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课前对学情的把握不足、课中未体现个性化差异、课后任务未凸显专业特质等三大“不精准”问题。通过影视动画专业的“坚定文化自信”课例呈现,探索精准教学设计“明学情,析内容;定目标,讲策略;谈组织,说过程;强效果,深反思”的逻辑进路。实施精准教学有四个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坚持整体的精准教学设计与协同运行;坚持内容为王和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度原则;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具体要求。坚持这四个原则,打造有温度、有深度和有情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精准教学; 实施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6-0100-0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为改变高素质人才供需结构矛盾,党和国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并推出了高职扩招百万政策,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生源群体[1]。多元的生源结构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给高职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主要是从人才需求侧呼吁教学供给侧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4-13,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及生源结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和有情怀的思政课堂,并与教育其他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精准协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一、高职思政课教学设计不精准的表现
“八个相统一”[2]4-13是新时代思政课的具体要求,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认真贯彻落实,主动作为,努力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扩招后,教学需求端发生的诸如生源复杂、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对教学的精准度要求更高等背景下,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学陷入了未体现学情差、个性差和专业差等“不精准”的困境,亟待高职思政课供给端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
(一)逻辑起点存在误差:课前对学情的把握不足
顺应学情是教学的生命线,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分析学情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状态,以及通过教学可能发生的潜在状态;把握学情是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逻辑起点,是实施精准教学的依据。然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定位为公共基础课,且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标准多为10-16节,因而每位思政课教师一般要承担5-8个班级的1-4门思政课,按目前的班额每位教师的授课对象超过500人,教师还有科研工作量和会议、培训、社会实践以及事务性、临时安排等工作,有些教师还需要多校区授课,导致思政教师难以腾出时间研究授课班级的学生特点、专业特质与思想状况,即使能研究授课班级的学情,也只能是大致分析,能做到个体差异化分析的教师非常少。这些原因导致了教学逻辑起点的误差,进而影响教学设计的精准度,课堂教学出现教师一厢情愿自我表演的情况,难以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实施过程雷同僵化:课中未体现个性化差异
教学设计是设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策略、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正教学方案的系统过程[3]。而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4],现实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学情把握不足的情况,直接导致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均未体现授课班级的专业特质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学实施是达成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能力的科学过程[5],又因平行班的课大多为重复课,且工作任务繁重,不免让有些教师产生了惰性心理,出现了诸如所有的授课班级使用同一份课件、讲授的理论内容及教学素材一模一样、课堂活动和教学评价方式全部一致等完全不顾及授课班级专业特质的教学问题,且授课班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更难以顾及。即便有些教师在素材选取上已贴合专业,但因未针对授课班级专业特质与学生个性进行精准教学设计,导致实施过程未能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目标落地尚待创新:课后任务未凸显专业特质
知行合一,用科学理论指导学习、生活、实践,是思政课的落脚点。与专业课比较,思政课的一个显著区别是,需要课后的鞏固和提升,如果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停留于情感认同,而未能主动践行,那么教学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思政课要符合这一理论特质,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结合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6]。因此,重视思政课的理论延伸,设计和运行助推学生主动践行的实践项目非常必要。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创新意识不强,不管什么班级都布置同一个作业。同时,校内课内的实践教学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实践教学操作简易,校内课外的实践教学需要多部门协同,而校外的实践教学比较复杂且涉及面较广,所以思政课教师在资源、时间、精力有限的条件下,大多选择开展校内实践,与社会的大课堂联动较少,难以构筑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的育人同心圆[6],目标落地尚待创新。
二、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设计的案例呈现
精准教学是依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贴专业特质,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设置精准、适切的教学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实施情况不断调整策略的一种方法[7]。下面以针对大二影视动画专业的“坚定文化自信”教学为课例,呈现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设计的实践进路。
(一)明学情,析内容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在本教学内容学习前的学情状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基础方面。已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建设理论。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文化自信认知不深,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课前自测结果显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一些基本理论认识不清晰。二是能力基础方面。艺术创作(如手绘、创作动漫、造型)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弱。三是学习特点方面。对单纯的理论灌输、说教式的教学不感兴趣。思维活跃,信息素养较高,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喜欢使用信息化手段。根据学情,将教材体系进行内容转化,设置了“文化自信有依据、文化自信有底气和文化自信有担当”的教学体系。
(二)定目标,讲策略
