官操作的具体方法去搜集资料,属于“感官型”人格(S);54.09%的学生偏好从所搜集的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属于“直观型”人格(N)。82.66%的学生倾向通过逻辑推理做决定,遵循理性、公平原则,属于“思考型”的人(T);17.34%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决定,属于“感觉型”的人(F)。82.42%的学生是“判断型”人格(J),希望事务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易于控制;17.58%的学生是“觉察型”人格(P),喜欢顺其自然的发展环境。根据心理学家Keirsey 归纳的“16 人格类型命名及生命主题”量表,整理具体数据与结果于表2。总体来看,有近半数学生(384 人,46.89%)寻求理性知识,习惯根据既定规则筛选已知信息,做出条理清晰的判断和决策。也有许多学生(294 人,35.90%)寻求安全稳定,习惯根据情感状态做出判断,维持原有的规律和秩序。只有少部分人寻求感官刺激(82,10.01%)或自我认定(59,7.20%),具有一定的艺术潜质或较强的自我实现需求。
表2 人格类型分析结果
(2)职业兴趣测验。根据Holland(1985)提出的职业兴趣测验SDS方法,分析学生职业兴趣分布。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可能有多种,需要分别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2.74%的学生喜欢与人打交道较多的社会型(S)工作,例如教师、社会工作人员和旅游业从业者。34.92%的学生喜欢组织管理、变化的环境和地位,适合企业型工作(E),例如公司经理、经销商和贸易商职员。27.59%的学生喜欢思考甚于行动,对学科技能好奇,勤学且独立,偏好在大学、科研院所、报刊杂志社等类型单位从事研究型(I)工作。22.95%的学生喜欢构思新方法来解决问题,喜欢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创意与变化,更倾向能够发挥创意技能和天赋的艺术型(A)工作。19.90%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基本技能和计算能力,想要有关电脑、文字处理的传统型(C)工作,对银行经理、分析师、秘书、助理等能够在大型机构中工作的岗位感兴趣。12.82%的同学身体协调性较强,喜欢与工具、机器、器械打交道,对实际型(R)工作感兴趣。结合人格类型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多数职业兴趣类型匹配的人格类型比重为“理论者人格(NJ)>守护者人格(SJ)>技艺者人格(SP)>理想家人格(NF)”,这与人格类型分析结果差异显著有关。为比较不同职业兴趣下的人格类型相对比重,设计相对指标R =不同职业兴趣类型下的人格类型样本数/(该人格类型样本总数*该职业兴趣类型样本数量占比),具体计算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倾向于现实型职业(R)的同学中拥有技艺者人格(SP)的相对比重最大,倾向于研究型职业(I)的同学中拥有理论者人格(NJ)的相对比重最大,倾向于艺术型职业(A)的同学中拥有理想家人格(NF)的相对比重最大,倾向于社会型职业(S)的同学中拥有技艺者人格(SP)的相对比重最大,倾向于企业型职业(E)的同学中拥有理论者人格(NJ)的相对比重最大,倾向于传统型职业(C)的同学中拥有守护者人格(SJ)的相对比重最大,整体匹配情况比较符合逻辑和现实。图2 为不同人格类型的职业兴趣倾向雷达图,直观体现分析结果。
图2 不同人格类型的职业兴趣倾向
(3)性向能力测验。基于一般能力倾向测试(GATB),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觉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见表4)。为比较不同职业兴趣下的性向能力相对比重,设计相对指标R’=不同性向能力样本数/(该性向能力样本总数×该职业兴趣类型样本数量占比)。图3 为不同职业兴趣下的性向能力倾向,直观体现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艺术型职业(A)感兴趣的学生知觉能力和操作能力更突出,喜欢现实型职业(R)的学生操作能力更强,选择研究型职业(I)的学生学习能力略优于其他,倾向传统型职业(C)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觉能力稍有优势。对选择企业型职业(E)和社会型职业(S)的学生来说,3 种能力发展相对均衡。
