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新探
——以构建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为视角

2021-01-13 05:32:12杨成林郭丽娜
关键词:特质胜任工作者

杨成林 郭丽娜

近年来,全国经侦部门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经侦队伍建设方面,自2006年全国经侦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级经侦队伍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形势、新问题,2019年11月公安部经侦局在兰州召开全国经侦队伍建设暨经侦系统实战大练兵推进会,全面总结了多年来经侦工作及队伍建设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部党委关于开展全警大练兵的要求,部署了未来三年锻造全新警种,建设经侦铁军的目标。建设经侦铁军,就是要打造一支履职能力更高的经侦队伍,那么在数据司法为主方向的背景下用新方法研究经侦警察胜任力问题,对于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意义

关于胜任力的概念,最开始在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发表的《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被提出[1]为,胜任力是指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素质、能力、知识、以及特质的集合体。而胜任力模型是高质量并高效率完成某项工作或胜任某一职位所需知识技能、个人特质和职业素养的总和。胜任力模型以工作者的现实资料为基础,从本质上挖掘真正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从而促进个体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2]。这篇文章的发表是胜任力研究的重要标志,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胜任力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的热潮。此后,众多学者对胜任力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应用成果,胜任力模型理论被广泛的运用于绩效管理、岗位筛选等方面。近年来,国内不同领域学者将胜任力模型用于领域内专业型人才能力素质构建的实证研究中,都取得了良好且科学的论证效果。我国关于公安队伍的胜任力研究始于2006年,代表性的有郑全全等对监狱警察胜任力以及素质结构展开研究、孙远刚等对刑事警察胜任特征模型进行研究、刘柯珂等交通警察胜任特征进行研究、田文学等对警务实战教官安全胜任力要素进行研究。随着公安队伍胜任力模型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为警务组织的岗位筛选提供了量化的考评依据,也为警务人员胜任力培养提供了指导方向。

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经侦领域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经侦警察履职能力、素质、专业核心力方面,且研究以质性分析为主要方法,缺少量性分析,同时关于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尚属空白。而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侦警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胜任力的视角重新考量经侦警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当前经侦警察胜任力情况如何?经侦警察胜任力应该由哪些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呈现怎样的结构?应如何培养和提高经侦警察的胜任力?诸如此类问题是经侦队伍建设直面的课题。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尝试从经侦工作实践角度出发,对我国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构建进行初探,希望对于经侦队伍建设、打造经侦铁军有所裨益。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通过对现有文献及相关文件的梳理,利用文献检索法筛选出经侦警察胜任力词条41项,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胜任力词条进行修整,制作经侦警察胜任力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将量表向目标样本发放,运用SPSSAU对量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流程图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运用文献检索法在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检索关于经侦岗位胜任力以及关于经侦警察素质能力的文献。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梳理,梳理出经侦岗位素质能力核心要素。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汇总并归类,后期结合访谈记录分析结果形成经侦警察胜任力量表指标。

2.行为事件访谈法

访谈调查是一种目的性、计划性都很强的实地调查活动,行为事件访谈是按照一定程序与受访者就其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典型事件进行交流,这种方法是构建胜任力模型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对20名从事经侦岗位的一线干警进行访谈,在具体访谈过程中,由受访者讲述他们在经侦工作中遇到的关键情境,其中包含正面结果和负面结果。最后对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识别主题,区分不同受访对象的不同情形,提取经侦警察胜任力特征指标,修订并完善胜任力调查问卷。

(1)具体实施步骤

Barthel指数(BI)能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较单纯的时间年龄和CRUSADE出血评分能更全面地评估75岁以上ACS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高龄ACS患者,评价其预测手术风险的意义。

①向受访者介绍访谈目的,以及具体流程;

②调查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信息,包括专业背景、从警经历等;

③请受访对象按照STAR原则对行为事件进行描述。

为保证访谈真实有效,访谈人员不但要当场记录行为事件要点,后期还要通过录音补录的方式形成访谈记录。访谈记录应涵盖受访经侦工作者对工作中成功和失败事件的情境描述、干预行为,以及事后对工作的反思等方面。

(2)访谈记录整理分析

①主题分析

在行为事件访谈过程中,通过受访对象对现实工作中成功或失败事件的描述,结合经侦业务知识,提取经侦警察岗位胜任力因子。

整理并分析访谈记录,统计、汇总各个胜任力因子出现频次,对经侦警察胜任力频次进行排序。

3.问卷调查法

(1)量表设计

文献梳理和访谈的目的是提取经侦警察胜任力指标,而问卷调查是在文献梳理及访谈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量表设计是问卷调查的基础,主要是确定调查的维度以及内容。本文运用量表调查的目的是确认经侦警察胜任力的维度,并且对量表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经侦警察素质模型。因此,量表的设计内容主要集中在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以及对调查项目的意向性表态两方面。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共分为五个维度,1代表“比较不重要”、2代表“不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填写问卷者从中选择一个答案得到一个分数。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为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地区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发放范围比访谈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警龄和不同专业、不同级别(涵盖省厅、支队、大队)的调查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问卷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天花板”效应。