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确定学生能复述文化自信的三大依据(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和三大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运用我国三大文化底气资源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目标,学生能积聚文艺强国的自觉自信之情、使命担当之感。教学实施策略包括逻辑理路、信息助力和貴在得法。遵循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依从“现实究诘(为什么)—理论言说(是什么)—策略审思(怎么样)”的逻辑理路,设置“学懂—弄通—做实”三阶段“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两环节的教学过程。有效运用学习强国APP、课程平台、虚拟画展等信息技术,化解传统教学痛点;运用云班课及时获取教学动态数据,全过程有效监测,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讲解重点,采用问题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探究式教学法等教法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学法。让理论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认知、认同与内化理论知识,进而主动践行,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三)谈组织,说过程
课前,学懂新理论阶段。学生完成2个课前任务,在课程平台上学习教师的微课——文化自信的内涵,并在课程平台完成课前测试题。
课中,弄通重难点阶段。以“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山河社稷图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两幅动图引入文化自信的课题。首先,师生聆听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观看《时局图等经典漫画作品还原辛亥革命历史》《较量无声》等视频。分组讨论我国提文化自信有哪些重要依据。并在课程平台回帖,学生点评精华帖,教师总结并精讲文化自信的理论、历史、现实依据。然后,学生在课程平台分组观看视频《国家宝藏:90后创作动漫洛神图》和校本革命文化微电影《薪火》,弹幕回答我国提文化自信有哪些重要的来源和底气,鉴赏教师原创虚拟画展,深刻理解我国提出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从而坚定文化自信,突破教学重点。接着,学生弹幕发言为何选择影视动画专业,教师以文艺救国、文艺强国案例引导学生探索文化强国中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有哪些,通过研讨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和如何“绘”说文化强国等三个探究活动,从而践行文化自信,明确为时代画像、明德和立传的文艺工作者强国的使命担当。随后,学生观看学习强国APP视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理解文化资源不等于文化力量,勉励学生以习总书记提出的聚焦火热新时代,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从而化解教学难点。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课堂内容脉络,绘制思维导图。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课后,做实践行者。通过课后测试、项目作品、参赛展示,以及与学校相关部门协同组织和参与美丽乡村墙绘实践活动等辐射带动策略,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根据本次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构成设置为:课中占40%,课前、课后各占30%,互评占40%,自评与师评各占30%,且均为云班课自动生成并统计。
(四)强效果,深反思
本课例主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设计凸显了教研结合和精准教学两大特色,将课题“新时代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的调研数据与学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紧密结合,将学生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凸显“绘”特色的个性化精准教学,筑起了理论与实践的“同心圆”,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建构了文化自信,积聚了文艺强国的自觉自信之情、使命担当之感。反思课例的教学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紧贴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较强,沟通、表达、归纳与演绎能力较弱的学情,需更多注意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时问题设置的切合性、递进性与引导的适时性,以更有效地达成理论教学的入脑、入心和入行。
三、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设计的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扩招百万后,教师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复杂的生源教学需求,思政课的教学供给须补齐内容、手段、模式及环境等方面的短板,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主动进行教学改革,认清思政课教学精准教学设计的实质,健全教学内容供给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供给,发挥协同的人力、思想、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优化教学环境供给,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供给的针对性、协同性、精准性和实效性[8],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高职思政教师应充分研究高职德育现状,凸显以生为本特色,坚持教学设计紧贴人才培养方案,张弛有度,气氛活跃;采用专业个性素材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专业作品,汇集青春正能量,努力画好学生思想成长的“同心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师生依托学习强国、虚拟画展等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的交流互动,依托项目实践实现线下的教学相长,使学生对理论的情感认同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中转为行动自觉,实现师生、生生、师师的多维协作,推进师生关系由“独尊”转向“互尊”、变“独白”为“对话”、变“对峙”为“和谐”[9],打造生态的课堂。
(二)坚持精准教学设计与协同运行
课前,通过大数据、课题调研数据、学生自测题、学生工作经验积累等方式,全面把握授课班级的学情,从学生的学情基础出发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课中,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精准选择授课方式方法。选择贴近学生专业的视频、素材,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设计符合高职大学生认知规律的互动问题;采用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法学法,凸显协同育人,借助信息化手段助力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后,布置对接专业的项目任务发挥学生优势,激活校内外所有的育人资源,开展校内外丰富的实践活动,使教育各环节、各课程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情感认同课程理论,内化于心;通过多维协同,使科学理论主动外化于行;学生素质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教育情境和育人环境,互化为境;理实一体,使学生养成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行为定势,固化为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坚持内容为王和适度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内容为王是教学改革创新之本。思政课的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依据教学内容以理服人[10]。根据高职课程内容设计的职业性原则,注重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坚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质,在教学内容构建中用好加减法,及时加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减去与前置课程重复的内容;针对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每个专题的内容构建都能契合授课班级学生的思想成长需求,凸显知行合一特征,对接职业核心能力标准。思政课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王,及时回应学生的现实究诘,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10],达成课程的可听、可信、可用。同时,精准教学必须用信息技术科学观测学生的学习表现,实现差异化教学[11]。新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较高,思政课教师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如学习强国APP、云班课、虚拟展馆、思维导图、人机互动游戏、VR体验等等,打造信息化的思政课堂,尤其是通过云端助推社会大课堂资源引入思政小课堂。但信息技术是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讲授课程内容,不能舍本逐末,要坚持适度有效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信息技术,为精准教学提供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数据,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技术。
