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其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中,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行为养成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行的,养成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需求发生了很大转变,单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具有综合素养的全面人才是未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行为养成教育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塑造,使其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思维和生活习惯,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建立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和管理计划,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由于长期处在封闭的校园环境中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同时,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前,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环境。入校后,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学生需要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身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两种身份:一是在校学生,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学习,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二是社会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在参与商业活动中,也要遵守行业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需要以这两种身份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针对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首先要通过明确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才能够对所有学生产生制约效果,使学生将行为规范转化为自身习惯。大学生与基础学习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大区别,除学习外,还拥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这些时间。大学生能否实现良好的自我发展,与其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具有直接关系。但是,受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用于了解和接收各种信息和资源上。因此,要针对大学生制订有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学校建立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转变自身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制订的行为规范应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既要能够保证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尺度,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空间。行为规范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进而有效地贯彻和执行。
部分大学生会对学校所制订的行为规范或相关制度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是青年学生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通过加强行为规范的宣传及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学校制订的行为规范,确保行为规范的良好实施。在开展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中,要向学生详细讲解行为规范的实际意义。比如,阐明校园文明礼仪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在校园中讲究文明礼仪,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谈吐得体、举止文明,受到他人的信赖和尊重。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行为规范所具有的内涵,从而转变自身理念,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多个领域进行宣传,如以标语的形式,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班会、校园活动等形式进行行为规范的宣传。
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执行力度,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和执行。辅导员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监督学生的行为规范实践情况。比如,辅导员可以利用新媒体信息分享平台,对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检查。建立专门的文明规范监督微信群,若有学生发现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可立即拍摄照片上传至微信群中,曝光不正确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观,构建和提升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主观意向性。
在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比如,可以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措施,即对于遵守行为规范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评优奖励模式,每个月评选出行为规范学生标兵,对于取得荣誉的学生给予综合素质分值奖励。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优先推选在行为规范方面取得荣誉的学生。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使学生通过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实现良好的自我发展,进而提升学生对行为规范的重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不能仅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实现,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及时通过班务会议或相关活动进行总结,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辅导员应开展常规性的班务活动,定期检查和考核学生行为规范的执行效果。比如,每个月开展两次有关学生行为规范的专题讨论会,使学生能够共同讨论行为规范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讨论中,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看法,对于所制订的行为规范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的,可以在班级会议上进行讨论。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实现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心理上的疏导。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系统化地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科学有效的行为规范引导,提升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