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明珠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合肥)
[提要]在过去几十年,我国很多资源型地区的农村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本文结合实地调查阐述资源型农村转型过程中农民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其中的必要性与策略。
当前,我国现代农村社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面临重重压力和挑战,作为一个具有持久稳定性的乡土社会,在现代化变迁的背景下何去何从?这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选取的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农村,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并深入探寻农民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面临的困境。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过去几十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煤炭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在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矿基地建设的同时,国家依法整改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众多小煤矿,这就给曾依靠煤炭生存的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给原本稳定有序的农村社区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其处于一种失序状态。S 村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四周被丘陵环绕,煤炭资源丰富,已有50余年开采历史。该村户籍人口2,770 人,大部分劳动力曾都以当地矿产资源开采为生,可以说该矿养活了全村人。近几年,根据国家规定,该村煤矿逐渐停产关闭,目前收尾工作仍在进行。
(一)突发事件产生情绪危机。情绪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经历了极度的波动,其中包括愤怒、沮丧、恐怖以及由期待而引起的激动和悲痛等,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情绪危机,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会产生不良后果。面对煤矿关闭的突发事件,农民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易产生恐慌。长时间生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转型给农村社区造成严重的危机感,同时因为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农民个人难以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使无力感充斥着农民内心。恐慌、焦虑是该村农民出现的主要负面情绪,矿产资源的优势为该村农民提供了与生俱来的工作、生活上的便利,社区形成了稳定的秩序,每个农民都生活在同一模式中,对农民来说只需要遵守这固有的生活模式即可,而转型带来的突变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秩序,使社区处于“失范”状态,农民面对混乱不知所措,危机情绪由此产生。
(二)准老年人就业问题严重,农村妇女就业困境突出。煤矿关闭使得农民处于失业状态,据了解,目前该村60 岁以下的村民都外出谋生,年轻人基本都能找到一份较合适的工作,但部分准老年人(指年龄在45~59 岁阶段的人)尤其是此年龄阶段的农村妇女就业面临困境。外出务工的农民多从事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工资待遇差、技术要求低下或者高危的行业,如保洁员、建筑工人等。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农村妇女做过工厂临时工、洗碗工、餐馆服务员等既繁重工资水平又不高的职业,并且工作不稳定。身份障碍、知识技能是影响农民就业的主要问题。45~59 岁女性农民工在就业中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尤其这些来自资源型农村的妇女,由于此前一直生活在农村中,丈夫在煤矿采煤获得较高的收入供养家庭,她们大多在家做家庭主妇和务农,基本与社会脱离,在突发事件下推动她们迅速融入城镇社会极其困难。同时,由于缺乏知识技能,就业空间狭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
(三)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突出。农村空心化是一个由农村人口流动引起的农村整体的经济社会功能综合衰退的过程。由于煤矿的关闭,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农村、外出谋生,导致农村人走房空,该村常住人口由近3,000 人减少至如今的百余人,宅基地闲置量大。同时,农村空巢老人规模扩大,老龄化严重,由于子女照顾的缺失以及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这些农村留守老人在基本生活、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等方面会产生诸多问题,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在空心化的背景下,该村产生一系列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大部分耕地抛荒;农村村民组织发展落后,社区治理水平低下,村民缺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等与当初靠煤矿开采发展起来的盛况相比,该村呈现出整体性衰败的景象。
(四)长期煤炭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煤炭开采给农业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五十余年的煤炭开采使该村的地下水遭到了严重污染,土壤质量下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村很多河流都被硫磺水污染,宛如一条条黄色的皮带束缚在群山田野间,部分农民反映由于选煤污水渗透流入到矿区周围的农田,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虽然煤矿已经关闭,但是水稻长势依旧较差。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导向、基于科学知识、通过专业方法帮助困难群体的专业和职业,其旨在协助个体与社会更好地适应,在参与社会福利服务、改善社会服务传递机制、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百姓需求、给百姓真正带来福祉的必然要求。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不仅可以使农民获得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挖掘农民潜能,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的整合,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社会转型中的农民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文化水平低、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年龄和身份的障碍使其处于困境中,而社会工作重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链接各种资源,满足困境中农民的需求,解决现实问题。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有必要通过社会工作介入资源型农村中处于困境的农民,为其提供专业服务,维护农民权益,同时增强乡村社群归属感与自信、重塑乡村关系、重建乡村社区网络。