(四)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具体要求
“八个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遵循,是教学的理念指导和宏观把握,也是教学的方法论要求和具体关照。思政课教师要始终把课程的政治性放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索,促进教研双效互动,以专业的学术研究深化理论教学,用透彻的学理分析解开学生的思想疑惑和以彻底的理论引领学生的精神追寻,坚持以理服人,对接学生专业设置实践项目,实现教学供给与学生精神需求的精准化对接[12],促进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直面专业行业中的热点问题,用辩证法引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学会辩明是非、正本清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同时在全面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坚持思想和价值指引,将教材精神转化为对接紧贴学生专业特质的教学内容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性质,又能根据授课对象的个性及教学内容适度运用信息技术,精心选取专业特性素材,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和主體性相统一。发挥思政课的显性教育功能,采用问题链、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探究等教学法,设置能够启发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链,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创设对接学生专业的实践项目,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规章制度等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效链接,形成协同效应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A/OL]. (2019-05-13)[2021-08-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5/t20190513
_381825.html.
[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
[3] 那一沙,袁玫,吴子东.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9-113.
[4] 祝智庭,彭红超. 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研究之兴起[J]. 中国电化教育,2017(6):1-10,23.
[5] 佘双好,张琪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研究透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53-61.
[6] 蔡小葵,王浩. 画好学生思想成长“同心圆”[N]. 中国教育报,2019-06-25.
[7] 尹奎. 高职扩招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知识经济,2019(30):129-130.
[8] 张赛玉. 基于精准供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9-63.
[9] 管小青,陈英.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探索[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9-12.
[10] 陈金龙. 提高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N]. 人民日报,2019-01-25.
[11] 梁美凤. “精准教学”探析[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6):4-7.
[12] 宋德孝. 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精准化对接[J]. 思想教育研究,2020(2):82-87.
Exploration on Precise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AN Xiaoqing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till three imprecise dilemmas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grasp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before class, no personalized differences in class, and n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after-school tasks.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lesson “Keep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film and animation majo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ogical approach of precise teaching design involving “understand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nd analyzing the content; setting the goal and talking about the strategy; talking about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cess; strengthening effect and deepening reflection”.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four princip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e teaching, including adhering to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dhering to the overall precise teaching design and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adhering to the moderate principle of content as the ke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dhering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eight unifications”, so as to create warm, deep and emotional clas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ecise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 exploration
(责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1-08-26
基金项目: 2020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扩招专项“扩招背景下高职思政‘精准教学、协同育人’改革的实践研究”(JGGZKZ202007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广州红色基因融入大学课程课例和推广研究”(2021GZGJ123);2021年校级重点资助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教学模式研究”(2021G03)
作者简介: 管小青(1982— ),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思政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