(3)预问卷发放

预问卷发放的目的主要是对问卷指标进行修正,通过进行信效度检验以及计算各个胜任力指标的分辨力值,测试问卷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并通过排除分辨力值较小的指标以确定最终的问卷项目。此过程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结果为56.771%。Cronbach's Alpha值达0.757,表明该问卷信度较好。分辨力值的计算方法如下为:分辨力值=总分高的25%人的平均分—总分低的25%人的平均分。

本研究预问卷选取发放样本为60人,分辨力值结果如上图所示。

根据上表,排除“立场坚定”“团队合作”等五项分辨力值较小指标,最终确定正式问卷36项指标。

(4)问卷发放与回收

正式问卷整理完毕后,通过问卷星将正式问卷发放,本问卷有针对性的发放给不同地区的从事经侦工作的警察。截止至自发放起36小时停止回收,共回收问卷415份,剔除其中无效问卷10份,收有效问卷405份,受访者背景信息如下图所示。

三、数据结果分析

首先,对36个项目进行KMO值和Bartlett 球形检验,以判断该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从下表可以看出:其中KMO为0.908,大于0.6,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通过Bartlett 球形度检验(p<0.01),说明此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接下来,通过SPSSAU对405个量表调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1 的因子,共提取5个因子,方差解释量达 54.892%。理论上,这5个维度恰好和我们预先对经侦警察胜利力模型做出的理论假设保持一致,其分别与“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个人特质”、“身心健康”五个维度相对应,将其分别用1、2、3、4、5代替。采用最大方差旋法对各个项目进行旋转,根据所得结果找出各因子与研究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结果展示因子对研究项的信息提取有效内容。在此过程中,涉及“政治敏感性”、“市场管理知识”、“警械使用”、“推理能力”、“感知能力”共5项,它们所对应的共同度值小于0.4,说明因子与研究项之间的关系非常薄弱,因子中不能提取研究项的有效信息。因此,将这5项删除,删除之后重新分析相关信息,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最终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编号成分累计解释方差(%)1 2 3 4 5 T2 T5 T6 T11 T16 T17 T14 T21 0.697 0.811 0.826 0.809 0.635 0.854 0.852 0.784 -0.196-0.135-0.145-0.013-0.079-0.101-0.126-0.137-0.032-0.067 0.008 0.069 0.021-0.012-0.029-0.108 0.069 0.065 0.154 0.096 0.174 0.192 0.151 0.093-0.034-0.077-0.063-0.054 0.047-0.046-0.087-0.006 17.676 T1 T7 T15 T18 T23 T24 T27 T31-0.072 -0.057 -0.055 0.212 0.231 0.290 -0.144 0.033 0.743 0.777 0.664 0.750 0.766 0.645 0.706 0.694 0.167 0.068 0.383-0.013-0.049-0.094 0.190 0.069-0.044-0.122-0.033 0.144 0.203 0.120 0.017 0.132-0.025 0.089 0.071 0.016 0.002 0.022 0.085 0.159 32.171 T3 T8 T12 T13 T20 T22 T28 T30 0.038 0.040 0.040 -0.013 -0.032 -0.013 0.057 -0.171 0.104 0.107 0.023 0.015 0.151 0.117 0.155 0.206 0.629 0.656 0.691 0.680 0.735 0.663 0.620 0.608-0.213-0.252-0.196-0.110-0.003 0.155 0.186 0.157-0.142-0.137 0.046 0.118 0.149 0.121 0.164 0.157 44.535 T4 T10 T25 T19 0.183 0.281 0.218 0.293-0.192-0.189 0.026-0.066 0.004-0.119-0.033-0.117 0.688 0.669 0.709 0.594-0.186-0.093-0.043-0.337 52.345 T9 T26 T29-0.151 0.017 -0.072 0.074 0.058 0.099 0.101 0.127 0.145-0.358-0.044-0.144 0.699 0.837 0.830 59.698

