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思,李园园,王 静,赵鸿生
(西安思源学院,西安 710038)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教材编制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人体解剖学教材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内容偏多,知识点较深,不够实用。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难有效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教材中也没有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概述,而是知识点的堆积。人体解剖学教材内容的不完善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若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实施教学工作,则会影响教学质量。若是偏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混乱。
人体解剖学的理论内容十分复杂,学生需要通过理解和记忆来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消极懈怠的心理,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不高,会放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最终导致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和扎实,会对未来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若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则很难达到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受限于实验设备和原材料的因素,学生的实验课程内容相对较少,而理论课程的教学形式又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不能在实验课程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式有了多种选择,可利用互联网定制先进和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制定出符合当下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材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专业制定出难易程度不同、重点要求不同的教材。对于医学临床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人体解剖课是必修课,但深入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对于专业学习及未来的工作要求没有太多价值,应适当对人体解剖学教材进行删减,使其更加符合临床护理专业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对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整,适当增减人体解剖学的教材内容,实现科学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教师的教学任务。
对于新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存在一种好奇心理,但会随着教学的单一性以及内容过于繁琐而失去兴趣。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持续保持这种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要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对相关解剖学知识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解剖学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建立多种互动项目,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主动性,解决课程中的难点问题,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良好掌握,最大程度减轻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压力,使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用在课程教学中。
人体解剖学课程若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很难与学生群体实现有效的认知对接,需在课程建设中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和管理中,比如信息化的班级考勤制度,以提升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建立课堂问答形式,使学生有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面对高校学生群体,要善于使用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像PBL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相关问题导向来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实践教学经验来看,PBL教学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对学生自我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利用PBL教学模式对人体解剖学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创新,实现课程教学的新突破。
课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人体解剖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来掌握一定的实操技能。在课程考核中,要增加实践内容的考核比重,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建立多种考核要求,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都要纳入最后的考核成绩中。
要充分考虑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条件及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针,使人体解剖学能够适用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