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明旸 陶向阳 朱咏梅
摘要苔藓植物学是植物学的分支学科,是该科研方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苔藓植物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启迪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推广。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苔藓植物学 研究生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17
Explor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 in Bryology
CONG Mingyang[1], TAO Xiangyang[2], ZHU Yongmei[1]
([1]Analytical and Testing Center,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2]CollegeofPhysics andCommunicationElectronics,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22)
AbstractBryology is a branch of botany, which is a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first year of master or doctoral students in this scientific field. The teaching effec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teachingreformmodeltheflipped classroomwasappliedto the cultivation of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majorinbryology.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l of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 which enlightened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improved the innovative abi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inthenewera.Theflippedclassroomisworthy ofpromotionby themajorityoffront-lineeducatorsandscientists.
Keywordsflipped classroom; bryology; 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ve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1苔藓植物学的课程特点
苔藓植物学是植物学的分支学科,涵盖了形態学、解剖学、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化学成分等研究内容。该课程是集理论、实践、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通常在苔藓植物学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开设,是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课程不仅对于夯实专业功底和正式进入专业领域起关键作用,而且承载着研究生对未知科学世界的憧憬,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求知欲、对课程的认知和专业知识的运用,对苔藓植物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决定作用。
苔藓植物学的课程特点可归纳为难以入门、抽象难懂,如何快速、有效引导学生入门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将苔藓植物学教学效果最大化,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
2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2.1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本质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师单向传输信息,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难以发挥。
2.2课堂活动形式单一
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课中传输的信息量有限,[2]课堂活动仅限于教师宣讲、学生听讲、考勤点名、课堂提问等。学生往往存有侥幸心理和逃避心理,被动点名敷衍回答问题,导致知识内化率较低,学习效果不理想,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
2.3教师业务故步自封
多数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之后疲于教学,甚至将重心转移至科学研究,鲜有深入反思教学业务。然而,学习是终生的事业,教师群体更应注重知识的更新,不前进就等于倒退。长此以往,教学水平无法跟上时代步伐,难以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创新人才。
2.4课后考评方式单一
传统考核方式依赖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比≥60%),注重结果性评价。教师常因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保守地增加记忆性题目,不敢出灵活性题目。学生靠临考前的瞬时记忆应考,考试之后知识被遗忘,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要点。传统考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检测,无法作出全面评价。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3]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3翻转课堂的内涵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形成了多样化教学模式并存的局面。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最早由美国学者Gerstein于2011年提出,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备受国内外教育界和科研界关注。翻转课堂本身即是教学模式的创新,[4]基本思路是将传统教学过程颠倒,教师在课中不做知识点和概念的讲授,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并在课中集中讨论,兼顾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本质是回归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学生的学习。[5]
翻转课堂使师生角色、课堂组织形式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革。翻转课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主导转变为指导。课堂组织形式上,课前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课中主要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互动,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自主、独立和合作探究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诸多学科的实践表明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7]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翻转课堂应用于苔藓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契合点
当前,高校苔藓植物学的授课基本沿袭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窘境,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更不用谈创新力的培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的优勢在于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现状,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课堂教学策略得以重新分配,使评价体系多元化。[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苔藓植物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为研究生创新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途径,对于丰富该学科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翻转课堂在苔藓植物学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创新能力,是高校相关专业教师亟待探索的问题。
5翻转课堂应用于苔藓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5.1教学模型
翻转课堂颠倒了知识传授和内化的顺序,因此呈现出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型。[9]依据苔藓植物学的课程特点,采用优化后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教学模型(图1)。教师和研究生在每个环节均有各自的要求和待完成的任务。
5.1.1课前部分
