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献总目》新书发布暨研讨会综述

2021-01-15 10:00
关键词:总目淮北师范大学

赵 敏

2021年2月6日上午,“《安徽文献总目》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由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主办,黄山书社、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承办。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洪永平,淮北师范大学校长姚佐文教授,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安徽大学党委原书记、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仁群教授等出席了会议。由于疫情影响,此次会议没有邀请省外专家参加,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 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福华教授主持。

一、新书发布,展示敦厚姿容

洪永平在讲话中首先向《安徽文献总目》的编纂、编辑和出版单位表示祝贺,认为《总目》的出版是我省古籍整理出版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无论是在学术层面还是在出版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份最好的新春礼物。他强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省有古籍整理出版的学术传统和优势,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坚持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深入挖掘、研究和弘扬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责任,对加快建设美好安徽有重要意义。《总目》的出版既是学术与出版对创新性文化强省的贡献,也是高校对弘扬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他表达了对安徽文化事业日益发展繁荣的殷切期望和对淮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绩的充分肯定。

姚佐文代表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致辞。他首先回顾了学校重视乡邦文献整理和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深切缅怀了著名文献学家、新时期安徽文献整理研究的开拓者吴孟复先生,总结了学校在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安徽文献总目》是学校重视乡邦文献整理和安徽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学术传统结出的硕果,是编纂者团队甘坐冷板凳,十余年辛勤努力的结果。《总目》为学术界提供了安徽古代文献的“总账本”,充分展现了安徽古代学术、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极大方便了安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是一件嘉惠学林、功在未来的好事。

王民在致辞中说,《安徽文献总目》是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是安徽出版集团大力支持的重大出版工程。《总目》搜罗齐备、著录周详,是安徽历史上著述情况最新最全的一次摸底,为深入研究安徽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的文献根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安徽数千年文脉,重点展示安徽文化强省的标志性成果。安徽出版集团始终以弘扬先进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时代精品、传播主流价值为己任,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此次出版《总目》,展示了集团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心使命的自觉担当,是集团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

洪永平、姚佐文、王民、李仁群、郑可等人共同为《安徽文献总目》揭幕,煌煌6 大巨册,总字数近600 万,经历了十余年编纂、编辑、出版过程的《总目》,展现出了敦厚的姿容。

二、学术研讨,喜获高度评价

新书研讨会由安徽省古籍办原主任诸伟奇教授主持。淮北师范大学教授、《总目》主纂牛继清首先代表编纂团队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安徽文献总目》的编纂过程及相关问题。他回顾了安徽文献著录的传统与成就,指出清代以来的十余种安徽文献目录,各有优长不足,不能反映历代皖人著述的整体面貌和现存皖人著述的数量、版本与收藏状况。淮北师范大学有重视乡邦文献整理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成立伊始,就将“安徽文献总目”作为基础建设项目列入长期科研规划,经过十年的工作撰成这部书稿,对安徽文献有了更深入、全面、直观的认识:文献总量大,文献价值高,珍贵文献多,收藏相对分散,整理利用尚不充分。他还敞开心扉谈了编纂过程的甘苦,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尚存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等。最后,他呼吁利用丰厚的文献资源,尽快编辑影印出版“安徽文库”,这是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紧迫需要,是安徽建设文化强省的得力抓手,是抢救并保护珍贵文献的必要手段,是加快安徽历史文化整理和研究步伐的重要基础,是宣传推介安徽传统文化的亮丽窗口,能够发挥宣传安徽文化、扩大安徽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重大作用。

安徽省古籍办主任彭君华编审代表编辑团队介绍了《安徽文献总目》的编校过程。他说《总目》完成了安徽古籍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编辑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其一,制定编辑方案:包括版式转换与设计,书版校对,编制音序索引进行页码定位,编辑与四角号码索引配套使用的字头拼音检字表等。其二,编校审读正文:编辑系统转换产生的讹字,繁简字和异体字,新旧字形,衍讹倒脱,拾遗补缺等。其三,编校审读书名索引、著者索引。其四,定稿提交出版印刷。从2017 年开始,在长达4 年的时段中,编辑团队与作者团队完全信任,密切协作,充分交流,书信、电话、微信、面谈,形式多样,努力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总目》的出版质量,为安徽地方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提供可靠有力的工具支持,为《安徽古籍丛书》的做大做强增光添彩。

与会专家在研讨发言中都对《安徽文献总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基本摸清了安徽古代文献家底,全面展示了安徽古代文化风貌,充分彰显了淮北师范大学的学术传统,完美诠释了古籍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它的出版必将推动安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1.《总目》是安徽文献整理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彰显了淮北师范大学优良学术传统

