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平 绍兴市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现如今,媒介融合趋势日渐明显,而融媒体的进步,使得媒体行业走上新的道路。在此趋势下,县区级的融媒体中心,不得不接受发展带来的挑战。而记者是推动建设的关键要素,传统媒体在追求时代进步中,记者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借力于融媒体成长趋势,革新个人的专业素养,逐渐成长为全媒体记者。此外,县区级传统媒体,若想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正视融媒体背景下的压力与困境,主动运用新媒体优势,保留自身立足根本,以积累深厚底蕴,从而取得个人新闻业务的提升。
对于融媒体特点的概述,可从传播方式与受众层面展开。其一,传播方式上,融媒体实现全面整合、高丰富性等特点。在融媒体发展下,若干媒体进行整合运转,并且互相作用,给媒体行业成长的机会,新旧媒体均能展现原有优势,在整个体系中找到各自的位置,发挥各自的作用。传播者不仅可以通过撰写或编辑更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文字或图片、视频等,选择多样化的传播媒介迅速传播,吸引更多的受众,获取更多的阅读量。
其二,受众角度来看,其在融媒体下拥有更高的主动性,能脱离时空上的制约,随时随地一个手机便能拥有无限的阅读空间,而且碎片化的特点尤为明显,此特点在传播方与受众方上都能体现。信息传播中无一不在彰显个性。
记者竞争所面临的困境能分成外部与自身两个角度。一方面,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有限。在信息高速成长中,传统媒体也在抓紧转型,积极开展融合发展,而现实结果未能到预期。特别是记者,其属于媒体行业中比较关键的一环,但在诸多方面却无法和自媒体媲美。究其根本,还是传播效率和影响力的问题。融媒体下,传播媒介多,所有人都可转化成传播的一方,而且在新闻领域中,效率往往是决定优势的重要因素。比如,县区级融媒体往往一个稿子需要一级级审稿,一圈审下来,势必影响发布时间,而自媒体却可以第一时间迅速出击,从而在速度上存在明显优势。此外,在社交平台不断推出,如微博、短视频等出现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大V,其发布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在粉丝数增加中,影响力随之加强,这是常规记者无法比较的。另一方面,记者个人精力和专业性的问题,也使得编辑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从而影响新闻的质量和吸引力。
记者行业的立身之本在于“内容”。县区级记者应当再度审视内容为王的概念。融媒体时代,技术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对于县区级的媒体来说,通常缺少高水平的新媒体采编及制作人才,往往这类人才县区级媒体留不住,也招不到人。很多目前的操作人员都是原先的纯文字记者或纯摄影记者等发展而来的,离全媒体优秀人才还有一段距离,一般来说只能简单处理图文或拍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品质。更多的小编则仅仅是通过网络渠道对其它媒体已发布的新闻进行简单复制加工。这种加工形式,即便是热点事件,也会由于报道形式无创新而被大众忽略。新媒体变成旧媒体“附属品”,内容过度相似,难以形成影响力。在面对融媒体的传播市场中,竞争极为激烈,县区级记者必须重视内容,挖掘事件内涵,并把新闻生产、加工及媒介整合起来,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强调经营管理,优化媒介传播效力,借助创新内容,激发出传播途径的活力,增强传播竞争力。基于此,将内容为王执行到位,融入传播的各个运行步骤中,针对不同传播途径,落实内容策划,开发出各媒体渠道的功能,支持信息沟通,推动内容沟通,形成互动交流,并借力于大数据等手段,准确定位受众群体,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如今,县区级记者一方面,需调整照搬的内容处理方式,主动开发媒体服务功能,融入新媒体采编处理方法,发布带有新意的新闻内容,吸引受众。另一方面,要大力挖掘原创新闻,提高新闻的含金量和可看性,形成区域性新闻品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对于基层记者,即使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加工有较为便利的渠道,也必须践行“四力”。
首先,植根基层,锻炼脚力。县区级记者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亲力亲为,深入到群众中去,投身于采访前线,用脚力获取新闻素材。由此而来的新闻内容,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同时脚力也是基层记者的根本价值。
