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 王建业
高中数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导致很多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核心素养下提出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从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课堂情境创设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在使用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运用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创新方法,最后通过案例重点探讨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问题的创设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寻找合适的案例,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案例与教学内容不够紧密的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问题的创设,但为了追求进度,很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更多的是进行知识讲解,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课堂效果不好.
学生对于问题创设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够,没有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效结合.
高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运用中,经常出现实际的反馈少的现象,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单纯依靠讲授所获得的知识要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所获得的知识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的情境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实物教具运用;第二,建立实验模型.以上两类情境创设都能够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让学生探究实践,对于知识的生成、理解、掌握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有数学知识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这一便捷工具,我们比较容易找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背景的关联,容易让学生感到亲切,比较容易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场境.比如,等比数列与折纸的厚度的关联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胜枚举,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让教师津津乐道地教,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并且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思考.
要加强数学史的运用,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什么”“数学从哪里来”“数学能解决什么问题”等.比如对于“虚数”学生不容易接受,觉得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为什么还需要研究.而把数学史当中关于数的发展介绍一下,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甚至知道原来现在“数”的发展已经到了多元数、超复数的新层面,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从“知识核心”转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构建“让学生爱思考、会思考、享受思考”的情境教学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心智而教,这是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案例1 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运用
针对“曲边梯形的面积”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运用.
1)情境的有效创设
图1为某公园的示意图,该图中的三个区域需要根据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进行绿化,在植物种植中的资金投入与区域面积有关,请问是否可以帮该公园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预算投资.
图1
2)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启发,从三个区域面积问题再到抽象的三个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通过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体验通过抽象、归纳概括的方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维过程.
跟进问题的创设:计算y=x2与x 轴及x=1所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
在该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画出图象(如图2).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刘徽的“割圆术”,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认识问题的实质,以此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通过该实例的实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案例2 问题情境创设
在我国长江流域,进行运输时往往使用轮渡.一艘轮船从如图3中的点A 出发,以3km·h-1的速度航行,航行的方向与河岸夹角为60°,而该流域的水流为2km·h-1,同时在点A 北边偏东30°的对岸有一个码头B.求以下问题.
图2
(1)该轮渡是否可以沿直线从A 处航行到B处?
(2)如果在轮渡航行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让轮渡以12km·h-1的实际航行速度到达B处,求轮渡速度和水流速度均为多少.
问题(1)是向量合成的知识,问题(2)是向量分解的知识.在该问题创设下,提出向量合成与分解的依据,问题的指向便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该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该问题源自生活,真实有效,具有生活性.
图3
高中数学教学是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在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