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非故事类文本教学初探

2021-01-14 03:03黄生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黄生刚

[摘 要]根据英语非故事类文本的语言特征,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可从文本语境创设、阅读策略实施和英语语言输出三个维度,提升英语非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非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39-02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故事类文本占了大多数,到了高年级逐步增加一些非故事类文本。非故事类文本,也称为非虚构类文本或者科普类文本,涵盖广泛的话题和题材,蕴含各类学科知识。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会读故事类文本,而且要会读非故事类文本,因为“非故事类文本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展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更好地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故事类文本,非故事类文本因为缺少故事情节,不易被学生和教师所接受。下面,笔者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非故事类文本Unit4《Road Safety》一课的教学,基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究非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多角度创设文本语境,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非故事类文本缺乏故事情节,相对于故事类文本而言,它的阅读略微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多种文本语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关联实际,整体感知主题

课伊始,师生之间开展主题“Beautiful and wonderful roads in Nantong”的谈话。教师通过实景展现的方式,呈现南通街道的一些主要道路场景及道路名称。

T: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roads in Nantong.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roads?

S1:There are many trees.

S2:There are many cars and bikes.

T:Yes. The roads are busy. Nantong is a beautiful city. Do you want to walk out and feel it?

Ss:Yes.

T:Me too. But be careful when you cross the road.

上述教学,学生在观看与讨论中明白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在教师的提示下逐渐形成有关道路安全的意识,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

2.关联生活,激活知识储备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把现实生活的场景和文本内容充分融合,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与完成课堂阅读任务。如课堂中,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How can we cross the roads safely? First we need to know what’s on the road.”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十字路口画面,引导学生结合其中的标识,学习“traffic lights”“green man”“red man”“a zebra crossing”等生词。之后,教师继续提问:“Do you know any rules?”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教学交通用语做好准备。

二、多元化实施阅读策略,提升思维品质

在非故事类自然科普文本的阅读中,教师要基于文本特点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1.借助插图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英语课堂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文本提供的插图,对文本内容进行结构划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如在呈现文本插图后,教师呈现以下几个句子:“What must you not do on the road? How to cross the road with a zebra crossing? How to cross the road without a zebra crossing?”本课时教材中提供的图片都是关于交通规则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标识,每张图片都有固定的含义,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图片来理解文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该环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含义把文本内容分成三个部分,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做好准备。

2.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

思维导图具有结构清晰、内容多元的特点,在非故事类文本的学习中有助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便于以可视化的方式把文本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对文本的脉络和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教师和学生围绕“How to cross the road?”這个中心句,分别从“有红绿灯”“没有红绿灯”和“在马路上禁止做什么”三个方面展开探究。整堂课,师生共同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内容,使学生对文本的脉络进行再次梳理,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T:To cross a road safely, what must you do? What must you not do?

S1:We should look for a zebra crossing.

S2:We mustn’t run or play on the road.

S3:We can cross the road with other people.

上述教学,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懂得如何利用关键词来形成思维导图并理清思路,学会如何挖掘语言内涵,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多层次进行语言输出,发展语用能力

根据非故事类文本的语言特征,在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可设置一些复述、写作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本内容,巩固重点知识,使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1.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多元表达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个体,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的想法,有更多综合性的语言输出。如在阅读后的环节中,教师设计以下的教学活动:Choose one topic to make a PSA(公益广告).

(1)Road safety for pedestrians/walking people.

(2)Road safety for car drivers.

(3)Road safety for bus passengers(乘客).

(4)Road safety for bikers.

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事创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了更多个性化的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联系生活,在情境中内化语言

实践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明晰了非故事类文本的结构和特点,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教师在教学中设计“Cool policeman”的游戏环节,即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名学生扮演警察,其他学生提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互相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不仅操练了本课时的关键语言点,而且拓展了知识面。

总之,非故事类文本的教学要从分析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出发,帮助学生搭建各类语言支架,基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