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青
作为一种依靠语言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指导理念,对话教学理论具有极为显著的育人价值。对话教学理论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切入点,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赋予教学活动新的含义。
一、对话教学理论的教学优势分析
1.全面互动,改变教学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受到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被放在“听课”的位置上,导致无法全身心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就当前的整体教学要求来看,数学教学以逻辑思维的训练、数学技能的培养为首要任务,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借助对话教学理论,有助于师生双方构建有机的双向互动机制,在分享数学知识的同时,对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进行分享,进而得到数学学习的一般思路。
2.主动表达,丰富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当前的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落实教学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甚至引导课堂。但就当前的整体教学要求来看,有关教学工作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一方面,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知识缺乏兴趣,不愿意表达;另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差,无法配合教学工作。在单向的教学模式下,数学学习的整体质量很难提升,而在对话教学理论中,数学知识与学习观点以“对话”的形式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学生不必纠结自己给出的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只需要利用对话与教师进行交流,便能够快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落实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尝试结合对话教学理论为学生预留更多的发挥空間,以对话为抓手,落实教学设计。
二、对话教学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1.合理留白,允许学生表达。对话教学理论是一种立足师生双方互动关系的教学指导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更重视学生数学技能、数学思维的综合开发。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不仅要强调“如何授课”的根本性问题,更要对学生的数学技能进行训练,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发挥空间。在这一理念之下,允许学生开口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学会合理“留白”,为对话教学理论的应用创造契机。
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认识时间》的有关教学为例。这一板块的教学从现实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与换算方法,在有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借助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小学生对于《认识时间》要教授哪些知识这一问题并不明确,故此,他们会提出问题:时间应该如何来形容?这一问题不仅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对于后续的教学,也能够发挥出“引导教学过程”的正面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进行提问,基于对话教学理论,为学生与教师创造必要的互动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允许并鼓励学生开口,不同的数学概念借由学生的语言表现出来,则整体的数学育人质量必然会直线上升。
对话教学理论下,有关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是“教学中产生了对话”,在教学设计中,要利用对话来帮助学生整理数学知识,结合提问创造对话,提升教学质量。
2.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开口。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对话教学理论能够将僵硬的单方面灌输转化为更为灵活的师生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围绕对话教学理论的有关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强调如下问题:对话发生在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当中,只有学生愿意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观点开口进行表达,整体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在利用对话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引入互动材料,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此来生成更多的教学灵感。
在有关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思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三角形》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可调整教学方法,借助对话教学理论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教师给出三角形这一图形素材,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之后,将学生给出的观点、问题记录下来。有关教学活动中,基于学生表现所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正在发挥作用。学生首先看见的是图形知识,并提出问题: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边,为何不叫三边形?一些学生则会围绕着几何图形展开深入探索:三角形具有怎样的数学特点?在形状上如何进行分类?在对话教学理论下,对话不一定非要由学生和教师完成,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构建“对话”。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学生主动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按照角度的大小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不同的问题当中,学生作为“对话”的发起者进行提问,随后,其他学生负责搜集答案。这一环节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有机互动,真正将数学课程的主导权转交给了学生。
3.引入素材,发散数学思维。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思维比较单一:其只能看见数学教学的有关要求,不能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按照统一的思路、统一的模式铺展开来:提出问题,给出任务,解决问题,形成经验,整个教学过程虽然一气呵成,但教学中没有新元素、新思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必将大打折扣。
在全新的数学教学要求下,应该尝试利用数学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借助素材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可尝试调整教学方法,利用数学素材展开教学。这一环节,教师配合教学内容给出长方体与正方体,将其作为教学活动之外的“素材”进行应用。在教学设计当中,引导学生围绕着几何图形开展观察、探究活动,对有关图形的几何特点进行重新整理。在对话教学理论下,学生分别扮演提问者、回答者两个角色,对数学问题进行整理。负责提问的学生,首先看到的是图形之间的客观联系: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几何体上有哪些平面图形?基于客观的观察活动,学生提出了数学学习的第一个问题。随着观察的逐渐深入,学生继续进行提问: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多大?它们的面积如何进行计算?将对单个面的关注转移到对整体图形的探究当中,结合素材,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在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可尝试利用素材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预估,提前设计对话。在学生表达之后,教师提出数学问题,与学生进行对话。在有关教学设计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与自身的双向交流,鼓励学生开口表达,针对数学素材提出学习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掌握数学知识。
对话教学理论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借助对话的引导,教师与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同时分享数学知识,进而掌握多元化数学学习方法。在落实教学设计工作时,教师要重视对话的双向性、互动性特点,不能依靠自身的语言表达来取代固有的交流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出观点,解答问题,让数学学习任务在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港市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