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娣
摘 要:固定资产分析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和企业的生产与运营密切相关。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有助于企业开展固定资产分析等相关工作。
关键词:固定资产;统计分析;应用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15
一、固定资产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固定资产分析,可以理解为企业借助经济核算的相关资料,对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就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状况、生产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其在企业运营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合理的固定资产分析有利于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的投资,它包括初创投资和后续投资。初创投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原始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必备条件;后续投资则可巩固和发展企业再生产所进行的技术更新、改造投资;第二,合理的固定资产分析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合理的固定资产分析有利于找出影响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原因,改善资金状况,就固定资金的占用状况及整个企业资金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让企业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第四,合理的固定资产分析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的整体实力进行合理衡量,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增强发展后劲;第五,合理的固定资产分析有利于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各项责任制。通过定期对固资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能够及时地检查和总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促使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有效执行,有利于动态地对固资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二、企业固定资产分析中存在问题
在企业的生产与实践中,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不仅能让企业对自身状况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固定资产的分析,能帮助企业有效及时地诊断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病症,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中,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一方面可从实物形态上改善企业的固定资产,尤其是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进而提高企业设备的使用效率。因而,有效地组织固定资产的统计分析,将固定资产统计分析的系列指标合理、具体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需去探索与解决的问题。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受传统财务核算模式影响,在固定资产统计分析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重实物,轻价值”,“重静态、轻动态”,“重报表、轻实务”的观念和倾向,这些误区使统计分析工作难以全面与客观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而影响了固资分析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实物与价值”关系。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管理与分析中,二者不可分离。从实物形态分析固定资产,有利于从专业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价统计,指导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第二,处理好“静态与动态”关系。静态分析是基于企业某一个点,就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结构、状况、价值等进行全面了解;动态分析则将固资属性放在一个时间段内,将其具体情况与前期或历史时期进行横向比较,动态分析固资的指标变化。第三,处理好“报表与实务”关系。固定资产分析依赖于企业各种相关统计报表,但报表仅是统计分析的工具,而非其最终目的。如果一味追求形式,只强调做报表与搞分析,而不从企业的实际运营出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仅为应付上级检查评比,那只能是劳民伤财、本末倒置。
三、提高固定资产统计分析实际效果的途径及其建议
第一,企业要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必须加强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让专业人员相互之间进行交叉学习,互相熟悉相关专业的理论与技能。第二,要将固定资产日常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其日常工作包括台帐、使用、维修、设备购置、更新可行性研究、固资技术资料档案等。为合理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第三,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统计分析制度,制订具体的分析程序、标准及模式,确保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分析专业性非常强,各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性质,拥有固资实力的相关情况,设计本单位固定资产统计分析模式,健全相关分析制度,并使之固定下来,科学、合理、全面地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第四,创造条件确保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设施的购置、安装、使用到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运营生全过程。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资金占用效率的高低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企业必须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绝非企业领导或专业管理人员的事情,而是全体员工的分内之事。企业要树立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树立“岗位责任制”的理念,更好地管理好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1] 陈允明.工业统计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