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将武
(运城立明眼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治疗中,一般以改善视网膜缺血症状和缓解黄斑水肿为主,常选用激光治疗,但是激光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视网膜缺血状态和黄斑水肿情况得到改善,但是对患者视力方面的改善并不明显,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患者视功能的下降[1]。抗VEGF药物在减少血管渗漏和视网膜黄斑水肿中也具有明显作用。为了探讨激光联合VEGF药物治疗的应用效果,我院进行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字母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16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36~74岁,平均(50.16±6.33)岁。观察组患者中,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35~76岁,平均(50.21±6.2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伤,视网膜偏离正常增厚,伴有水肿、出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静脉血流阻断,黄斑发生弥漫性水肿,神经纤维层伴有火焰型出血,视盘界限模糊,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均为单眼患病,患眼眼压正常;无既往眼科手术史;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全身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研究于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开展。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白内障,或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他视网膜病变者;入组前近期内接受过激光治疗或眼内注射药物治疗者;基线资料信息不全或随访丢失者。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激光治疗,选用美国532眼底激光治疗仪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行表面麻醉后,将全视网膜镜或三面镜安装好,行视网膜中周区域光凝,激光能量设置为200~400 mW,曝光时间为0.1~0.2 s,光斑直径为100~300 μm。灌注区域应用II级光斑反应,光斑之间的间距为1.5~2个光斑直径,无灌注区域应用III级光斑反应,光斑之间的间距为1个光斑直径,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开正常血管和大片的视网膜出血区域,如果视网膜出血量较大应在初出血吸收后再行光凝治疗。分四次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每次间隔时间在1周左右,光凝范围主要集中于视网膜中周部,保留黄斑区及盘斑束,由视盘上下与鼻侧距离视盘1.5~2.0视盘直径,距离黄斑中心凹颞侧2.0视盘直径,上下以血管弓为界,向前至赤道部,光凝治疗后定期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复查,若发现残留或新形成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给予补充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VEGF药物与激光联合治疗,抗VEGF药物选用雷珠单抗,注药前先对患眼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包头,铺无菌孔巾,使用盐酸丙美卡因行局部麻醉后开睑,安尔碘冲洗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应用1 mL注射器30G注射针头取0.5 mg/0.05mL雷珠单抗注射液,于患眼颞下方角巩膜缘4 mm垂直于巩膜面进针,将药物缓慢注入玻璃体腔内,将针头拔出,使用无菌湿棉签按创口2~3 min,对光感进行评估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包眼,抗VEGF药物1周后行激光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其中BCVA以LogMRA表示。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机制:显效:视力改善在3行以上,无视网膜渗漏、水肿、出血,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260±20)μm;有效:视力改善1-3行,视网膜部分部位渗漏,少量出血,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380±50)μm;无效:视力无改善甚至下降,视网膜渗漏明显,水肿明显,出血未明显吸收,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440±50)μm[2]。
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用x2检验行两组间差异比较,计量资料用“±s”描述,用t检验行两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和CMT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BCVA和C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BCVA、CMT变化情况的分析(±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BCVA、CMT变化情况的分析(±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CMT(μm)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0.743±0.12 0.673±0.13* 0.683±0.18* 0.664±0.23* 468.1±115.2 342.4±86.61* 263.1±74.01* 230.9±66.01*对照组 0.746±0.13 0.772±0.23* 0.741±0.21* 0.776±0.23* 467.4±115.6 436.6±117.3* 378.8±107.1* 319.4±106.3*t 0.036 10.110 6.803 11.705 0.554 16.308 11.406 12.83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BCVA(LogMRA)
31例观察组显效17(54.84%),有效13(41.93)无效1(3.23);31例对照组显效12(38.71%)有效12(38.71%)无效7(22.58%)。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42%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内压升高、玻璃体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
抗VEGF药物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起到预防新生血管形成和减轻黄斑水肿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的雷珠单抗为第二代重组人类单克隆抗体,可与VEGF亚型进行特异性结合,达到抑制VEGF与其受体结合的目的,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可促进水肿吸收,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患眼视力水平[3]。
综上所述,抗VEGF药物与激光疗法联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取得较优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患眼视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