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渊源研究

2021-01-14 09:43陈晴柔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观政治思想

胡 帆,陈晴柔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关心青年成长、重视青年工作,要求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并针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如习近平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2019 年3 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其中的系列论断、观点深刻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1]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前人优秀的思想理论指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的真正坚持,对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教育目标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升华,是新时代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指引。深入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立足时代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生成的科学理论支撑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强调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常学常新”。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青年的系统而完整的论述,但是青年作为社会政治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青年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和观点[2]。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虽然并未提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等类似名词,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土壤。

一是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表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二者并不是敌对冲突的……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3]这反映了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的精神面貌,表明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已经树立了将个人事业奉献给为全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并在后来漫长的革命生涯和巨大压力面前,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中学时代的誓言和理想。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位中国青少年的梦,因此,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青年人将自己的个人奋斗目标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的厚望与青年马克思选择职业的观点不谋而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中国化。

二是科学运用了恩格斯关于青年地位与作用的观点。恩格斯曾说:“我们的未来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取决于正在成长的一代,因为他们必须解决日益增长的矛盾。”[4]175恩格斯重视青年作用、依靠青年力量,“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4]176随着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不断推进,未来道路上的矛盾将会不断增多,恩格斯对充满激情的年轻一代寄予了厚望。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贺信中指出:“应该从大学生中产生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与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一起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5]恩格斯已经预见到,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单一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无法完全掌握革命事业的命脉,唯有具有丰富知识的专业人才方能助力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并维持社会生产。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并要求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6]4。启示当代青年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要勤学苦练,增长本领、全面发展,成长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继承者。

三是丰富拓展了列宁关于青年学习与实践的思想。列宁在领导工人阶级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性,关于青年的论述也更加丰富。他继承拓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的观点,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指出:青年的任务就是学习。谈到学习的问题时,他强调识字是远远不够的,要立足于现代技术,把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每个青年必须懂得,只有受了现代教育,他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种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7]列宁认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青年必须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结合革命实际。“纸上得来终觉浅”,单从书本上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资产阶级旧社会的一个最令人厌恶的特征”[8]。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引导青年把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他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指导广大知识青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进一步继承拓展了列宁青年思想的内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生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青年教育思想。“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言必信、行必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思想,至今仍散发着道德的光芒,成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9]强调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讲话中频繁引用古代名言警句、古语诗词勉励广大青年,形成了一系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阐述,可以说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尚德精神。古人一直以来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样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高尚的道德是人间至美至善的力量,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都是构筑青年优良品质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绝大部分有着超越时代的价值,如“百善孝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等,至今仍可运用为当代青年的立身准则。特别是儒家道德观念在今天依然引领着社会风尚,为我们民族提供道德滋养,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提供思想支撑,今天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智慧[10]。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正处于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也是当前立德树人工作的依据。因此,广大青年修德就是要扣好人生关键的“第一粒扣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尚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第二,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尚学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将学习当做崇高的精神追求,古代圣贤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不乏劝学的哲理名言:“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对古今学子产生着深远影响。加上古代统治阶级对文教的重视,“学而优则仕”观念深入人心,自然形成了古代社会的好学风气。对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古代先贤们进行了深入通透地思考:孔子认为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成为“内圣外王”德才兼备的君子;西汉以王充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学习应拓宽视野,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知识[11];王守仁为代表的阳明学派批评“知先行后”,认为“知行合一”才可穷天下事理……体现了古人精辟而丰富的学习观,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6]。“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学习理应成为广大青年的责任与追求。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进一步弘扬了古人关于学习的价值与情怀,成为当代青年求真学问的思想指南。

第三,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实干精神,务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至今仍在当代社会中熠熠生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等等,无不体现着古人讲求实际、实事求是的理念。荀子推崇“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的求学之道,认为看得到不如心中理解,心中理解不如亲身实践,只有经历了亲身实践,求学才算达到最高境界。古人关于“实干”的精辟诗句为当代青年留下了深远启示,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积淀。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青年提出四点希望:爱国、励志、求真、力行,青年要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四项素养缺一不可,最终实现还需落在力行。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力行就是要立足于新时代,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提升能力;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所学知识落实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具体实践中,成就一番事业。

第四,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延续的重要精神力量。“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古人为了报效国家愿意牺牲生命,宁愿不返回家园,启示当代青年将个人终生理想奉献于国家事业,志在四方而不囿于故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告诉当代青年在国家利益面前不必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教导当代青年要立志报国,不要立志做官,要提升思想境界。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勉励青年建功报国的思想,是引导当代青年立志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因。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弘扬了古代文化中的爱国精神,认为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2]。从近代史的角度具体来说,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而奋起抗争,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奋斗,终于取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逐渐扭转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充满光明前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应当体现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三者缺一不可。

三、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生成的重要思想积淀

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青年力量,自始至终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推动历史发展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开展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今天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观点与主张,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这些优秀的思想与理念是做好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南,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历史基础和思想积淀。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撑。青年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锋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青年及青年运动特点,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一是强调青年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开学典礼上教导延安的青年学员: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即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中国,这也是当时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是号召青年与工农群众结合。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毛泽东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13]把与广大的工农群众相结合当作衡量一个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是当代青年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基础。三是指出青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曾经书写“实事求是”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多次亲自授课,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指导青年学员真正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革命斗争的认识。上述方针、原则指导革命时期的青年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人民群众一起战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丰硕成果,成为今天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理论指南。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生成提供了养料。青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党在此历史阶段形成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主要为了鼓舞广大青年的劳动积极性与爱国精神。一是加强青年的劳动教育。毛泽东表示:“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14]在20 世纪50 年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被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教育也安排了做农活、参加生产劳动的课程。二是“又红又专”的人才论。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5]培养既懂政治又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是当时教育的目的,也成为今天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先导。三是激励青年树立保家卫国的精神。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宣传口号在全国流传,大批青年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青年参与的爱国捐款统计达旧币60 亿元[16],青年的政治觉悟与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体现了当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成功。抗美援朝战争中体现出的青年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激励当代青年的精神动力。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做出了理论阐述,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生成提供了有益借鉴。一是邓小平的“四有新人”理论。根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需要,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指出既要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要具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指出了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体现,进一步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二是江泽民的“四个统一”思想。1998 年5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讲话中,向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融合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提出“奋斗的青春最幸福”、“少年强则中国强”、“擘画青春梦想正当其时”等妙语金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三是胡锦涛的“三个结合”理论。胡锦涛在长期的青年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提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三个结合”理论[17],进一步阐述了青年成长成才的科学途径,是培养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借鉴。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吸收了各代领导人的观点内涵并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观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