(4)职业生涯价值测验。利用舒伯的工作价值问卷(1970,去除“异性”价值指标),测度学生工作价值观。表5 显示测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报酬”(583,71.18%)、“工作环境”(480,58.61%)和“成就满足”(461,56.29%)选项,“独立自主”(406,49.57%)、“同事关系”(394,48.11%)、“生活方式”(369,45.05%)、“安全稳定”(357,43.59%)选项样本数超过300 人,“智性激发”(270,32.97%)、“创造发明”(244,29.79%)、“美的追求”(225,27.47%)选项样本数超过200 人,说明学生选择职业最重视的是自我实现需求,其次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安全需求,最后才是社会贡献。为观测指标之间的联系,统计学生在某个指标选择下对其他指标的选择情况(概率P =选中a指标的情况下同时选择b,c,d,…指标的样本数量/选择b,c,d,…指标的样本总数量)。选中所有计算结果,在EXCEL新建格式规则,勾选“基于各自值设置所有单元格的格式”选项,设置格式样式为“三色刻度”,设置最小值为绿色标识,中间值为黄色标识,最大值为红色标识。结果显示,至少有71%的学生同时选择了“经济报酬”“安全稳定”“工作环境”“上司关系”“同事关系”“生活方式”中的2 至6个指标,至少有53%的学生同时选择了“成就满足”“声望地位”“管理权利”和上述指标中的2 至9 个指标,说明这两组指标内部关联性较强。
表3 职业兴趣测验结果
表4 性向能力测验结果
图3 不同职业兴趣下的性向能力倾向
表5 职业生涯价值测验
研究基于调查数据评价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表现情况,并分析实验对学生原本职业生涯倾向的影响。经过筛选,755 份合格的实验结果评测问卷中,有599 份有对应的职业倾向测试问卷(同一样本作答),因此,该部分研究只针对这599 例样本。
(1)职业选择倾向的转变。由于参与调研的税收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样本数量不足,无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类型样本特征,因此剔除这5 类专业的统计数据。选中比例和均值计算结果,在EXCEL新建格式规则,勾选“基于各自值设置所有单元格的格式”选项,设置格式样式为“三色刻度”,设置比例最小值/均值最大值为绿色标识,中间值为黄色标识,比例最大值/均值最小值为红色标识。结果显示,审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更愿意从事与主修专业相关的工作,市场营销、保险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快适应模拟工作环境。在体验了同主修专业相关的模拟工作岗位的样本中,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表示会继续选择本专业相关工作,但是部分物流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表示不会再做相同选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职业可塑性很强,工作内容是否同主修专业相关不会显著影响他们的职业满意度。
(2)重新认知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优势。将研究样本按照自身和团队成员评价的专业技能水平情况分组,查看每组在“团队角色”问题上自评和互评结果的异同。通过计算样本总体均值,发现平均每人受2.11人次肯定“业务能力突出”,平均每人受0.83 人次评价属于团队“领导者”,平均每人受0.83 人次评价属于团队“控制者”。因此,研究将受3 人次及以上肯定“业务能力突出”的样本认定为“专业技能受团队认可”,将受1 人次及以上评价属于团队“领导者”的样本认定为“团队实际的领导者”,将受1 人次及以上评价属于团队“控制者”的样本认定为“团队实际的控制者”。结果显示,有167 人兼顾团队“领导者”和“控制者”身份。有46.24%的学生没能准确评估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中58.54%高估,32.51%低估。在情况1 和情况3 中,样本对自身角色定位的选择比较均衡,情况2 中,样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偏向“参与者”而非“领导者”,情况4 中,有近七成样本认为自己属于团队中的“参与者”。与团队成员互评结果比较,专业技能是否熟练过关不会影响样本是否具有突出的领导能力,但会影响样本是否是团队核心资源的控制者和协调者,如果某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团队认可,那么他有更大可能在团队中扮演控制者角色。同时,那些自我认定在团队中不能成为“领头羊”的同学,依然有可能(25.40%)成为推动团队发展的关键人物。
图4 展示了不同团队角色的职业技能优势,折线图的数据节点代表对应团队角色样本中,具有某种职业技能优势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重。统计图显示,团队中的领导者、控制者和参与者对事务的“分析判断”能力相当,参与者的“信息传递”“抗压能力”优于领导者和控制者,但“沟通交流”“临时决断”“危机公关”“资源协调”“前瞻意识”与后两者存在差距。领导者和控制者整体的职业技能优势趋同,但在“沟通交流”能力方面,领导者略胜一筹。
图4 不同团队角色的职业技能优势