最后,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本研究量表整体Cronbach's Alpha值达0.785,5个因子的Cronbach's Alpha值(见下图) 也都在0.7之上,表明该量表有效且可靠。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载荷系数Cronbach's Alpha业务技能资金查控能力经侦文书制作能力涉案人、物处理能力情报获取与应用能力证据发现、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能力司法会计、电子查证方法掌握侦查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经侦强制措施运用0.697 0.811 0.826 0.809 0.635 0.854 0.852 0.784 0.923专业知识经济领域相关知识统计学知识犯罪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0.743 0.777 0.664 0.750 0.766 0.645 0.706 0.694 0.817个人特质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创新意识逻辑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0.629 0.656 0.691 0.680 0.735 0.663 0.620 0.608 0.829政治素养职业认同服务意识公正性自律性0.688 0.669 0.709 0.594 0.771身心健康身体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强健的体魄0.699 0.837 0.830 0.800

依据上图提供的经侦警察胜任力维度与胜任力关系的分析结果,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的第一个维度为业务技能,旋转后方差解释量为17.676%,其中包含8种胜任力,即“资金查控能力”“经侦文书制作能力”“涉案人、物处理能力”“情报获取与应用能力”“证据发现、收集、保全和审查判断能力”“司法会计、电子查证方法掌握”、“侦查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和“经侦强制措施运用”;第二个维度为专业知识,方差解释量为14.494%,同样包含8种胜任力,即“经济领域相关知识”“统计学知识”“犯罪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法律法规”;第三个维度为个人特质,旋转后方差解释量为12.364%,包含8种胜任力,即“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创新意识”“逻辑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第四个维度为政治素养,方差解释量为7.810%,包含4种胜任力,即“职业认同”“服务意识”“公正性”和“自律性”。第五个维度为身心健康,方差解释量为7.263%,包含3胜任力,即“身体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四、模型研究结果分析

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是一个有机集合体,涵盖了经侦警察在现实工作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就整个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而言,各个维度之间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的整体。

第一,业务技能是新时期锻造全新经侦警种的关键,同时也是经侦警察胜任力最直观的显现。业务技能是一名经侦警察从事经侦工作最直接、最具体的外在要求,这种要求也是由经侦工作的特殊职业性质所决定的。衡量一名经侦干警乃至一支经侦队伍的工作成效,最具有说服力的指标就是业务开展的效果如何。所以,纵观整个经侦队伍建设进程来看,业务技能对于每个经侦工作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专业知识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这里的专业知识是指经侦工作者在执法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包括警务专业知识,以及各种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经侦工作面临更复杂的执法环境和更“智慧”的犯罪分子,这就要求经侦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经侦业务知识,更要具备与业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类科学知识。只有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扩展知识领域,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打造出一支高智慧的经侦队伍。

第三,个人特质是经侦队伍建设的要素。良好的个人特质不仅可以提升经侦干警的创造性,而且会对经侦事业发展的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个人特质与其他胜任力要素共同影响经侦工作者的工作表现与日常行为等方面。例如,个人特质使经侦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内容时仍保持耐心,面对多变的案情时能够做出灵活合理的应对措施。通过研究发现,不同警种对于个人特质的认同感趋向一致,这也意味着经侦警察的行业特征已经内化为经侦工作者的个人特质,而这些特质也将长期伴随经侦工作者,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一维度的确立可为经侦岗位在个人特质方面的人员选拔工作提供评价建议。

第四,政治素养是前进方向的指引,警察不同于其它职业,忠于党、忠于法律是人民警察最核心的政治要求。在此基础上,经侦警察又区别于其它警种,经侦工作者肩负着维护社会经济安全的历史使命,又要面对巨大的防腐拒变风险。这要求每一位经侦工作者都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自觉抵制外部环境的侵蚀。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真正做到服务人民,忠于事业。政治素养是不容回避的,是每一位合格的经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胜任力。

第五,身心健康是从事经侦事业的保障。一方面,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经侦工作者面对的早已不只是传统形式的经济犯罪,往往是“智慧”型经济犯罪。在这一过程中,经侦工作者与犯罪分子的博弈也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术的层面,而是包括体力、心理等全方位的比拼。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破案的难度随着时代发展与日俱增,对经侦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无论是公安工作的艰苦性还是经侦业务的复杂性,都要求经侦工作者付出超乎其他职业个体的体力。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应对经侦工作所面临的时代挑战,才能保障经侦工作顺利开展。

五、结语

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及文件梳理的基础上,参照经典胜任力模型,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量性分析的方式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然而,量性分析的相关性与实际情况中的因果性还有较大的差异。在之后的研究工作中,将进一步优化对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并在量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经侦警察胜任力模型进行验证并加以完善,为新时期经侦队伍的建设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特质胜任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6
致敬科技工作者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