(一)个案工作及小组治疗缓解不良情绪。个案工作和小组治疗是缓解困境中农民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面对煤矿关闭带来的危机,其突然性使农民无法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因此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帮助农民正确认识自身处境,安抚不良情绪。个案工作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协助个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为困境中的农民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压力、发掘自身潜能。首先,社会工作者在进入社区时,要注重与农民建立信任关系,接纳与尊重案主,同时个案工作强调个别化原则,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社会工作者应重视每位农民的感受和看法,采取不同的介入策略。作为长期生活在稳定的农村社区中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特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不宜对他们做过多的干涉,社会工作者需要的是主动倾听、鼓励案主,表示了解、支持与共情,农民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烦恼与担忧的对象,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其次,个案工作者应尊重案主自我决定的权利,在协助农民分析自己的困境、提出建议时,不干涉案主选择,在案主的情绪缓和后,让其自己决定有关未来生活、工作的抉择,鼓励并相信农民。对于具有相似问题的农民如就业困难的农村妇女,将她们组织起来通过小组活动提供专业服务,提供一种归属感,使其获得互助合作的资源,在互动中通过分享、教育、支持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的改变,促进能力建设、恢复情绪、提升自信心。
(二)资源链接和能力建设。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进行服务。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社区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先调动内部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应认识到该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采矿历史是一种优势资源。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虽然煤矿周边的农田土地都遭到污染破坏,农民抱怨影响农业生产,但由于很多村民外出谋生,大量耕地抛荒,有多数并不在污染范围内,土壤并未遭到破坏,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可以通过协助现有村民在与原土地所有者的充分沟通下,将这些荒地借来使用,解决难以改变的污染问题。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发现,该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天然的品质优良的茶叶,并且在城里小有名气,每年清明前后有部分村民会采摘炒制后拿到市场销售,但并未规模化,同时在煤矿关闭后有不少市民会自驾到该村游玩。
社会工作者应通过社区教育促使村民认识到该社区的潜在资源,恢复民众自信心,加强民众掌握自己发展道路和实践自我价值的能力。通过广泛宣传增强社区影响力,结合矿区实际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促进农民增收。尤其要挖掘及训练农村妇女领袖,寻求能力提升的途径,让妇女担当起乡村文化的推动者,促进其能力建设。对于农民文化水平低下、无法有效获得各种就业信息的问题,在实现农民自我增能的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农民的需求整合就业信息,链接城镇用工企业资源,使农民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
(三)互助式养老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涌入城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凸显。互助式养老是一种不靠子女、自助助人的养老模式。经调查,该村低龄老人(60~69 岁)和中龄老人(70~79 岁)占比较大,80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较小,在农村社区这个“熟人社会”中,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互助养老的展开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社工可以发动社区资源,成立互助社、挖掘社区能人,以老带老,带动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在互助养老下,能够扩大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打破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关系隔膜,增强社区居民的互动,改善邻里关系,引导居民互助,提升社区幸福感。
(四)增强农民主体性,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农民是农村社区的主体,是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在空心化背景下,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农村社区建设缺乏人才、留守农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村民在社区建设中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落后,村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调动有限的村民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才能更好地解决转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身“同行者”、“助推者”的角色,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通过社区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农民进行社区教育,增强农民社区参与的意识;通过社区组织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社区领袖,为社区建设创造核心力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区自治,鼓励农民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培育乡村内部建设力量,最终实现资源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社会转型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危机和挑战。社会工作如何在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下介入处于困境中的农村,解决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还需要根据不同农村的现实状况,将本土化社会工作与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鹏云.社会工作对资源型农村转型中农民危机干预研究[J].理论观察,2015(08).
[2]饶静.如何应对农村空心化问题[N].农民日报,2013-06-04(003).
[3]田北海,罗卫,彭军.空心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缺失与重构[J].学习与实践,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