(3)不同团队角色、模拟岗位的职业生涯测试结果比较。统计不同“团队角色”和不同“模拟岗位”样本的人格类型分析和职业兴趣测验结果(比例),并与样本的整体分布进行比较。其中,“团队角色”依据问卷互评结果,“模拟岗位”参考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应聘岗位的二次选择。在分析的599 例样本中,最终选择模拟CEO岗位的样本数最多(164),选择模拟会计师、模拟媒体公司职员、模拟物流公司职员的样本数较少(16,24,25),其他模拟职务样本基本一致。
图5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的团队角色在人格类型和职业兴趣上与样本整体分布情况相近,但是团队中的参与者更偏好被动服从的传统型工作,而领导者和控制者选择传统型工作的可能性比参与者低10 个百分点左右。另外,选择不同模拟职务的学生,在人格类型和职业兴趣上存在一定差异,总结了所有与样本统计数据(819 例样本)相差10 个百分点的情况(α≥|t±10% |,t =819 例样本统计数据)。
图5 不同团队角色、模拟岗位的人格类型分析和职业兴趣测验的结果比较
①在典型的生产、销售业务链条完整的模拟制造企业中,那些最终选择了具有企业管理职能的CEO和财务经理岗位的学生,对需要听从指令、内容琐碎的传统型工作并不青睐,超过半数的CEO职务选择者渴望寻求理性知识并且不愿安稳度日,但是模拟财务岗位选择者刚好相反:他们很多人拥有守护者人格,对理性认知不太重视。此外,负责核算产能、计算产量、制定生产计划的模拟生产岗位选择者很多属于理论者人格,他们喜欢观察、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作。选择了模拟采购工作的学生对与人交往密切的社会型工作更感兴趣,而不是需要运动或操作机械的现实型工作。最终选择销售岗位的学生出现理论者人格的概率低于平均水平,但他们拥有潜在的技艺者人格的概率,几乎与那些最终选择了媒体艺术工作的学生相同。②选择进入模拟媒体公司工作的学生,有更大概率具有技艺者人格,并且对艺术型工作感兴趣。他们几乎不会是一位理想家,对稳定平淡的工作也不感兴趣。他们与那些选择在商贸公司做销售业务的群体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可能有成为技艺者的潜质,但是没有成为艺术家的兴趣。③会计师和物流专员属于单一专业技术岗位,考验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选择模拟会计师岗位的学生多数具有守护者人格,不但善于交际,而且可以处理工作中繁复细致的任务。选择模拟物流专员岗位的学生对艺术类工作几乎没有兴趣,也不太喜欢追求领导成就的企业型岗位。④模拟工商税务专员和模拟银行职员在实验中被定义为工作性质相对稳定、业务内容相对单一的群体,在职业生涯倾向测试中,这一群体没有显示出相对突出的人格特征或者职业兴趣偏好。如果将参考值调整为β≥|t ±7% |(t =819 例样本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选择在模拟银行中工作的学生普遍不喜欢艺术型工作。
通过对比发现,虽然团队中领导者和控制者的岗位职能不要求频繁运用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实际上,他们的专业能力相较那些团队参与者更加突出。对599 例样本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技能获得团队认可的概率是38.90%,其中领导者、控制者专业技能突出的概率分别是53.92%和53.72%,而参与者仅有25.63%。
比较样本善于扮演的团队角色和适合从事的模拟职务的对应情况,可以发现:①团队领导者角色和控制者角色分别有46.08%和44.58%的概率出现在模拟CEO身上,说明学生对领导岗位的主动担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具有相对突出的领导天赋和资源控制力。②生产和销售是模拟制造企业非领导型职务中,对团队发展推动力最大的部门。负责模拟公司销售工作的学生,可以凭借对大量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影响团队对生产计划、市场定位、创收模式的决策。而负责生产工作的学生,是公司收益性资产的直接创造者、生产效率的保障者、生产计划的执行者,也是模拟企业所有生产资源的最终控制者。③模拟采购经理把控原材料流入公司的全过程,在这一岗位上,出现模拟企业资源控制者角色的可能性更大。
(4)团队角色与团队评价。据统计,团队中的领导者、控制者和参与者在评价模拟企业运营情况时,表现出不同的评测标准。领导者对团队合作和团队业绩要求最高,比较重视团队结构优势对模拟企业的积极影响。相比之下,参与者对“合作”和“业绩”的态度更为轻松,他们希望每个人可以各司其职,也希望能够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明确有效的工作目标,对参与者角色来说,价值肯定和人文关怀是他们十分迫切的职业需求。控制者的评测标准介于领导者和参与者之间,他们对团队合作情况持乐观态度,但是对企业经营要求严格,控制者比领导者更需要有“领头羊”式人物带领团队,帮助他们充分运用掌握的资源。
