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创产品研究综述

2021-01-13 00:41:40符雅琪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知网统计分析文创产品

摘  要:本文对中国知网现有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红色文创产品的现状,以探寻未来红色文创产品的发展趋势为目的。从红色文创产品简况、红色文化资源梳理、红色文创的局限入手,提供自己的新思路,从而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创产品;中国知网;统计分析

中国红色文化历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蕴含着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深意。红色文化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是中国的“魂”,是人们需要不断挖掘与发扬的。

一、红色文创产品研究简况

文创产品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设计者的想法、技能和天赋,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所产生的带有价值的产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红色旅游的形式呈现,并带动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发展。近年来,红色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形成了红色文化的另一种发展形式,以及红色文创产品的产生。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院官网发布,43家红色文创联盟成员单位围绕“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创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并组织成立全国首个“红色文创联盟”。

(一)发表文章数量与年度分析

截止至2020年底,在中国知网上以“红色文创”为主题检索所得结果为122篇,以“红色元素”为主题检索结果为173篇,以“红色产品”为主题检索结果为287篇,去除里面一些重复内容以及与“红色文创”无关的部分,实际文章为124篇,其中硕士论文23篇,学报论文13篇,会议论文3篇,报纸论文10篇,年鉴2篇。文章数量的折线图见表1。

从文章的年度发表数量与内容发现,可分为这四个阶段:

2010年至2017年论文数量较少,7年间仅有27篇,以红色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为主,其中王春生认为革命类博物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弘扬革命优秀传统、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

2018年红色文创产品相关文章的发表呈上升趋势,共23篇论文,这一年红色旅游成为旅游产业的一抹亮色。红色研学活动带动大批青少年在景区开展红色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发展。一方面,这一年故宫文创从文化创意产业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的人关注国家文物,文创产品进入大众的生活中。另一方面,国务院于2018年7月发表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更是将红色文创推进到高速发展阶段。文创产品使红色文化拥有了一个新的载体,政策的推进使红色文创产品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2019年红色文创产品研究论文持续上涨,共29篇论文,这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有着莫大的关系。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如何将红色元素再创新、再发展为主,研究文创产品的局限,可以以什么形式继续发展,探索红色文创产品今后的路线。

2020年有关“红色文创产品”的文章数量得到飞速的提升,共43篇论文。在近年来发表数量最多,大量的高校学者加入了红色文创的研究之中,从对红色文创的不感兴趣到深入其中,感受到红色文创的魅力,大大提高了红色文创的推广。“红色文创联盟”的成立,预示着国家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以及对文创产品与红色文化结合的认可。

(二)研究者身份结构

通过对文献研究者的身份检索可以发现,红色文创产品较早的研究者为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者吴宏敏,从事研究如何将苏区红色文化融入赣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之中以及各类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发表文章数量较多的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吴卫教授和他的学生,研究红色伟人纪念馆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二者对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对红色文创产品的研究非常深入。高校将红色文创产品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这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红色文创产品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慢慢出现,主要集中在高校内,从文章作者的地区及学校来看,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拥有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革命纪念馆或伟人故居的省市相对来说较多。这说明红色文化不再是老一辈人心中的文化,它逐漸向着年轻化转变。红色文化教育进入课堂学习之中,红色文创产品市场逐渐扩大。张乐在文章中指出以文创产品为载体,推动革命区域的经济发展。红色文化植根于革命老区文创产业绝非偶然,它从思想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立足于革命区域文创产品的设计[2]。红色文创产品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学者能从中了解红色文化及当时的红色精神面貌,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梳理与应用

(一)红色元素的利用

一是红色伟人。红色文化初步形成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批年轻的优秀知识分子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并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3]。红色伟人带领着人民创造了新历史,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他们所做的事迹为中国的前进作出巨大的贡献,形成了“领袖文化”。简单地说,“领袖文化”是我们今天倡导的和人们感兴趣的领袖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生平业绩和思想风范,以及反映这些内容的文化形式和载体。而“毛泽东热”就是领袖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毛泽东热”是指人民拥护毛泽东,尊敬他,爱戴他,赞同他的言论与思想。毛泽东建立红色政权的思想,红色文化得到蓬勃发展。毛泽东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带来巨大的发展与改变。影视剧《毛泽东》的拍摄,还原了红色伟人的一生,使世人能够深切感受到伟人的精神,成功地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塑造了领袖形象,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二是红色地标。中国地域辽阔。红色地标是宣传红色文化的一种无声资源,主要集中在伟人故居、重要的革命地点、红色博物馆等。其中伟人故居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聚集点。伟人当时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当地的文化习俗,都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养成,对往后在革命所做的贡献都是具有影响的。如湖南的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居,每年的节假日都会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了解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从红色地标中感受红色氛围,在红色氛围中感受红色基因,从而了解红色文化,为红色文创产品的产生打下基础。

