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吴元清,郭果毅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高职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为农村及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优秀的临床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到基层负责综合性的诊疗与预防性服务工作。助理全科医生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医学专门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六位一体服务。因此,教育部等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探索出“3+2”(3年医学专科教育加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是缓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对全科医生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1-2]。然而,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仍是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三年制形式,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在培养方式上与助理全科医生的培训标准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探索高职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标准与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的有机衔接,是“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成功的重要保障[3]。因此,为深入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内容与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对我校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在校教学内容及质量的调查。
调查对象为我校2016级和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选取2016级中已经完成临床实习并且已经在各附属医院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5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在2017级182名学生中随机抽选56名学生(这些学生已完成在校阶段的理论课学习并且即将进入医院参加临床实习)作为对照组,确保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比例相等,两组中均为男26人,女30人。两组学生的医患沟通、临床诊断学等5门课程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问卷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我校附属医院全科医学专家的建议,将问卷的问题设置成6个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对全科医学理念的理解和认可度、沟通能力、社区疾病干预与预防能力、健康管理与教育能力、全科医生岗位的择业意向,共11个问题,其中含有一个主观题目,是对在校理论课内容具体的建议。
调查的方式采取了现场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下发11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对照组54份,实验组56份。
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理念的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对全科医生职业的认可度以及择业意向上存在差异(P<0.05),见表 1~2。
表1 对全科医学理念的理解和职业认可度调查结果[n(%)]
表2 全科医生岗位的择业意向调查结果[n(%)]
表1与表2的调查表明:学生在校阶段就已经理解了全科医学理念;实验组学生已经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基层助理全科医生的紧缺情况和当下助理全科医生的工作状态,所以有71.43%的实验组学生很认可全科医生职业并且75.00%的实验组学生愿意毕业后成为助理全科医生。而只接受过在校理论课学习的对照组学生对全科医生职业的认可度较低,并且在择业意向上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处于观望状态。
两组学生在与患者之间沟通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存在差异(P<0.05);两组学生在与医务人员沟通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结果表明,我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对照组学生自我肯定的信心。而实验组学生对这方面能力的自我评价低,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实践发现,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特别是与患者沟通上存在颇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很大一部分老年患者难以用普通话沟通、老年患者的听力及理解能力下降、自我经验不足等。
表3 沟通能力问卷调查结果[n(%)]
两组在对“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初步诊断、处置能力”以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与康复的基本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上存在差异(P<0.05);两组学生在“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能力”的自我评价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社区疾病干预与预防能力问卷调查结果[n(%)]
在校阶段没有针对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初步诊断与处置、预防与康复的基本知识设置特定的教材,这些知识只是穿插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教学。因此,没有接触过临床的对照组学生中68.52%感觉自己的社区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初步诊断、处置能力一般,而对于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与康复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评价高。超过50%的实验组学生在经历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实践锻炼后,对自己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初步诊断、处置能力的自我评价好,并且发现只有掌握系统的预防与康复理论知识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医疗需求。在校阶段已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然而两组学生均有超过半数认为自己的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能力一般,需进一步加强。
两组学生的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能力以及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系统管理能力的自我评价存在差异(P<0.05);两组学生的开展健康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在校阶段没有针对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系统管理设置相应课程,涉及这些内容的课程有内科学及老年病学,因此,实验组学生在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实际操作中并不顺利,并且在慢性病患者的系统管理中明显体现出困难(实际操作面临的个体化因素较多,在校的理论课程内容中并没有系统化理论指导)。两组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能力(包括计划生育指导)的自我评价均偏低。
表5 健康管理与教育能力问卷调查结果[n(%)]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8年末我国老年人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7.9%,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4]。而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有研究发现,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是慢性病,慢性病的危害不仅表现为致死与致残率高,还给社会增加了巨额的经济负担[5]。由此可见,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是我国医疗服务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开展高效的基层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是防治老年人口慢性病的最有效措施[6-7]。然而,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开展得比较晚,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岗位正面临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全科医生下基层是我国医疗事业在医改过程中急需取得突破的重点[8-9]。高职院校“3+2”模式下培养助理全科医生的途径可以有效补充和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并且以大专学历为基础的助理全科医生相对于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更愿意扎根基层[10]。我校作为湘潭市唯一一所医学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快面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需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探索和实践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与助理全科医生的培训标准较好地衔接:学生毕业后不需要经历一个迷茫的过渡阶段,他们在毕业前就已经接受过全科医学的理念、思维、素质以及能力训练,并且能够选择和很好地适应接下来两年的临床助理全科医生的规培训练。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且结合小组访谈和专家访谈,发现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能力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对存在的差距和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两组中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能力一般。同时,两组学生在开展健康教育能力(包括计划生育的指导)的自我评价上均偏低。这些能力都是基层医疗岗位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有必要以基层医疗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对现有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进行审核,针对性地删减部分课程内容,完善和扩充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关课程内容,修订编写符合高职高专具体情况的校本教材,并且研制、开发、引进一批与课程体系相匹配、有特色、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只接受过在校理论课学习的对照组学生对全科医生职业的认可度较低,并且在择业意向上有超过一半的对照组学生处于观望状态。这说明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全科医学的理念及其培养还有欠缺。因此,有必要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理念、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全科医学观,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认同全科医生的作用并对全科医学产生兴趣,毕业后选择继续进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以及全科医疗服务。
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对于培养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初步诊断与处置能力的效果明显。因此有必要加强我校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层社区医疗实习环节,开设社区卫生服务实训课,在社区合作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训,提升我校学生的基层卫生岗位胜任能力,帮助学生就业后能无缝对接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快速适应岗位并服务群众。探索以帮助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快速适应基层卫生服务为目的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形成学校与基层合作、专任教师与临床专家合作、理论与实际相吻合、培养的学生与基层需要的人才相吻合的“双合作、两吻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具有针对农村和社区多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能力,还具有全科医学思维以及沟通协调、健康跟踪与管理、预防保健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学生从事助理全科医学工作的意愿明显提升,也将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接受进一步的规范化培训,在农村或社区从事助理全科医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