李仁群教授表示,《安徽文献总目》是一个浩大的学术文化工程,是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一部标志性的著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施立业研究员指出,《总目》是安徽有史以来学术基础建设最重大的工程。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盛险峰教授认为,《总目》是安徽学术界和出版界花费十多年时间打造的传世之作,是安徽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董根明教授认为《总目》是安徽文献研究里程碑式的传世之作,是标志性成果。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说,淮北师范大学有重视乡邦文献整理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优良学术传统,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设立在淮北师范大学,也是渊源有自的,而《总目》的出版,让淮北师范大学的学术传统更加突显,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的牌子更亮,必将有力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发展繁荣。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陈瑞研究员感叹,《总目》从“十一五”启动,到“十三五”末出成果,经历十余年,这种坚持不容易,可见淮北师范大学对于学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原主任纪健生先生强调,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在策划、申报、组建之初,为建成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资料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把《总目》的编纂作为奠基之首要任务与持续性研究目标。因此,《总目》的出版充分显示了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致力于安徽文献总体研究的初衷与坚守,充实了中心的学术内涵,实现了中心的名实相副,坚定了中心的发展方向,是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的标志性成果。中心前身为吴孟复先生在20 世纪80 年代创立的古典文学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室,后为淮北师范大学古籍所,近40年来,一直都是安徽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力量,所以,《总目》的出版也是淮北师范大学自吴孟复先生开始的全力关注乡邦文献整理与安徽历史文化研究学术传统的延续。淮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李勇教授指出,《总目》的编纂出版,标志着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实现了从吴孟复先生以来的学术传承,对于淮北师范大学中文和历史学科,对于古典文献和历史文献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2.《总目》基本摸清了安徽文献的家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安徽文献“总账本”

李仁群在发言中说,《安徽文献总目》是对安徽文献最大范围的全面调查,这部书的出版对安徽文献整理、出版、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重要意义。阜阳师范大学原校长吴海涛教授认为《总目》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与提高,是迄今所见最详实的安徽文献目录。黄山书社原总编辑赵国华编审表示,《总目》的出版,让人们对安徽古籍的总体面貌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安徽不愧文化大省、文献大省的称号。纪健生说《总目》出版的重要意义:一是建立了安徽文献家底的“总账本”,描绘出安徽的学术地图;二是使安徽图书馆事业发展有了依据,安徽馆藏古籍可以重新梳理和充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教授也认为《总目》是一部推陈出新的创新之作,无论是收录量,还是收录面,都明显超迈前人。陈瑞评价说,《总目》是截至目前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工具性于一身的皖人书目。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通过对长三角各省市的比较,认为相对于苏、浙等文化大省,安徽省在文献摸底、披露、整理、出版方面的工作比较滞后,《总目》的出版是安徽这方面工作的起步,学术意义重大。他还呼吁相关学校与研究机构能够在《总目》的基础上协同创新,推动安徽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诸伟奇强调,《总目》基本摸清了安徽文献的家底,是迄今收录最全、最准确,编纂最规范的目录;“纪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是对郑樵目录学思想与宗旨比较完美的释解;从书和人两方面反映了安徽古代文化典籍的全貌,发挥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王开队教授认为,从目录学角度来说,《总目》是最全的安徽古籍联合目录,对于我们认识安徽地域文明的演进过程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3.《总目》是安徽文献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的依据,也是安徽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

李仁群指出,有了《安徽文献总目》作为依据,安徽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与研究,安徽文化精髓的发掘、传承与弘扬,都要紧紧跟上,安徽现存17000 多种古代文献,加上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等等,共同构成了安徽厚重的文化底蕴,相关研究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吴海涛强调,作为工具书,《总目》极大地便利了学者,可为当代及后代文史学者,尤其是区域历史文化研究者提供诸多帮助。施立业认为,《总目》的出版会对未来学术发展(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提供助力,是复兴安徽学术精神的重大形象工程;它全面系统地清理了安徽历史上的文化成果,展示了安徽人对中华文明的切实贡献;它最讲究科学方法,思路最清晰,工作最扎实,对当代安徽学术有引领作用。纪健生说,《总目》奠定了安徽学术史、文献史、文献学史的重要基础,可以带动很多研究,不仅对安徽文献整理研究有引领作用,对中国学术界都有启发作用。诸伟奇指出,《总目》全面深入发掘、了解、研究古代安徽文化遗产,进一步展现安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厚的学术积淀,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会促进安徽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