研究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对修正学生职业生涯倾向有明显作用,具体表现在:①专业选择和职业兴趣的一致性②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技能优势的自我判断③职业生涯测试在工作岗位选择优势预测上的指导价值。
(1)通常认为,兴趣在大学生专业选择中占有主导地位,专业选择具有强烈的职业倾向[13-14],但该研究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四时对未来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审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较强,对与主修专业相关的工作兴趣更大,但是物流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理论型专业的学生,需要更长时间适应职场环境,在面临择业时更有可能放弃与主修专业相关的工作。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兴趣会逐渐产生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与学科本身相关(学科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培养计划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视程度,专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教育等[15-16])。因此,在毕业季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十分必要,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修正职业兴趣测试结果。
(2)近半数学生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中高估的情况过半。说明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主观判断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需要建立更加客观的专业技能优势评估体系,保证据此设立的职业目标切实可行。另外,团队中“领导者”、“控制者”和“参与者”角色的职业技能水平存在差异。与善于处理信息、应变能力突出、具有前瞻意识、要求严格的“领导者”和“控制者”相比,“参与者”更擅长传递信息,他们可以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但需要更多人文关怀。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判断自己在团队协作中主要的职能和角色。
(3)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总结适合不同模拟工作岗位的样本在职业生涯测试结果中表现出的一致性,从而利用学生的职业生涯测试结果,反推其未来更有可能从事的工作领域和职能部门(参考表8),突破传统职业生涯技术分析范围的局限性,解决同类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趋同、就业指导难以细化的问题。对入校新生进行测试,可以引导学生尽早关注自身职业发展,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职业素质或调整职业倾向。
根据虚拟仿真实验结果对学生职业生涯测试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更加精确的匹配学生对现实社会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的选择,具有指导学生靶向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应用价值。基于研究成果,可以建立校园智能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平台,形成可供在校大学生进行线上职业咨询的应用型成果。通过对用户进行性格兴趣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专业能力测评和择业方向测评,综合学生在校期间学科成绩、学生工作情况、社会实践经历,匹配最佳就业方向供其参考。智能服务平台可以作为“西安财大虚拟仿真实验”微信公众号的一个模块,也可以入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发挥作用,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之一。目前,西安财经大学对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尚处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