三是红色故事。红色故事记录着当时人民为了祖国统一和繁荣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传承着中华人民勇于斗争的精神。习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说明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个故事都是当时革命时期的最好见证,见证当时人民团结一心,为国奉献的事迹,如《小萝卜头》由于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头大身小,狱友们都称之为“小萝卜头”。因年龄小,行动相对自由,成为为狱友们传递消息的“小交通员”,死时年仅8岁,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这些故事是不能被忘却的,要代代相传,这样红色文化才能继承于人们心中,体会到革命先辈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四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凝聚起来的一直激励后人的优秀文化精神。刘寿礼提出由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和培育的精神,都是和“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4]。作为艰苦岁月中形成的红色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井冈山精神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以及长征精神中长征不仅是政治理想,更是人类不朽的精神锻造,开辟了党和红军创造历史的精神轨迹。红色精神是我党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着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优秀传统和树立良好品质的好榜样,有着非凡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红色产品的开发

红色产品是极具传播意义的一类,多数文献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如何以大众所喜爱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而红色产品现如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产品,它既可以承载文化传播的重任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上升。

红色产品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地区性的红色产品,当地是当时革命的发生地或建立的根据地,覆盖着广阔的地域。当地的红色产品体现着地域独特的红色精神,诉说着特有的红色故事。如井冈山地区,当地的红色产品都具有井冈山精神特点,传承着井冈山的文化。二是路线性的红色产品,根据当时红军的行军路线或某种内在的关联而组成的红色产品。例如长征路线,根据长征路线上重要的节点设计出的红色产品。三是革命性红色产品,以著名的红色伟人、红色事迹成立的博物馆。从馆中物品与事件为灵感从而创造出的红色产品。从红色产品的分类来看,文創产品的灵感始终来源于这三个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新的灵感元素,使其具有创新性。

(三)红色平台构建

建立红色平台是推广红色文化的一个出口,红色平台的构建可将文化和文创一并推出,促使两者得到关注。但关注于红色文化的平台较多,比如由清华大学学生自发创立的“红色网站”,是一个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专注于党员思想教育,红色文化的传播以及红色文化——中国文明网、红色家园-央视网等,都是以红色文化传播为主和各地举办的特色红色活动新闻记录。对于红色文创产品的平台建立几乎是没有的,而且红色文创现阶段还没有像其他文创产品一样进入大众视野,绝大多数文献只是讨论如何将红色元素巧妙的运用在文创产品上,并没有考虑后续的宣传问题,所以红色平台的建立就是传播的窗口。

2020年6月24日“红色文创发展中心”正式揭牌,致力于打造上海首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红色文创平台”。红色文创产品平台得到发展,不再是在各个博物馆、纪念馆的文创店铺、网上店铺中进行宣传与售卖,可以在以红色文创为主的平台集中宣传,民众可拥有开在身边的“文创博物馆”。

(四)红色教育实施

红色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这关系到红色文化的传承。在红色教育中,高校应将红色文化与学科结合起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红色研学活动、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要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并把这些资源与大的历史环境和最新国际国内形势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后呈现于课堂之上[5]。革命纪念馆记录革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地点,它能发挥社会教育和引领功能以及传承革命文化的作用。借助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民众可以真实地去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从而产生极为强烈的观感,融入当时的场景之中,深刻地感受到历史所包含的精神力量[6]。

三、“红色文创”的局限性及未来拓展空间

(一)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局限

1.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形式及范围受限。现在红色文创产品主要集中于红色景区之中,都以红色革命事迹、红色精神等文字与图案进行设计。从产品类型到创意都非常相似,如雕像、折扇、杯子、徽章等各种装饰摆件,几乎所有的景区纪念品都很相似,仅仅只是改了名字和内容,产品的造型及实用功能并没有新颖的设计手法与创意,未将文创产品与当地的红色文化相融合[7]。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范围大多以红色旅游为根基,文化存在重复没有明显的特色,这使得文创产品的设计在一定区域受限。文创产品的相似会导致购买者对产品的审美疲劳,对景区内的产品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减少文创产品的传播率。

2.红色文创产品缺少设计方法及文化内涵。从中国知网上来看,文章的主题大多数集中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比如旅游路线的开发、红色资源的教育问题等。对于当地红色文化的内涵、存在的形态,与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未能区别开来。现阶段红色景区内的文创产品只是将红色元素稍加修改或直接印刷在产品上,设计过于简单直白,产品缺少“灵魂”,不能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有效的传承与宣传。例如《湘潭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一文指出由于当地生产条件有限,产品的材质、造型、工艺、设计理念等方面严重滞后,产品品质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8]。《红色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结合——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新思路》中指出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此类产品的购买心理和需求都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注重其精神内涵,还关注其趣味性[9]。就是因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的匮乏,使得文创产品的内容缺少内涵。

3.红色文创产品未形成品牌效应。大多数红色文创产品仅在红色景区内售卖,购买人群也是旅游观光的游客。这导致红色文创产品无法大规模的开发,产品没有品牌,品牌辨识度和传播度下降,认可度比较低。现有的红色文创产品缺乏特色,与其他成熟的文创产品相比,难以体现其自身特点。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相关红色文化的提取没有特色并且对产品没有正式的开发,只是“拿来主义”使产品未能形成品牌特性。

