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璀 董雪 房光鑫
摘要:自2009年大学生征兵优惠政策出台以来,大学生征兵工作在保持发展势头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在校大学生参军积极性不高、入伍动机多样化、国防观念淡化、身体素质偏低等。本文拟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的成因,为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征入伍;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征兵工作,自2009年大学生征兵优惠政策出台以来,十余年间大学生应征入伍已达几十万名,兵源的质量和文化素质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战略实施得以初步保障。但同时,在国家对大学生兵源比例要求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已达到50%的背景下,大学生征兵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保持发展势头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拟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的成因,为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多维一体”大学生征兵工作体系提供参考,期待能深化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内涵,对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具有启示意义。
(一)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士兵是军队的基础,而优秀的士兵又取决于兵源的素质。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党和国家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当前国家发展迈向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高速推进,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青年中的佼佼者,文化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现代科技吸收较快,入伍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特长成为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鼓励大学生尤其是高水平高校大学生入伍已成为当前国防建设重中之重。大学生参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军队的兵员素质、知识结构,加速解决军事人员文化层次偏低与军事装备现代化速度较快不相适应的矛盾,发展军事装备现代化;有利于降低军队现代化技术培训成本,减少现有军费开支。
(二)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首先,部队生活都会使大学生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其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人格意志,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其次,大学生入伍后会在部队接受全面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发展德育和体育的双重功能,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材。再次,参军入伍也是大学生人生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能在部队增广见闻,掌握知识技术,提升实践能力,还能结交众多的战友,感受战友间深厚的情谊,这些对于参军人伍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收益良多的。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现状,课题组通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分析、比较对比等形式,对济南、烟台、聊城三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进行调查。课题组从三所职业院校中随机抽取了4500名男生,其中每所院校每个年级各500名,共发放了4500份《“你眼中的应征入伍”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270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入伍的意愿、入伍职业规划、国防观念等方面。
(一)入伍意向
经过统计发现,在校大学生参军积极性不高,并在4270份有效问卷中,有入伍意向的同学只有639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其中,有强烈入伍意见的有125人,只有一般意向的有514人。见表1。
(二)入伍动机
在639位有入伍意向的同学中,问卷继续调查入伍动机。问卷的选项包括“报效祖国”“锻炼身心”“喜欢军旅生活”“不喜欢所学专业”“服兵役资助”“改变生活现状”“父母要求”“其它”8 项,允许多选。通过统计,课题组发现,在所给选项中,“服兵役资助”成为影响应征入伍动机的第一因素,“报效祖国”也是影响大学生应征入伍的重要因素,一大半同学的入伍意愿中有父母的强烈意愿,有一半的学生是因为想去“锻炼身心”和“喜欢军旅生活”而选择应征,还有少数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想通过当兵“改变生活现状”的学生只有18.5%,在所给选项中排列最后。在其它的选项中,包括:部队工资高、想考军校、想回来复学转专业、想升本,等等。见表2。
(三)影响入伍因素
在3631位沒有入伍意向的同学中,问卷继续调查影响入伍因素。问卷的选项包括“担心体检不过”“想从事所学专业”“喜欢相对自由的生活”“担心训练太累”“对入伍政策了解较少”“父母不同意”“其它”7 项,允许多选。通过统计,课题组发现,选择“担心体检不过”和“对入伍政策了解较少”这两项的人次最多,其次是 “喜欢相对自由的生活”和“担心训练太累”,最后是“想从事所学专业”和“父母不同意”。在“其它”的选项中,包括:不想离家远、女朋友不同意等等。而在担心体检不过这一项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近视。见表3。
(四)入伍职业规划
在639位有入伍意向的同学中,问卷继续调查入伍职业规划。问卷的选项包括“想在部队长干”“锻炼几年就回来”“考军校”“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看情况”“不知道”“其它”7 项,允许多选。通过统计,课题组发现,共有63.2%的同学选择了“看情况”“不知道”,入伍后的职业规划程度较低。
(五)国防观念
问卷同时调查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国防观念。问卷的选项包括“和平年代国防建设重要吗” “有必要加强国防建设吗”“国防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吗”“你知道自己能为国防建设做什么吗”,并附了一些国防基本知识问答题目,如“我国法定全国国防教育日是哪天”“我国有几大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组成”等。通过统计,课题组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国防建设重要,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有必要加强国防建设,但并不认为国防跟我们每一个人都相关或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并且在附加的国防知识题目的回答中,得分普遍不高。
