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群 何 栩 尤趣居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佛山 528300
早期诊断出胃癌,是临床治疗胃癌患者、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1]。使用内镜诊断胃癌临床运用时间较长,尤其是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但临床实践发现,早期胃癌由于发病时间较短,病灶表浅,浸润周边组织程度较低,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特征并不明显,常会误诊为良性病变,延误治疗时机[3]。超声胃镜可以获得高品质的胃脏肿瘤超声图像,呈现出肿瘤病灶的层次结构、周边组织的浸润情况,安全有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运用较广[4]。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放大内镜联合超声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具示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5.63±4.8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5±0.83)年;胃溃疡史68例,糜烂性胃炎史51例,溃疡性结肠炎史46例;病变组织直径1.5~5cm,平均病变直径(3.14±0.67)cm。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手术治疗,获取病灶组织样本,行组织病理活检。本次放大内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内镜检查与超声胃镜检查适应症患者;对检查中所用药剂无过敏反应患者;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承担检查费用。②排除标准:中晚期胃癌患者;急性胃穿孔、严重胃出血患者;合并其他类型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检查患者。
1.3方法
1.3.1放大内镜检查 叮嘱患者检查前禁食12 h,检查前半小时口服链霉蛋白(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0030)分次缓慢服下,随后对患者使用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248 20 ml∶200 mg)进行全身麻醉,展开放大内镜检查;使用奥林巴斯电子染色放大胃镜(江苏安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规格:GIF-H260Z)依次检查患者食管、胃部、十二指肠球降部等部位;冲洗胃黏膜,置入喷洒用导管,喷洒0.2%靛胭脂染色剂染色(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302号,规格:MTN-DYZ-15),观察放大镜下的胃部组织图像,对胃小凹进行分型判断,并将获取的组织送至化验室进行组织病理活检。
1.3.2超声胃镜检查 使用超声内窥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国药管械进字2003第2031073号,规格:GIF-2T240)及其配套探头进行超声胃镜检查。患者检查前半小时服用胃镜胶(新余市博源生化医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赣食药监械生产许20140014号),患者侧卧静躺,使用超声探头对放大内镜检查发现的可疑组织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注水泵向患者胃腔注入适量脱气水,通过钳道送入超声胃镜探头,对病变组织进行持续超声检查,获取病变组织的典型超声图像以及各个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图像,并将获取的组织送至化验室进行组织病理活检。
1.4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胃小凹根据其形态特点,分为I型、II型、III型、IV型、V型。I型:胃小凹呈圆点线状;II型:胃小凹呈短小的线状;III型:胃小凹呈稀疏、粗大的线状;IV型:胃小凹呈斑块状;V型:胃小凹呈外形模糊、极度不规则的绒毛状。其中I型、II型主要为胃部炎症,III型、IV型主要为胃肠道组织增生,V型主要为早期胃癌[5]。观察指标:①统计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②联合诊断与单独诊断结果及价值: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放大内镜诊断结果、超声胃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结果进行ROC分析,对比敏感度、特异度。
2.1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经病灶组织病理活检诊断,发现良性病变45例,包括胃部炎症21例,胃肠道组织增生24例;早期胃癌55例,胃癌率55%。
2.2联合诊断与单独诊断结果及价值 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低于超声胃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超声胃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效果较好。见表1~3。
表1 放大内镜检查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n)
表2 放大内镜联合超声胃镜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n)
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H、PaO2、PaCO2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69、0.821,检测结果>0.7,诊断价值相对理想;pH的特异度、灵敏度较高,为0.875%、0.944%。见表3。
表3 放大内镜单独检测、超声胃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ROC曲线分析对比
早期胃癌是指胃部肿瘤组织仅浸润胃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组织,其病症较轻,尚无严重扩散现象,若及时诊断发现,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以及多学科治疗手段治愈[6]。放大内镜是目前临床诊断早期胃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内镜检查被多数医生认为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7]。但即便如此,临床研究发现对于病情较轻的早期胃癌患者,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胃黏膜病变性质仍存在不一致情况,导致临床误诊、漏诊,不利于患者治疗康复[8]。因此联合运用多种手段诊断早期胃癌患者,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次研究中,100例疑似患者经病灶组织病理活检发现良性病变45例,早期胃癌55例,经ROC曲线分析,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低于超声胃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表明放大内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早期胃癌效果更好,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更高,临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区别于常规电子内镜,拥有更先进的变焦探头,同时使用靛胭脂染色剂,将病变组织充分暴露在视野之下,使医生可以清晰判断肿瘤病灶的浸润程度与范围,观察胃黏膜的组织结构变化,判断胃黏膜的病理学性质,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但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的主观性较强,对医生临床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且当癌变程度较轻时,与周围胃黏膜组织差异较小,常被忽略导致误诊[9]。当放大内镜联合超声胃镜检查时,医生及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疑似病灶的组织结构学特点以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还可以通过超声对病灶内部结构进行探查,判断病灶的浸润程度,利用超声回声定位病变组织,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尤其对由病灶较小,胃小凹分型不明显的病灶,超声胃镜检查可以充分显示出微小病灶的特点,捕捉典型病症的超声图像,供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10]。因此本次研究中,放大内镜结合超声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更好,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放大内镜诊断。
综上所述,放大内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早期胃癌效果更好,诊断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临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