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刚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全面减少学生作业的压力和做作业的时间,同时杜绝学生在休假期间进行补课等一系列的活动,消除校外培训风靡的现象,减少学生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生的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的重视。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进一步落实,初中生的体育课程和学习逐渐受到重视,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本质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课程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帮助学生劳逸结合而存在的,所以在“双减”视野下初中体育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中体育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存在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锻炼身体,提升学生对于户外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正符合全面素质教育提升的政策要求。
1 初中体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体育课程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存在的一门学科,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自小学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学科基础的一门学科,体育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中的“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安排自身的锻炼时间。我国最近发布的全民健身政策的目的与体育学科存在的目的相同之处在于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保证每一位中国国民都拥有良好的体魄。体育课程的存在需要适当,既不能让学生只是健身,也不能让学生属于锻炼,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形式需要把握适量和适度的原则,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基础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情况,不可以过度勉强。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可以促进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和成长,促进骨骼的生长,除此之外,一些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之类的活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等等,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程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2 过渡期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不足以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我国教育界也曾经历过多次的教学改革,但体育课程无论是在教材知识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比较匮乏,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过于熟悉,甚至对学习内容已经失去兴趣,所以没有创新的教学会比较难以进行。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促进初中生身体的成长发育,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放松来自知识学习的精神压力,所以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如果教师的教学形式或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会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逐渐转为敷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避免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滞后,保持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
2.2 授课形式单一,难以起到真实的锻炼效果
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存在一定的压力,所以对于没有日常考试形式的体育课程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也是体育教学一直没有受到教育事业额外关注的原因。除此之外,由于体育课程的不受重视,导致体育学科的教学师资匮乏,难以提供学生给更加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今的师资现状导致教师对日常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敷衍程度,所以学生很难在体育课程上感受到新鲜感,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对体育课程产生敷衍态度,从而无法达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固有化作为体育教学最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充分,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课程创新的积极性不够充分。授课形式的单一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体育练习的兴趣,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让学生对长期的体育锻炼失去耐心,从而失去对体育的长期锻炼,不利于青春期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3 教育课程不被重视,学生缺乏充分的体育时间
虽然我国教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但由于当前的应试教育压力较大,所以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来加强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文化课成绩过度受到重视,所以存在其他文化课程占据体育课程的时间,导致学生在受到过大学习压力的同时没有时间进行精神和身体上的放松。更有甚者,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自主取消体育课的存在,单纯培养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同学们,由于面对中考的压力,所以体育课基本没有或是改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不仅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一定的压迫,而且长时间的高压学习也不会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这样既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课程不应该不受到重视。
3 “双减”视野下初中体育课程的构建策略
3.1 结合信息化产物,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竞技类型为主,真实的学习内容较为保守,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滞后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可以选择将教材内容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改善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大教学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教学模式改变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准备时需要将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和身体情况表,了解每位同学的身体素质,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爱,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达到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的目标,以此来推动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创新。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拓展的过程中选取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体育课程讲究的是适度和尽量,不要过度勉强,尤其是身体异常的同学一定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锻炼,不要强迫自己参与过于激烈的运动形式。教師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全新的,适合学生练习的锻炼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体育课程的新鲜感,比如健美操,男同学和女同学都可以接受和进行锻炼,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也可以将初中体育课堂与时代发展产物接轨,弥补学生知识匮乏的漏洞,推动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3.2 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的主要形式
就像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一样,一成不变的事物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淘汰,所以教师需要的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时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新鲜感,集中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坚持和努力的动力来源。教师必须打破体育课程的固有模式,积极创新,大胆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之后根据新课改中提出的初中生体育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不断创新和设计新型的教学课程,之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注意力。
学生对于教师是存在天然的崇拜和儒慕之情的,所以教师一旦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和学习形式的转变,并且会依据教师的转变进行自我的调节,以此来回应教师的转变。学生可以在教师积极向上、仔细认真的态度下变得更加认真,更加尊重教师的授课形式,更好地接受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具体内容。无论是户外的课程还是室内的课程,教师都可以设计多种教学环节,以做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3.3 结合中考考试背景,制定明确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
由于我国的教育主体形式没有发生变化,仍旧是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所以体育教学也可以适当结合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为学生制定好合理的锻炼模式,建立良好的体育习惯,教师可以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育实力。体育与文化课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科,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素质,所以要想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在中考的体育考试中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教师需要结合中考考试内容对学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和身体锻炼的双层需求。要想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不仅需要对如今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也需要重建出多重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的体育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身体锻炼素质,养成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
教师对于自己已经重建的教学理念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保证自己的教学理念是符合如今的时代发展要求的,然后将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渐过渡给学生,转变学生错误的学习理念和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看法。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统筹好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和身体素质任务,对体育课程进行细节化的划分,使体育课程教学更加高效。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添加对学生体育技能训练的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定时让学生对所进行的体能训练进行巩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于繁重的训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试探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
4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颁布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今的“双减”政策仍旧处于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的过渡阶段,所以初中生的体育教学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在如今教学大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多多创新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对于户外运动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形式的同時也学习体育的核心素养,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新型社会型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徐庄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