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 培养数学兴趣

2021-01-14 00:44杜小芬
山西教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杜小芬

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挖掘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促使人们自主地、积极地、高效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亦是如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加强心灵交流,获得情感认同,激发兴趣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懂学生的心理就如同一个心脏病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结构一样,工作如同在黑夜中走路。”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刻关注他们的想法和发展,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小小的暗示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信任。课堂外师生的“悄悄话”更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作业本上的激励性评语更是我与学生交流的纽带,每周的周记是学生与我敞开心扉说心里话的场所。润物细无声,学生渐渐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教师的传道就会更有吸引力。教学中我们深有体会:当一个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喜爱时,他定会把对教师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喜欢上你。

二、激活教学语言,化枯燥为生动,启发兴趣

教学是要讲究语言艺术的。理科思维的抽象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何让枯燥无趣的概念、定理变得生动形象,一直是我潜心研究的课题,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是我追求的目标。一样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情感表达出来,就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讲“直线”概念时,我用细绳拉紧进行演示,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我描绘说:“它能向两方无限延伸,也就是说它能穿过墙壁、校园、村庄,又能越过田野、河流、大山,以至穿过茫茫的旷野,永没有止境,这样的线叫直线。”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直线的特点。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把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式的结构特点时,总结出“首平方、尾平方、积的二倍在中央”;在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归纳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于小、小于大取中间,小于小、大于大无解”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另外,课堂上用几句幽默风趣的话语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讲究语言艺术,启发学生的兴趣,数学课同样可以诗情画意、生动有趣、令人向往。

三、创设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动”这个特点,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探索新知,在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中教师不要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不要让常规常理束缚住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尽情地大胆想象、勇敢质疑、开拓创新。

比如,有一道例题:要锻造一個底面半径为r,高为h的圆柱体,需截取半径为R的圆钢多长?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讲解时,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了一团橡皮泥,一会儿捏成粗的圆柱体,一会儿捏成细的圆柱体,一会儿又捏成长方体。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明确这个例题体现了四个字——等积变形。此刻同学们豁然开朗,都准确地得出了答案,很快列出了等量关系:原料体积=成品的体积。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等积变形的含义,熟练地掌握了解此题的方法,事半功倍。

在讲“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几何体的截面”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剪裁、切割,在忙碌中探究新知,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摸球游戏中体会概率的内涵,在折纸活动中领悟图形的变化及数量关系,小组合作到操场测量旗杆的高度,经历学以致用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是令人难忘的,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合作与交流更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学生往往意犹未尽,学数学的兴趣大增。

四、情境激疑,诱发兴趣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原动力,也是初中生的天性。好奇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地思考探究。作为教师,要倍加珍惜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循循善诱,让课堂绽放光彩。

在新授课开始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如,讲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老师的三角板破损为两块儿,现在想请木工师傅再制作相同的一个,是否需要将破损的两块儿都拿去呢?如果只拿一块儿的话,拿哪一块儿?为什么?”经过学生饶有趣味的思考后,教师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向了“边角边”的问题,以此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在讲乘方运算时,我向学生介绍棋盘摆米的故事,揭示拉面师傅的高超技艺,让学生感受数字乘方变化的速度之快。在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并提出“勾股定理”的图形极有可能成为外星人与我们联系的信号。由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迫不及待地走入课堂。

五、精练巧练,巩固兴趣

众所周知,学数学重在练习。但练习并不是盲目地刷题。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练习题,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

在学习了圆的定义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看法。经过思考,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不但巩固了对圆的认识,而且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解对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的灵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  A(2,m),B(-1,n)是一次函数y=-2x+6图像上的两点,比较m与n的大小。

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想出了三种方法:

方法一:代入法。把x=2、x=-1分别代到 y=-2x+6中,计算出m=2,n=8,从而得出m

方法二:图像法。画出一次函数y=-2x+6的图像,在图像上找到A,B两点,根据两点的位置,得出m

方法三:利用函数的增减性。因为k=-2[<0],所以y随x的增大而减小,∵2>-1,∴m

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解题方法的神奇,巩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开放性题目、阅读理解题、探究题、分类讨论题等这些题目的设置与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极好的选择。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此不疲”。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学生,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使学生转“厌学”为“好学”,这样“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要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立足自己的岗位,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改变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练习方式出发,以自己的课堂为抓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校)

(责任编辑 晓寒)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