(二)红色文创产品未来拓展空间

通过对红色文创产品的分析来看,文创产品需要被打破,红色文化需要被发掘,红色故事需要被传承。一方面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让红色文化渐渐淡去,关注点停留在娱乐文化等快节奏的文化之中。儿童甚至年轻人对红色文化都不是很了解,所以通过文创产品打入大众市场。另一方面文创产品以装饰美观为主,实用功能较少。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达不到其传承意义,红色文化与文创产品结合的目的没有达到。所以笔者认为需从产品的创新性、传承性、融合性、国际性去探讨。

1.提高产品的创新性

从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一,产品审美能力与其功能相匹配。现阶段的红色文创产品大多数是具有观赏意义的文创产品,实际上消费者更倾向于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不仅要关注文创产品的形式,还需关注文创产品的实用价值。现阶段的文创市场,年轻人喜爱富有创意及小众的产品,但是其作为主要消费群体且购买能力较强,笔者认为设计者应增强文创产品設计的审美价值,突出产品的美感。从结构、形态、表现方式和视觉效果上入手同时又具有实用功能,也可以将红色文创产品与现在市场上年轻人喜爱的品牌进行联名,这样可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从而获得关注。第二,可借助IP设计丰富红色文创。IP设计是将元素结合品牌文化设计成符合品牌特质的形象,并赋予形象性别、性格、出身、故事等人物属性标签。IP设计可以将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提取再提取,以较为合适的形式呈现。可将红色文化故事以IP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动画或游戏进行IP形象创造。如赣州打造的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动画片《红游记》,精选26个苏区时期发生在瑞金的重大事件和经典故事,结合儿童的审美习惯和视觉特点,寓教于乐,使红色故事更加生动,满足受众需求,继而达到教育推广的目的。第三,应该发挥产品的教育作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产品自身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缺少专门针对研学旅行的青少年受众的设计及开发的产品。红色研学活动应大力开展,学校要将春游与秋游的地点定在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景点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了解红色文化。红色景区内可以建设手作工作室,让学生与游客亲身感受文创产品的制作,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文创产品之中。红色文创产品应该引导消费者传承宣扬红色文化,从而更加了解红色文创产品的作用与价值。

2.增加产品的传承性

红色文创产品是红色文化的独特载体。红色文化是值得去关注、去深挖的,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笔者认为一方面高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教育,建立红色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可以以插画、影视动画的方式加入其中,通过新颖的课堂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继续深入其中进行研究。高校应构建一整套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红色知识。另一方面红色文创产品的推广也需要及时跟进,政府、高校与景点要联合发展,提炼出红色文创产品的特点,可结合历史、文学、艺术、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力量,研究各个红色地区的文化特点,将其融入产品之中。现处在“互联网+”的时代之中,建立红色文创产品网站、公众号或APP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网购的发展也为文创产品的传播出了一份力,页面的宣传版面可以与科技结合,以3D、AR等方式去呈现,让大众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3.提升产品的融合性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局限于常见的文创产品中,也可以多方面的融合。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出发进行设计。皮影戏是传统的“非遗”视觉符号,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非遗”之中,与皮影戏相结合,将红色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舞台的布置,人物的塑造,光影的结合,使之能够感同身受。可与观众进行互动,在体验皮影戏的同时加深对红色故事的印象,起到文化传承教育作用。再将皮影作为文创产品进行售卖,当购买者看到这件产品就能回想起当时自己了解的故事,作为礼物赠予友人,文化得到了传播。

4.推进产品的国际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的文化,也是能让外国人为之赞叹的文化。国外兴起了来中国旅游的热潮,红色旅游路线成为首选,红色文创产品会进入外国人的视野。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外国人体会到当时中国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需构建大规模、趣味性、互动化的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体系,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红色文创产品承载的是中国精神,推进文创产品的国际性将中国精神带到国外,让红色文化走出国门。

通过对红色文创这几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关注其他领域与红色文化或文创产品的交叉关系,更多面地去传播红色文化,提高文创产品的知名度,找出更加创新的设计思路,深入考察各地区的红色文化,积极打造文创品牌,使红色文创产品获得国内外的认可,将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深。

参考文献:

[1]王春山.革命类博物馆红色文化消费探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6(12):71-74.

[2]张乐,宗敏.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77-80.

[3]邱小云.论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J].红色文化学刊,2017(2):29-35,110.

[4]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7):33-34.

[5]杨君,田仁琼.红色教育“三要三不要”[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1):109-110.

[6]潘立威,肖志龙.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大众科技,2020(4):141-142,148.

[7]崔瑾瑜,赵蕾.红色文创产品年轻化发展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2020(8):87-88.

[8]刘芳,聂雨.湘潭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191-192.

[9]王明昱.红色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结合——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新思路[J].科教导刊,2016(33):149-150.

作者简介:符雅琪,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包装设计。

猜你喜欢
中国知网统计分析文创产品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50:38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媒介融合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5:56
企业固定资产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45:19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24:17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8:30
中国知网数据库涨价之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2期)2016-07-07 04: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