课前是课中进行高水平交流与讨论的保证。教师需在课前进行本领域全面的文献检索以把握当前科学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启发性、拓展空间和争议性的科学问题,或是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有助于增加对专业领域的了解。[10]教师可以推荐相关学术期刊供学生参考,如Bryologist,Journal of Bryology等苔藓植物学专业期刊,以及Nature,Science,PNAS等顶级期刊。由于前沿文献通常是英语科技论文,教师应提前至少一周推送科学问题,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教师应利用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QQ、网络公共邮箱等构建网上平台,与研究生在线互动交流,采用微信打卡程序督促学生开展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接到科学问题后,需自主检索最新文献,选择最能代表个人观点的文献精读并制作PPT。文献查阅是一项基本技能,掌握文件检索技巧,学生可以自主涉猎经典和前沿论文,跟踪最新科研动态。学生需在自主探究中完成文献检索、思考、阅读、制作PPT、整理疑难点和与教师在线保持交流。课前自主探索减少了研究生对教师的依赖,拓展了阅读范围,增加了信息量。
5.1.2课中部分
课中是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提高创新力的关键阶段。基本环节是教师按学术观点将学生分组,学生组内协作汇报PPT、各小组之间展开不同观点的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和知识升华。教师需在课中对学生自学效果初评、营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对PPT讲解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分歧点进行梳理等。由于课前梳理了疑难点,学生在课中有的放矢地交流与探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化。课中的重点是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旨在激发学生踊跃发言,鼓励研究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踊跃发言,进而提升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5.1.3课后部分
课后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将重点聚焦于研究生的平时表现。教师将学生的课前准备态度、互动频率、参与度、活跃度、对小组的贡献、汇报内容等纳入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系对于具有惰性、不积极的学生起一定的督促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某一方面的不足,从而形成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
5.2教学效果
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既能阐明基本知识点,又能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下研究生的创新力优于往届,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第一,教师课前提出科学问题,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兴趣显著提升。第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学生既掌握了查阅文献、阅读文献、PPT制作等科研专业技能,还锻炼了台上演讲、学术交流、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辩论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学生平时综合表现作为评价标准,避免了学生因应试能力差表现出的不自信,而是可以在其他方面施展才华予以弥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启迪了创新精神,提升了创新能力。
6翻转课堂在苔藓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6.1学生自律能力面临考验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适应传统教学模式,突然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学生的求知欲、理解力之外,还取决于自律能力、坚持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学生反映课前任务较重,导致少数学生在课中积极性不高,对于参与度低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停滞不前,而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如鱼得水,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6.2教师综合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翻转课堂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学生群体类似,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需要时间来适应,逐渐实现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需要紧跟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站在更高层次指导学生,为此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将大幅度增加,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迎来了严峻挑战。
6.3多元化评价方式操作相对复杂
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包括课前准备情况、学习态度、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力等。虽然评价内容灵活,对于学生而言更全面客观,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操作相对复杂。
为应对上述问题,教师需强化翻转信念,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学生需提升适应能力和自律能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策略。翻转课堂要求师生齐心协力,方能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提高专业人才的创新力。[11]
7結语
笔者在教学改革模式上进行诸多思考,首次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苔藓植物学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缺点,激发了研究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启迪了创新精神,锻炼了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正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翻转课堂使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良性循环,后续将会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实践,以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卓越人才。
*通讯作者:丛明旸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翻转课堂在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探索性研究”(JXSDJG1941);2020年度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挖掘”(GJJ200326);2020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药用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20202BABL213044)
参考文献
[1]辜胜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03(8):55-60.
[2]汤建.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演进与形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1):121-128.
[3]许邦兴.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反思[J].河西学院学报,2004(6):101-102.
[4]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5]王鉴.论翻转课堂的本质[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8):53-59.
[6]王黎,李琳.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157-160.
[7]代宁,何璇,张国正.澳大利亚高校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启示——以昆士兰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62-64.
[8]卢艳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21-123.
[9]蔡艳梅,舒亚玲.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122-124.
[10]王晗,黄雪方,闫敏,等.科研反哺教学在植物学实验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5):41-44.
[11]李娜,张君.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不适表现与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2018(1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