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教普及化的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2021-01-15 03:24张荣秋
黑龙江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及化高教教学管理

张荣秋

(辽宁科技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实现了量的飞跃[1]。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类高等教育在学的总规模为4 002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4]。然而,由于连年扩招,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持续有效补充,人才培养理念落后,教学管理模式陈旧,管理团队参差不齐,制度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等问题普遍存在[5-7],导致高等教育质量没有得到同步提升。

高等教育普及化单纯扩张在学规模不是最终目的,核心还是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创新人才。面对日益复杂的高校管理对象和日趋发展的经济社会进步,如何保障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4]。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必须针对高教普及化形势下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教普及化下教学管理现状

教学管理就是运用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提高效能[8]。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高校虽然在不断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但在具体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1.1 人才培养理念更新滞后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9],以人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教学管理工作缺少专业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按照传统的固有原则和既有规定来进行,没有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高教的普及化,大众教育消费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仍停留在“管”上的教学管理无法适应高教消费市场,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管理理念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普遍不足,职业发展缺乏长久性,难以和用人单位直接对接,专业能力和工作岗位出现了脱节的情况。

1.2 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

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仍有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比较僵化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学管理行政化的情况普遍存在,少了一些民主化和人性化[10],在决策、管理、监督、评价及考核等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少部分人员参与的封闭管理系统,没有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容高度一致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使高校难以突出自身的培养特色。

受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影响,高校更偏重理论教学,忽略了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11]。即使开设了大量的实践课程,绝大部分也是在校内完成,借助社会的资源较少,没有让学生大量参与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使实践能力培养大打折扣。高校侧重管理,忽视了引导,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和服从的状态,因材施教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教学管理制度因循守旧

教学管理制度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好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和关键[12]。但大部分高校很多管理制度仍然存在明显的行政化与体制化特征,更新慢,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足,培养计划在培养周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很少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在选课方面,学生的自主权受到了一定限制,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与自由发展空间。在专业方面,学生很难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更改[4],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4 教学管理团队参差不齐

教学管理有别于行政管理,它要求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懂得行政管理外,还需要懂得教学业务,比行政管理更具有专业性。

很多高校在建设教学管理团队时,常常忽视了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学术背景的考察[13],简单的把教学管理工作和一般行政工作等同起来,导致教学管理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不协调现象。

有一些管理者虽然从事过教学工作,但经验主义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不能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学管理团队创新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重视管理而忽视创新,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高教普及化下的教学管理创新基本思路

2.1 突出办学特色,以人为本

高教普及化规模越来越大,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突出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14-15]。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基本价值观的体现,强调以人为中心,在给予人尊重、关心和理解的基础上将管理目标由控制转向服务,将学生的权益和未来发展作为管理的衡量标准,本着服务的理念来确定教学管理方式方法。

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破机械化的传统思维定势,回归服务本位,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学生的发展成长作为管理首要目标。充分调研和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各专业特色及人才职业长远规划,结合市场经济情况和科技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学校的潜能和优势,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推动特色创新办学提供纲领[14]。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在个性、认知、习惯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求同存异,积极引导,因材施教,坚持知识与人格并重,素质与能力并行,促进人才健康成长[4]。管理者和教师应具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保障。

2.2 探索先进的管理机制、管理手段、教学方式及考核办法,优化教学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直接决定了教学管理的成效。应从管理机制、管理手段、教学方式、考核方法这几方面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创新。

在管理机制方面,应积极探索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机制[16],鼓励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在管理手段上,要适时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学科专业、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和评价反馈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纠正。

在教学方式上,应结合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模式的学习平台和渠道,突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考核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最终评价。

对教师考核而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采取灵活的多渠道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和教师之间要有互评互动,促进教与学的相互提高。

2.3 遵循可操作性、灵活性、时效性等原则,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性文件,是保障高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应认真梳理所有的制度文件,充分考虑教学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优化改进。各项制度要人性化,既要站在管理者角度,也要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避免不协调情况的发生。

有些教学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差,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制度的执行。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尽量画出流程图,细化每一个细节。

要体现出制度的灵活性,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之间的差异化,允许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情况的出现。制度要有时效性,文件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应在稳定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时完善。

2.4 把握教学管理工作区别于行政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打造创新意识浓的教学管理团队

教学管理团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团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培养一支稳定的创新型教学管理团队尤为必要[17]。

高校在选取和培养教学管理人员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选择有教学经验的人员来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没有经验的人员,要责成其深入教学一线,全程熟悉教学过程。应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交流[18],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应制定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考评和激励制度[13],鼓励他们积极创新,激发工作热情,提升管理效率。

3 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主动适应高教普及化发展趋势,提升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普及化高教教学管理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高教明星“猎鹰”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举行换届大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
论电视媒体对大众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