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长江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事先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效果,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调查显示,只有11.99%的学生能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45.55%的学生仅制定大体的学习计划,视学习进度适当调整;21.92%的学生偶尔制定学习计划;很少制定计划和从不制定计划的占比达20.55%。
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内容中,主要为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占比分别为60.62%和57.19%,其次是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和职业资格证考试,分别占比38.01%、37.33%和24.66%,出于个人爱好学习的占14.38%,辅助学校课程学习的仅占12.33%。
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独立思考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思考网络学习资源正确性的大学生占比17.47%,偶尔会思考的占比61.3%,不会思考的占比21.23%;1.58%的学生将信息来源是否权威作为判断网络资源正确性的依据,52.74%的学生会通过大多数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独立思考的为51.71%。
学习效果的评估能力是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但每次都会检验学习效果的只占比15.41%,经常检验的占比26.71%,50%的学生偶尔会检验,7.88%的学生从不检验。在自我检验的结果中,认为通过自我检验,效果非常好的占比12.67%,认为效果一般的占比70.55%,效果很差的占比16.78%。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有效的自我管理包括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行动管理等多方面,各方面管理应该是协同统一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内容中,绝大多数是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相关内容,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学习内容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规划引导做得不够,学生缺乏具体的就业岗位目标,对具体工作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缺乏认知,以致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从而导致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紧迫性,学习动力不够。二是缺乏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解决好局部和全面、长远和短期等多方面的问题,否则计划就可能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高校对大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缺乏有效指导。
网络资源繁杂,学生搜索网络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53.08%的学生认为自身检索能力不够,在网络资源的获取中,自己搜索占比74.66%,同学分享的占比60.62%,教师推荐的占比61.64%,广告推荐占比46.23%,社交媒体占比36.3%。
MOOC是有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形式,可以让普通高校的学生享受到名校的优质资源。但目前中国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是高校购买一定数量的MOOC资源提供给本校学生在线学习,并给相关课程相应的学分,非学校购买的课程并不给学分。
关于校园网的运行速度能否满足需求,只有28.08%的学生认为能满足需求,51.71%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求,要经常用手机流量上网,另外20.21%的学生很少在学校上网,说明高校的网络基础建设不能满足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影响了网络资源的有效获取。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我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职业生涯晋升的通道有哪些”“自己中意的职业岗位必须有哪些个人品质、才干与能力”“必须学好哪些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指导学生如何围绕自己的生涯规划来制订学业规划,弄清楚自己在大学阶段应该学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应放在什么阶段学习,这些知识哪些在课堂上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必须通过自主学习,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自己还应补充学习哪些知识。只有解决了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才能做到学业规划的针对性,从而做到学习计划的长短结合,既有长计划,也有短安排,即把一个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月、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
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大学生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态度,都必须从教师督促向个人自觉转变。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主讲人转换成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培养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加强网络搜索技能的辅导和鉴别资源真伪的辅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朋辈引导,如组织开设学习小组,开办学生讲坛或论坛,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高校应对僵化学分管理和成绩管理进行改革,一是同样的必修课程,学生如果能拿到名校的MOOC成绩合格证书,就应承认其修得相应的学分,以鼓励学生去修名校的课程。二是相关的选修课程,学生如果能拿到名校的MOOC课程,学校也应承认其修得相应的学分。三是鼓励学生学习优质网络精品公开课和微课,开设翻转课堂,让学生有机会登台给同学们讲课,将学生讲课的效果计入课程平时成绩,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一是学校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了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要增强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改变以往的狭隘认知,切实在高校的发展规划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重点,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高校信息建设执行情况和力度进行考核。二是引进高素质信息化专业人才。一方面,能够对专业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另一方面,能够对信息化技术硬件进行专业维护,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为信息化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增强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促使教师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提升自身素质,快速熟悉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