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一主体”学科育人校本化实践

2021-01-14 03:03蒋蕾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

蒋蕾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效能,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江苏徐州市煤港路小学,为了有效落实学科育人,让教师从“教知识”走向“会育人”,从“唯分数”走向“全面发展”,进行了“四化一主体”的学科育人校本化实践。

[关键词]四化一主体;学科育人;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84-02

教育已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代背景呼唤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实施学科育人,就是当前我国改革基础教育育人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那么,要想有效落实学科育人,我们首先要把握学科育人的本质、逻辑起点和视角。

学科育人的本质就是通过学科教育或教学来丰富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促进学生由自然生命的人向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主体转化,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学习者和学科知识之间建立双向循环关系,知识与生命个体的相遇从而引起生命的对话和觉醒。学科育人的视角首先强调人的存在。儿童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通过学科育人让教育回到“人之为人”的根本上来。其次强调育完整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最后还要强调完整育人。儿童的全面成长需要我们拥有完整的教育视域。我们不仅要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还要通过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科思想和学科文化等多个层面来育其知、能、行、心、根。总而言之,我们要用完整的视角育整全的人,完整育人,育完整之人。

如果说“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是国家层面所把控的方向问题,那么“怎样培养人”则是我们基础教育人的重要思考点。基于学校“为每一位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我校积极探索“四化一主体”的学科育人校本化实践路径。

四化:(1)课程体系优质化,指向“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科学教育质量观;(2)教、学方式深度化,指向整体性教学理念,倡导基于情境、大单元活动观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深度学习模式;(3)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向激励性、发展性、过程性评价,推动多种学习成果的相互认定、衔接和转换;(4)教师队伍专业化,指向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学科育人成就儿童也成就自己。

一主体:以儿童为主体,坚守儿童立场,让儿童生命在场。

总之,“四化一主体”的学科育人校本化实践就是从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教师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一、课程体系优质化:重构课程体系,开启基于学科育人的课程建设

1.优化三类课程。我校美好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品牌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切的、可供选择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我们将基础性课程与生活、社会相链接,用教材去教,使基础性课程焕发活力,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质量;将拓展性课程通过主题类、探究性、项目化、走班式多样态学习形式,促进知识与技能活化和内化为综合素养,引导学习向深处漫溯;将品牌课程以普及、提高加培优的组合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明确课程主线。从课程结构上,我校将“美雅”“美慧”“美健”“美艺”“美创”五方面作为课程组织主线,把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品牌特色课程串联起来,成为美好课程体系的内核,使整个课程体系有贯通性和目标指向。

此外,学校还将具有时代特色的防疫教育、劳动教育、信息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因为只有进了体系,这些课程才能被真正摆上位置,才能真正发挥它们的学科育人价值。

二、教、学方式深度化:借助科研课题,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以市级课题《整体性教学理念下“情境-活动”式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引领各学科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1.改革备课形式,开展整体性教学理念下的单元或主题备课。以前都是单篇或单个知识点的教学,现在要从整体教学理念出发解读教材,各科要寻找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联,将知识点拎起来、串起来、连起来,从而连成线、拉成片、织成网、结成体。語文学科聚焦“大单元教学”,数学学科聚焦“单元视域下的板块教学策略”,英语学科聚焦“单元主题情境”开展大单元教学探索。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5AU6 My e-friend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内容是有关于网友的介绍。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我校英语团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教材,形成一个大单元主题:“Someone around us”。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因为这是小学阶段谈论人的最后一个单元,从三年级的谈论自己、家人、朋友,四年级谈论人的外貌,到五年级谈论人的爱好、工作以及动物朋友等,本单元我们对于这个话题进行一个总结。这个主题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主题语境内容要求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我们利用思维导图,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从国籍、年龄、外貌、学科、能力、兴趣爱好、语言、工作等方面谈论我们周围的人或动物。明确这一教学主题后,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以Peter,Wang Bing’s e- friend这个人物受邀来到中国做客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通过“Talk about my e-friend/Talk about my good friend/Talk about my animal friend”三个真实、有关联言语交际活动的体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改变课堂样态,突显“情境-活动”。情境-活动是一种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学”的活动。它以创设情境为基础,在任务驱动下,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习得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这样一道例题:车上原有34人,到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8人上车。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我们学校数学小孟老师发现这个例题的情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提议让学生们用一周时间进行一次公交车之旅,认真观察公交车每到一站时,乘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全员参与。

在启动课上,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商量了活动方案。探究课上,学生们开心地呈现了自己的观察报告,有的用符号的方式,有的用文字,还有的用连环画的行式进行记录。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公交车到站后乘客不只出现课本例题上那一种情况,而是会出现四种情况:只上不下、只下不上、又上又下、不上也不下。他们针对每一种情境进行分析和解答,有的甚至小组合作在课堂上进行了现场版的情景模拟表演。我相信,学生们由此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终生难忘的,他们在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化深度学习中实现了个体的生命成长。

3.依据学科特点,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各具学科特点的课堂基本教学流程,为各科教师学科教学搭建支架。

4.践行项目化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素养时代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校对于项目化学习的定位是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足开好,其次在学科中开展,全员参与、全学科推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积极通过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类型课程内容的综合梳理,形成了一系列学科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围绕一个个真实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尝试在项目化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引导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双线并进”。通过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学得会、讲得清、用得出。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创新开放思维,推行基于立德树人的评价体系

教育是生命的延展,而非知识、技能的堆叠。我们只有在开放性思维的指导下淡化甄别和选拔,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综合性的关照,才能真正培养有喜乐之心、纯朴之情、上进之志的“自由生命”,从而满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学校以“激励性 、发展性 、过程性 ”为原则,通过“链接生活情境,勇闯创想城”“期末闯关与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雅正少年星级评选”等形式,建立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让每一名学生花开可期、花开有期。

四、教师队伍专业化:探寻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基于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

1.依托 “雅正”读书社、“开讲啦”“美雅论坛”“美雅之声”等学校读书品牌,促进教师广泛阅读,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

2.通过参加“新教学”实验、名师走校、网络教研等各种活动,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知识,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3.通过新教师“入格”、年轻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等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组织各类教学比赛,提升教师实践素养。

4.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内在的精神价值。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备课基地、集体教研等活动,深入探寻梳理学科本身内在的育人价值,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努力實现教学相长。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探究
鉴数学之美,领数学之趣
如何将核心素养贯彻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英语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探索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发挥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初中历史学科育人的理论及实践策略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