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走坡歌”研究

2021-01-15 20:01滕志朋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仫佬族情歌男方

滕志朋

(广西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刘三姐》曾风靡全国,“广西是山歌的故乡”“广西是歌海”由此广为人知。电影主人公“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不少人以为广西唱山歌的只是壮族,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歌海”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都喜爱唱习山歌,甚至汉族也不例外。

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仫佬族是一个“以歌养身”的民族。歌谣是这个民族重要而绚丽的传统民俗。仫佬族山歌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走坡歌”是仫佬族谈婚论嫁时唱的情歌,其生活气息浓厚,情感真实自然,是一扇观察仫佬族精神世界的窗口。

一、仫佬族“走坡歌”的基本类型

仫佬族特有的青年恋爱方式叫“走坡”[1]。因为仫佬族人世居山乡,他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爬坡过岭,赶集时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在坡上相遇,要是双方都有意结识,一般就用唱歌即男女对歌的方式来呈现和完成。久而久之,“走坡”就演化为“谈恋爱”,因此谈恋爱唱的歌就叫走坡歌,又叫“同年歌”,即年龄相同的青年男女唱的情歌。

走坡歌可以分成一些亚类型。按《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2]的说法,仫佬族青年男女恋爱的歌谣“情歌”,具体分为初识歌、试探歌、离别歌、相思歌、怨情歌、热恋歌、定情歌等7种亚类型。而2007年龙殿宝等人搜集整理并出版的《仫佬族古歌》[3],则将“走坡歌”分为拦路歌、守等歌、同年歌、分离歌、相送歌、思情歌、苦情歌、有缘歌、送鞋歌、无缘歌、唱花歌等十多种小类。

“情歌”是现代人的客位叫法,如果从尊重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沿用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走坡歌”这个名称是更恰当的。两种分类法共同之处是,均以情歌演唱过程先后涉及的环节来区分(定名);区别在于后一种分法更细致,考虑到的因素更多。这里,笔者借用龙殿宝等人的分类,以《仫佬族古歌》中收录的歌谣为主把握“走坡歌”的大致样貌。

1.拦路歌。也称初逢歌、邀唱歌、初来连,即青年男女初识阶段所唱的歌。例如(有些唱段篇幅较长,只抄录开头一段,后同):

见妹走坡去游游,唱首山歌拦路头,千兵万马让他过,单独拦妹唱风流[2]1157。

2.守等歌。这是男女青年第二次见面时双方互诉心情的歌,由先到的一方先唱。如:

日头未出我来等,等了一时又二时,连等三时四时到,喉若不干肚也饥[3]289(1)下文凡未加注的歌例均引自《仫佬族古歌》。。

3.同年歌。这是男女双方第二次见面唱完守等歌之后互诉思情的歌。如:

结个同年在远乡,日头能出就思量,正若来寻又冇见,不断心肝也断肠。

4.分离歌。通过对歌,男女间产生了好感并建立恋爱关系即结成“同年”的男女,天黑后各回各家时唱的歌:

正讲同双多坐阵,思双就怕我分离,必定我双想世界,无意伴我也冇知(2)歌中的“双”,指愿意和自己“成双成对”“结成双”的对方。。

5.相送歌。唱过离别歌,男方要送女方一段路甚至送到女方村寨,走过一坡又一坡,一边走来一边唱:

送双去,送过一湾又一湾,个阵我双回去了,离双就比水下滩。

6.思情歌。也称“想双歌”,是已有意向的双方,在之后每一次会面时,向对方表达分离期间的思念之情所唱的歌:

讲到唱歌心就生,家有良田弟懒耕,家有良田弟懒耕,只想同双坡上行。

7.苦情歌,也叫“叹苦情”,有恋情的双方每次走坡时,都会向对方诉说自己孤身一人生活的痛苦:

单身难,夜夜回家门仍关,两手打开大门望,火在人屋水在滩。

8.有缘歌。仫佬族民众认为有缘分才能相逢、相恋、相知,最终相合、相守,所以在走坡唱歌时经常要吟唱这一点,也表达了对尽快走进婚姻殿堂的期待:

天也花花地花花,害了我俩不同家,若得我俩同家住,不成世界也凭它。

9.送鞋歌。男女双方多次走坡唱歌,相互间有了更多了解,情感也日益加深,形成稳定的“同年”关系,于是女方会把亲手做的白底布鞋送给男方,男方也回赠礼物。若是中秋节走坡男方一般以月饼为礼物。这一环节会唱到:

八月十五坡会来,走坡同年排对排,新结同年情意重,哥送月饼妹送鞋。

10.无缘歌。唱无缘歌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走坡歌圩上,对歌后相互爱慕的男女双方,如果获知一方已婚(或已订婚),或双方都已有家庭,则即使是“同年”,也不能成为夫妻了。在探明对方情况后,双方就会唱无缘歌。二是担心自己爱恋的一方已婚或已有意中人,即用这种方式来试探,有时也是为了打趣、逗乐;或者为强调自己对另一方的情意之深,故意唱这种歌来表达得不到对方的痛苦。如:

无缘空恨桂花香,无福空恨贵家娘,正三二月百花放,空恨人家园里香。

11.唱花歌。花歌,即情歌,每首歌都要唱及四季开的花。这种歌为婚礼或其他节庆活动进行到下半夜之后所唱。如:

正月正,我俩进园栽花根,有心意,有心栽花花自生。

除了上述两种划分方法,仫佬族对自己所唱的歌谣也有自己的分类。如以时间来区分的歌——白天的歌和夜晚的歌,其中又有情歌、劳动歌、休闲歌,这里的情歌就包括走坡歌在内;若按歌的内容区分,则分为零散歌(随口答)、古条歌和口风歌、劳动歌、礼俗歌、谜语歌、游村歌等,这种分法将走坡歌归于随口答之下;如按歌的形式来分,则有句式歌和字数歌[4]。此外,“仫佬山乡的民间歌手,习惯把仫佬民歌分为‘古条’‘随口答’和‘口风’等三种。”[5]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民间的分类中,走坡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类型,但这并不妨碍走坡歌的真实存在。依照仫佬族的演唱习惯,从吟唱的场合、目的和态度角度考虑,走坡歌实际上是由“随口答”和“口风”两类构成的。

随口答,字面意思是随即开口用唱歌来回答,是现场即兴创作和演唱[6]。如:

八月十五艳阳天,哥妹同来耍同年,同年有心来歌唱,唱到日落月西偏[5]。

口风,又分为“正口风”和“烂口风”,仍然属于临场发挥,没有固定歌词的歌。正口风用于考验对方的才智,也用于双方逗趣娱乐。如:

三句唱,有何难!妹还不着,人家笑你眼翻翻[1]。

烂口风则用于不中意对方且欲摆脱纠缠时所唱。如:

妹爱唱凶就唱凶,狮子怎能怕大虫,

山崩怎能怨马鹿,船沉不死撑船公[1]。

二、走坡歌展示了仫佬族婚恋生活的全景图

得益于诸多学者辛勤的田野工作,类型多样、作品数量丰富的走坡歌得以辑录,让人们从一个民族的歌谣中了解一个民族的婚恋生活全景成为可能。

其一,走坡歌呈现了仫佬族婚恋生活具体而完整的全过程。

犹如一部小说可分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几个环节,从拦路歌到无缘歌,构成一个“恋爱事件”的完整序列。

拦路歌相当于“序幕”。青年小伙“拦住”姑娘邀歌,这种情况下“故事”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姑娘无意,于是什么都戛然而止。没有后续,因故事没有真正开始,所以不存在“开端”;二是姑娘有意,接歌,并约定下次见面对歌的时间,这时小伙所唱的拦路歌,就可以视为“序幕”。仫佬族恋爱故事的“开端”也藏在唱“拦路歌”的环节中。拦路歌本指小伙子在坡上见到陌生姑娘,向对方发出“邀请”时所唱的第一支歌。如果姑娘同意了对歌,接下来的歌,就不再是发出邀请或接受邀请,而是唱别的歌了,但这些“别的歌”还是属于拦路歌的范围。如:

望妹将言报我真,开口就问妹花根,问村问名讲我听,哪日得空我去寻。

这已经是问姑娘姓名和住处,而不是单纯地发出邀请。有时甚至还会“问定物”:

问妹真结是假结,问妹真连是假连,若是真连分乜定,分乜东西下定先。

这是要求给定物,确定双方初步愿意结成“同年”关系。这样也就必然还会相约下一次走坡,因此双方的恋爱故事就算正式开始了,即“开端”。

守等歌是男女双方守约走坡第二次约会见面时唱的歌。接下来唱的是“同年歌”,表示确定了“结双”,成为正式“同年”关系。这是“发展”阶段。再接下来的分离歌、相送歌,也归于这个阶段。

“高潮”阶段包括思情歌、苦情歌、有缘歌(或无缘歌)。多次走坡相会,双方情意加深,因此分离期间,思念愈深。当又一次在一起时,难免要把积蓄的情感向对方倾诉,也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爱有多深,有多坚定。如果双方都是如此,就说明“有缘”,那么转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水到渠成。

“送鞋歌”属于结局阶段。既然双方都同意“有缘我俩同家住,无米吃水也宽心”,那么故事也就发展到了最后环节。姑娘把精心制作的布鞋送给谁,就意味着自己把终身托付给了对方。

婚姻往往是恋爱的结果,可视之为恋爱的尾声。婚礼活动中的唱花歌环节主要由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参与,这是亲朋好友对婚礼的庆祝、对新人的祝福,也表明男女主角的恋爱故事发展到了最后的阶段,收获了最美好的结局。

其二,走坡歌呈现了恋爱过程男女双方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

从目前采录的走坡歌来看,不仅类型多样、作品数量丰富,其内涵也是异常丰富。即使是同一环节或阶段所唱的歌,其意义和承载的情感、心理也是各有不同。例如:

妹娇娥,祝报我双莫讲多,讲到个中弟愿死,即时死去丢娇娥。(《死去罢》)

见双伶俐我怄气,见双伶俐怄气多,千年万年不怄气,今年怄气怄成痨。(《怄气歌》)

这两支歌都属于歌者倾诉单身之苦的苦情歌,《死去罢》要表达的是:歌者欲和对方结成连理,若不能,宁可先死,也要等着对方,下辈子再续同年;而《怄气多》表达的是:因歌者家贫,担心对方看不上,于是自哀自怨。也有怨对方嫌贫爱富不愿和歌者永结同心(假想)的意思。然后还得人前人后把真实的想法和哀怨掩盖起来,即使对方不愿和歌者同甘共苦,也忍不住念她想她。此处体现的心理活动细腻复杂,情感丰富深沉。

就情歌的类型、数量,以及情歌所体现的恋爱过程的完整性而言,很多少数民族并不亚于仫佬族。如广西的瑶族,其情歌即包括初识歌、试探歌、赞美歌、离别歌、相思歌、重逢歌、怨情歌、热恋歌、定情歌等9个类型(环节);再如毛南族,也有初识歌、试探歌、赞美歌、离别歌、相思歌、怨情歌、热恋歌、逃婚歌等8个类型(环节)。但比较之下,仫佬族走坡歌表现的恋爱过程显得更复杂,体现的心理、情感更加复杂细腻。

再看一首走坡歌里唱到的:

肚饱不知肚饥人,有郎不知弟单身,有嫂谁连十几妹,无嫂才成浪荡人[2]1164。

此歌表达的是:男方担心女方已经嫁人(有郎),同时又告诉对方自己还没有结婚或确定的意中人(“无嫂”,嫂指自己的妻子或意中人)。这里传递的一个信息是:走坡的人,既有尚未婚配的男女,也有已婚男女。一个男子或女子,可能会有很多个“同年”(恋人),对方可能未婚或未确定意中人,但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情况。那怎么办?这就要在走坡对唱中不断试探,弄清楚,然后才能确定二人关系能否进入下一阶段。某些时候,在试探中一方表达出生死不渝的意思,另一方因有婚约在身觉得不能继续发展下去,告知实情,于是唱“无缘歌”;也有这种情况:双方均未有婚约或意中人,彼此情投意合,但限于家庭或社会原因不能走到一起,亦唱无缘歌。

当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瑶族情歌中的逃婚歌——热恋中的男女,若男方知晓女方已订婚,其在歌中表达自己对女方的爱恋和对现实无奈的同时,或鼓励女方悔婚,或劝导女方服从婚约。这是瑶族情歌可以和仫佬族走坡歌媲美的地方。

其三,走坡歌充分体现了无文字民族以歌为媒、以歌传情的特点。

在漫长的过去,“以歌代言”是许多无文字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常态化行为方式。仫佬族作家、诗人包玉堂提到仫佬族山歌时说:“他们用山歌歌唱祖国,歌唱自己的民族,歌唱古往今来的典型人物,歌唱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歌唱友谊与爱情、苦难与幸福。他们通过唱山歌,传播民族文化,传播生产和生活知识,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爱憎、理想和愿望。”[7]仫佬族走坡歌把山歌的“代言”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平日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论事;节庆时,他们以歌代酒,以歌助兴。歌的作用范围广大,婚恋是仫佬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时候,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走坡歌展现了仫佬族美好的精神品质

走坡歌不仅是观察仫佬族婚恋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理解仫佬族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你情我愿的对歌,既是其生活世界图景的再现,也是其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显露。

第一,走坡歌表现了仫佬族人民的朴实、善良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走坡歌中,作为歌者的男女双方,极少出现通过夸耀家庭财富来吸引对方的情况。相反,喜欢通过诉说自己的穷(有时非真穷)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如一首试探歌男方唱到:

我家屋顶象星子,篱笆四面象凉亭。北风吹来躬背顶,落雨戴帽等天明!莫来罢,不忍害妹受苦情[2]1162。

女方则回应:

房屋漏雨妹不怕,磨利镰刀把山爬;屋漏割草把屋盖,墙破割柴编篱笆!苦就罢,指望同哥共一家[2]1162-1163。

走坡对唱中,歌唱双方看重的是歌才,至于能不能结成同年则看双方是否坦诚、真情相待。将情谊的深浅而不是物资财富的多寡视为婚恋成败的第一要素,当走坡歌里体现的都是这种意识时,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性格和品质使然了。

仫佬族人认为爱情、婚姻和生活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今早吃饭吃不甜,停碗放筷想同年”,因为想同年,吃饭也不觉甜,乃至“子时想,梦中谈讲乐融融”。而要是真有成双成对的那一天,则什么都有了意义:

若得我俩同家住,家里贫穷慢慢来,家贫卖柴同哥去,买块糖饼对半分。

若得我俩同家住,家里无米去打工,四月插田同哥去,哥插一边妹一边。

若得我俩同家住,家无良田去开荒,高山开荒同哥去,一世没吃心也开[1]。

情投意合的双方只要能双宿双飞,再苦再穷也乐意。但也正如歌里所唱,仫佬族人绝非坐守贫穷,而是极其勤劳,极其渴望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他们知道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改变眼前的困难,去追求幸福快乐。