周晓光表示,《总目》的出版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书,会影响到我们这一代及今后好几代学人的学术成长。吴怀东说,文献工作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如果文献工作不扎实,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在沙子上建房子,有了《总目》,安徽的学术研究将会有很大的拓展,对以后各个领域学术研究工作都具有特别价值。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徐彬教授指出,目录之学是做学问的门径,《总目》的出版,对所有学术研究者都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了它,才能使学问深入下去,这部书让全国、全世界知道安徽文献数量的庞大,可以启发学者做很多事情,也一定能够催生出新的学术增长点。盛险峰称赞说,《总目》对安徽文献的整理总结达到了新的高度,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因此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刘佰合教授指出,《总目》纂修过程中,自己就已经开始利用,因此体会更深,就学术价值而言,索引式、总账式的整体研究,无疑为将来专史式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王开队认为,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总目》可以给学习研究者提供很多后续工作的基础,比如数据库的研发、书目的增补、信息的传播等,关键还在于可以联系文献脉络结合区域研究,做专题文献数据,梳理和研究地域文献、家族文献、行业文献,从而对相关研究起到支撑作用。

与会专家还特别强调了《安徽文献总目》对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意义。吴海涛说《总目》的出版有利于文化强省建设,安徽是文化大省,安徽在文献著述方面亮点纷呈,这是安徽建成文化强省的基础,是我省融入长三角的文化自信。安徽省社科院《安徽史学》主编方英研究员指出,《总目》对安徽文献的全面掌握,在学术建设和文化传承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周晓光认为,《总目》的出版,为安徽省文化大工程如“安徽文库”的编辑出版奠定了基础,对安徽整体文化发展能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刘道胜说,安徽省很多年没有出现能和其他省对话的好著作了,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浙江有文化、文脉工程,安徽在文化上怎么融入?怎么对话?这部书让我们有了参与对话的基础。陈瑞强调,《总目》是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性和标志性的重大成果之一,是可以给安徽脸上争光添彩的高水平的学术产品,有助于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特别是有助于推进安徽文化强省建设更上新台阶。

4.编纂者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

赵国华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强调工具书编纂的工作量巨大,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但却极大地方便了学者,造福了学术界,体现了编纂者的奉献精神。周晓光认为《总目》是非常严谨的学术著作,既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编纂者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态度。吴怀东说,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下,编纂者能够把这样大工作量的书编出来,学术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徐彬感谢《总目》作者的艰辛努力让每个研究者都受益。刘道胜则强调,目录学难做,能下功夫的人不多,属于冷门绝学,《总目》著录数以万计的作者,数万种文献,工作量之大、材料收集的难度可知,编纂者团队以十年之功成就一部基础性研究的巨著,坚守精神令人钦佩。刘佰合指出,《总目》的编写、出版过程,可以在治学方面起到楷模、榜样和引领作用。王开队认为《总目》很好地诠释了“冷板凳”精神,也对高等学校的学脉涵养和学术传承有重要启示。纪健生、诸伟奇、陈瑞等学者也都对编纂者坚守信念、“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表示了敬佩和赞赏。

黄山书社副总编辑汤吟菲编审表示,通过这次研讨会,自己对《总目》的学术地位、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古籍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有了更切身的感悟和理解,对于出版人如何践行高质量的出版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安徽省古籍办束莉副编审说,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安徽文献总目》整部书的浑成度很高,编纂均衡度也很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书的总体质量,这既是《总目》主纂统稿功力的体现,也是各位编纂者精诚合作、浑然无间的体现,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三、前路正长,尚须继续努力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安徽文献总目》的进一步充实、提高和有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安徽文献总目》的续编、增补问题。《总目》收录至1911年底,1912年至1949年的很多学者、著作应该如何处理?建议编《安徽文献总目续编》或《附录》,予以全面收录;《总目》收录皖人著述,非皖人所著安徽文献(比如地方志书、涉皖文献)如何处理?是个实际问题,应该理性面对,深入思考,想办法解决;所谓“全”和“总”都是相对的,书和人的遗漏总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近年新发现的大量民间文献,将来可以考虑出补编。其二,《安徽文献总目提要》的修纂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可以借鉴《四库全书总目》编写“提要”的做法,精选重要安徽文献进行分类、撰写提要,邀请省内外学者参与,共同协作完成这项重大的文化工程。这个工程可能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但确实可以让安徽经典文献传承更久远,影响更广泛。其三,《总目》成果如何进一步拓展、利用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研究者利用历史文献学、计量史学和书籍社会史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于历史上安徽文献的产生、发展、类型、地域分布、作者分布、文献题材和主要关注点等作一些探讨。其四,“安徽文库”的立项与编辑出版。利用《总目》的成果加强安徽乡邦文献整理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建设美好安徽,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从文化层面融入长三角,是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共同愿望。尤其是“安徽文库”的立项、编辑、出版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普遍关注,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抓住《总目》出版的良好契机,全力推动“安徽文库”的立项与出版工作。

姚佐文、李福华全程参加了新书学术研讨会。李福华代表学校向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强调了淮北师范大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尤其是重视安徽文献整理研究的优良传统,表示学校会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安徽文献总目》的进一步深化、拓展、挖掘、利用工作,高效利用这一重要节点,有力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总目淮北师范大学
TGS智能梯流干选机在淮北矿业集团的应用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总目次
第36 卷总目次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