其次,准确辨别,锻炼眼力。记者采集到的素材与最终报道内容是否符合事实,通常取决于记者对事件的客观剖析与辨别能力。县区级融媒体记者同样需持续锻炼个人眼力,懂得如何从细节处发现事件真相。只有记者对待新闻事件时能精准锁定关键,才能使报道更具深度,直击人心。比如,在进行选取脱贫宣传中,记者应当有评估家庭状况的眼力,通过采访交谈,找到贫困原因。
再次,勤于思考,提升脑力。基层记者需能梳理事情始末,确定报道主题,评估事件的可信度。同时,记者应当懂得深度发掘新闻素材,衡量内容的可传播性。记者同时应注重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坚持客观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百姓鼓与呼,做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2]。
最后,融入情感,优化笔力。文笔为新闻从业者的基础素养,基层记者需注重联系个人笔力,使报道融入引人共鸣的情感,提升传播信息的说服力。对于深入基层的记者而言,因为采集素材的背景和人们日常生活接触较深,所以,记者编辑的报道信息,需带有丰富情感,应当对此加以练习,促使报道内容兼顾深刻内涵与朴素情感。为此,记者编撰报道文稿时,需尽可能以大众的视角分析,保证新闻的深刻性,彰显出优秀的笔力。作为县区级记者,应把法律法规、人文历史、文学常识、政治立场等视为编撰文稿的深厚底蕴,确保传播内容和时代特点相符,同时,把在群众身边的见闻、思考融入文稿中,让报道内容更具感召力。
突出“鲶鱼效应”,营造良性竞争的格局,打破原本偏于安逸的从业环境,调动起基层记者提升自我的动力。对此,可设置重要职位,安排骨干记者,通过竞争取得,为记者提供成长的舞台、展示能力的平台。在竞争岗位期间,不可过于关注记者出身,编外专业人员应当也能参加,不对工龄及学历、性别等加以限制,可竞争上岗的标准仅依据全媒体记者考评成绩,择优录用。此外,应当实施全过程透明管理,消除“走后门”的苗头,尽可能弱化主观因素,使最终结果得到所有人认同。通过良性竞争,让诸多虽年轻但有能力的基层记者得以崭露头角,利于组建具有全媒体潜质的记者队伍。而且借此也使得凭借资历高位自居的记者,产生危机感,提升对全媒体能力的重视度。
县区级媒体应当基于全媒体标准,调整采编等工作的职责内容,以强化转型的动力。和传统岗位职责相较,采访记者需要个人独立完成全媒体稿件,报纸及电视的稿件进行整合,并准确划分,可要求采访记者每月往客户端推送数篇新媒体短稿。而负责编审的编辑,应当进行轮岗作业,编辑需能完成报纸及电视的审核工作。新媒体的编辑,需独立进行网站及短视频、公众号等的制作工作,以消除原本仅负责编辑作品的形式,提升编辑的能力和水平。在职责革新中,应当注重从业者的实际承受水平,逐步提升要求,设定过渡期,以免拔苗助长。同时,由于革新产生的振动,需把控合适的限度,以免引起人心失稳,影响正常的工作。
新旧媒体的运行模式还有较大差异,县区级记者需跟上时代变化,基于县区融媒体的报道节目,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及播出形式。受到网络大范围普及的推动中,区县级记者应当提升个人的创新理念,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并积极学习可用在媒体行业的计算机操作功能,熟练应用新兴信息方法,将媒体应用程序融入县区级媒体的运营及革新中。此外,需持续强化记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报道节目内容能以不同的呈现形式,传达给受众。在对记者的全媒体要求下,需要对诸多层面加以更新。传统的基层记者,若想成长为全媒体记者,需要补充完善个人知识框架,追求一专多能,唯有了解的知识足够多,才能和融媒体平稳衔接。而且在专业层面上,应当持续吸收新内容,分析新闻行业成长规律,武装自身,强化记者的专业性,优化竞争力[3]。
基层记者实现自我革新,应当落实好三个层面的举措。首先是“四力”,上文已经有所提及,此处不重复叙述。其次是追求新技术、新角度,以开拓表达范围。融媒体行业形势下,记者需能熟练运用相关新技术,并能从新的角度分析新闻素材以形成新的报道表达空间。近些年,走基层的采访逐渐增多,新闻内容及报道方式、采访流程等均在创新中,给扩展表达空间,带来较大的助力,同时还是记者实现自我革新的有效渠道。最后是报道广大群众真实关心的话题。在媒体报道方式持续调整及优化中,记者下沉基层,始终是不变的根本。记者走入基层,需要了解实情,保障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对此,可通过加深对专业功课的学习,并运用好不同工龄记者的优势,年轻记者往往可锁定普通大众关注的话题,而老记者通常能找出事件中的痛点。但无论怎样,都要求记者可以沉下心,走到群众身边,了解民性,体会民情,由此产生的报道素材及内容,才能出新出彩,收获受众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拓展采编渠道,给构建新型主流媒体,添砖加瓦。
融媒体背景下,普通大众可利用诸多渠道,了解新闻资料,并且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希望能快速从海量内容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基层记者来讲,需要主动适应媒体行业的变化,编辑出高品质的新闻,准确定位角色,优化思维角度和工作流程,以大众视角看待新闻事件。为此,基层记者应主动学习,以冲破融媒体形成的发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