第二,体现了民族内部的文明与和谐,友善和团结。

走坡是一种群体性活动,人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出现误会、矛盾甚至冲突,走坡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拦路歌,是男方“拦住”女方时唱的。拦的方式,或是站在坡上唱歌,或是招手帕示意,或直接站在路中间,就如电影《刘三姐》中阿牛哥带领着一群小伙子,拦住三姐一伙采茶姑娘对歌一般。而被拦住的女方,有可能是还没有意中人的,也可能是已经明确了对象或已经成婚的。女方看到男方,如觉得不满意,可以不搭理就走,也可以唱歌拒绝。被拒后,男方唱的歌就不那么客气了。如:

看妹是个咬人蛇,我把雄黄毒死它,用刀砍你成几段,丢在路边喂乌鸦[8]。

这是一首男方唱的“烂口风”,从歌词上看语气不友好比较辛辣。为什么男方会这样“咒”女方?一般就是女方看不上男方,且觉得男方无理纠缠,先会用烂口风推挡对方。而男方觉得受了委屈,不服气,也用不客气的歌“回敬”对方。

出现了误会和矛盾接下来会怎么样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女方不睬男方,绕道走,或者用歌表示拒绝,男方也就作罢。即使唱了烂口风,也就“到此为止”。由于烂口风歌不是很文雅,走坡中并不常出现,民间文学工作者在田野作业中很少采录得到。从这一个角度看,仫佬族是个讲究礼仪,有文明有风度的民族。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仫佬族社会内部的一些矛盾冲突,也是通过唱烂口风来化解的。可以说烂口风是仫佬族解决民族内部矛盾的一种独特机制。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双方,不管有理无理,双方都通过唱歌将矛盾摆出来。听众通过双方所唱的内容评判对错,直至理亏唱不下去的一方认输。通过烂口风解决社会生活矛盾的机制,是仫佬族成为一个友善、和谐、团结的民族的重要因素。从走坡歌来看,如果情投意合,那么男女双方唱的歌就是“两个声部配合默契,体现了一直以来团结的仫佬族形象: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互相帮助,毫无忌讳。”[9]

第三,展现仫佬族人的智慧和善于学习、交流的品质。

某些西方文化理论认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文字、城市和青铜器。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民族缺少这些标志——尤其是文字,那它就是一个野蛮、愚昧、落后的民族。在我们看来,这种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展成为智慧、文明的民族。他们善于处理族群内部关系,深切领悟须依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这岂能不是人类的大智慧?在走坡歌中,诸如“天不平来地不平,半边落雨半边晴;妹逍遥,真无情,独自那边撑阳伞,留哥一身雨淋淋。”[2]1177-1178“青竹扁担颇悠悠,胭脂花开头碰头;哥妹情意唱不断,鸳鸯结伴水中游。”[1]这样的妙语绝句数不胜数。通过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表情达意方面,包括仫佬族走坡歌在内的民间歌谣有着丝毫不亚于作家文学的功夫。对于作家文学成长、发展而言,民间的山歌艺术是一个永远挖掘不尽的宝藏。

仫佬族人的智慧,还体现在他们积极融入民族大家庭,乐于、善于向汉、壮、侗、苗、瑶等兄弟民族学习、取经方面。诚如民间文艺学家过伟所言,“仫佬族古歌中,大量汉语土拐话歌,古条歌中大量汉族小说戏曲的故事歌,情歌中大量汉族人物典故……都是文化交流的结果。”[2]3诸如“丁山有意伴梨花,大齐同伴去征番”“宗保有意伴桂英,手提弓箭去征西”“山伯立在榕树底,一心守等祝英台”等走坡歌所承载的信息,既是汉文化影响仫佬族文化的结果,也是仫佬族山歌主动拥抱、吸收优秀汉文化为己所用的结果。智慧女神“刘三姐”是岭南壮、汉、苗、瑶、仫佬、毛南等民族的歌圩文化形象化及歌咏文化交流的产物。可以说,没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就没有“刘三姐”。而在民间传说中,智慧的“歌仙刘三姐”,据传其出生地就在仫佬族世代生存繁衍的罗城,这绝不是一种巧合。

猜你喜欢
仫佬族情歌男方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情歌的故乡是我家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自制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