表5 国防观念
(六)体检通过率
在三所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调查组统计了近三年的学校校内体检初检合格率,分别为47.1%、54.9%、50.1%、52.3%、54.6%、60.1%、 57.3%、48.9%、46.8%。可见,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会因为体检初检不合格而影响入伍。当然,在初检的项目中,有一些指标可以通过治疗、运动等方式在短期内恢复健康从而达到体检标准并在正式体检中合格,但现在青年大学生身体素质偏低、体检一次性通过率低的状态已较为普遍。
(一)国防观念淡化。长期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使得现代国民的国防观念日益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趋向多元,一些适龄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国防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参军的热度不够。一些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担心孩子远在部队吃苦,甚至存在各种风险。还有一些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不完善,也使得学生对国防的认识不足。
(二)青年人发展出路多样化。“热血男儿要当兵”,以前应征入伍的青年以农村青年居多,除了从军报国、圆军营梦等原因之外,有不少人是为了改变生活环境,在求学不果的情况下寻找一条新的出路,走出家乡,走出农村。如果能在部队提干或者转士官则不仅可以在年轻时获得不低于在家乡务农的收入,还可以在服役满一定年限退出现役后获得由国家安排的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应征入伍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热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社会给年轻人提供的选择和机会越来越多。通过自己的努力,农村青年也可以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到城市里工作甚至在城市安家。青年人可以通过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在,走出农村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应征入伍这条道路不再是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热门选择。
(三)“蜜罐”里长大的一代青年人吃苦意识差,不愿意接受部队的“锤炼”。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应征入伍的适龄青年都是00后,是完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是没经历过艰辛生活的一代,即使农村孩子,假期也有不少人是在家里享“清福”。部队严格的训练要求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不仅让不少青年人望而生畏,甚至连许多家长也拒之千里,宁可放弃锻炼的机会也不想让孩子去“受苦”。
(四)青年人缺乏体育锻炼。适龄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乏锻炼,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不需要从事更多的体力,身体素质普遍不如老一辈高。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每周一次,考核也比较简单,学生能轻松完成体育素质测试,有很多学生除了参加体育课程之外,平时基本上都不参加体育活动。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有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影响上课,影响休息,影响饮食,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更不用提体育锻炼了,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使一些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五)校园内征兵政策宣传不到位。首先,征兵政策宣传应当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是一项持续而系统的工作。如果只是每年的“征兵季”集中进行宣传,会使国防教育和征兵政策宣传工作具有阶段性、短期性的特点,难以做到深入性和持续性。这种短期突击不仅难以使大量学生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征兵政策,反而会使得学生在缺乏国防意识的情况下过于关注政策中的利益因素。其次,许多高校的征兵宣传工作习惯说教式的单向灌输,对网络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缺乏吸引力。
基于以上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征工作:
(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征工作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6号)等文件中,要求各学校严格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要通过新生军训、征兵宣传月等国防教育活动,持续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提升军事理论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我们国家的国防概况、国防力量、国际战略环境,理解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常识,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形势和动态,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学生把参军作为人生的一次考验和磨练,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与抱负的舞台。
(三)征兵宣传亟需采取更适合大学生行为特点、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多样化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研究并采用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方式,线下宣传和线上动员同时开展,政策宣传和趣味介绍融合进行。可以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社团三支队伍,积极将征兵宣传活动走进教室、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全方位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征兵工作。
参考文献
[1]郭伟平.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实施现状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39-41.
注:本文为2019年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研究课题论文,编号19LGJ29。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