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2021-01-13 05:37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甘 艳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了现代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同时还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职责和政治担当,“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教育部就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培养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明确要求,促进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智力支持和战略储备,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卓越的贡献。

一、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历程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阶段(2012年—2017年)。

为宏观指导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统筹规划。此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在制定合理高效的培养计划,明确管理准则。

1.从整体布局,规划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计划。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 年)》,并对高校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加以完善,通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士后培训项目”,设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修项目,建立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在教师队伍培养计划中,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数十名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数百名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数万名思政课教学骨干”。[3]

2.出台相关文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进行规范管理。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规范管理高校思政课建设。文件包括5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对高校思政课的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特殊项目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明确了政治方向、教师选配、培养培训、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的要求。这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发展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 年7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提出要“健全完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特聘教授等制度,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4]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中,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做到“四有”和“四个相统一”。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达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并坚持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四个相统一”。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阶段(2017年—2019年)。

2018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分别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以及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标志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进入全面落实时期。

1.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提出为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着力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党的领导。2018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 号),明确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决查处师德违规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并从思想道德建设、职业行为准则、学术规范、个人言行举止、社会责任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

2.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方面。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规范建设;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创新集体备课形式,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教学,健全听课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强化地方统筹管理,加强全国宏观指导。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范思政课教师责任以及思政课改革创新三个方面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六要”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提质增效阶段(2019年至今)。

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起点,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第一,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注重思政课教师的自身建设。2019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 号),意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 年12 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 号)指出,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高校教师队伍,并提出8个方面的20条重要举措,包括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待遇;优化完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等等。

第二,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群体的体系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6号令),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人员配备与选聘,加强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和培训,规范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考核与评价,保障教师待遇,落实岗位津贴,规范管理与奖励等具体措施。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等学校)以及其他类型高等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都要参照执行。2020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构建目标明确、保障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要严格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轮训、实践锻炼等制度;完善教师评聘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示范带头作用;构建全校齐抓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对海归青年学者的思想引导;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第三,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保障教书育人的效果。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二、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充分认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实地走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优秀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关注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关心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视野出发,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发展高度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使命提出了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标准化体系。

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2]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想政治专业素质以及教师个人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高校要按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思政课师资力量也要增加,按比例量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落实到位。高校应采取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方针,鼓励辅导员、党务工作者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1∶350 的比例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为调动更多的教职工加入思政课教师群体,高校要动员多方面的支持,切实保障思政课教师薪酬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构建学科平台,助力其深入开展科研工作。

“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你所喜欢的学校,在那里你会学习得很快乐,而该所学校会因为你的加入而受益无穷。”

第二,明确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时代新人的表率。高校思政课教师担当着守护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职责,必须旗帜鲜明地将政治学习作为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政治意识,强化政治底色。还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现实问题,稳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校也要引导思政课教师潜心阅读经典,指导其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增加理论认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从学理的角度分析政治现象、政治实践和政治行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

第三,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构建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学科平台,健全教师发展制度,形成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发展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在互联网时代下,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以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时代要求。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研修,扩大理论视野,扩展专业知识维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方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再次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5]2019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 号),重点关注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和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

第一,师德培育常态化。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保障师德培育常态化,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确保每年教师培训中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高度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树立以德为先的意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育人实践过程中,锤炼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落实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采取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事实为依据,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方位客观评价教师师德表现,有效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积极发挥师德评价的正面价值,时刻提醒和约束教师的个体行为,运用有效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自我改进。

第三,严格师德监督体系。采取多方广泛参与评价的方式,构建客观公正的师德监督体系。从政府各级部门到地方,结合考核体系,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落实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评价指标,有助于其开展专项督导。高校必须加强实施监督,将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邮箱进行公布,依法依规接受举报。从社会角度加强监督体系构建,督促其规范化、制度化。

(四)构建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平台建设。

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制度促进了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得以不断壮大。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离不开学科建设支持、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教学科研平台构建的三方共同努力。

第二,教学科研平台的构建为思政课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它不仅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教育教学的合理场所,也为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托条件。同时,教学科研平台的管理者可以对教师个体提出教学科研方面的任务要求,以促进学科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说,三方合作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科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

通过构建国家、省市、高校和院系的全方位政策规范体系,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思政课人才培育机制,将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贯穿思政课教师职业全过程。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政策落实的实效性,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6]党管人才是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体现,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大量优秀人才,更是布局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关键在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素养,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教育事业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师队伍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造就的是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要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全面领导,把好方向之舵。

要切实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牢牢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依托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统筹全局、科学规划的总领作用,建立健全责权分明、分工清晰、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汇聚部门合理,为人才队伍建设把脉掌舵,提供政策性的制度保障和先进教学管理经验等资源支持,搭建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平台空间。

(二)改革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思政课课堂的教学效果,健全思政课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完善教科研成果认定制度。持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包括考核评价机制、职称评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

第一,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机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机制。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育教学起到正确的方向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和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具有积极作用,也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点和关键。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特点,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实效性的特点,制订合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管理办法,加大激励力度。为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应科学核定专任思政课教师标准,根据教学课程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保障思政课教学顺利完成。

第二,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思政课教师分配激励机制。为稳定高校教师队伍,科学有序实行人才流动,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以知识价值为导向保障教师收入分配,扩大教师工资分配自主权,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薪酬制度。在保障工资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将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总量。也就是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提高自我收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向教学成果突出的优秀教师倾斜,将相关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额外奖励高水平论文、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等,切实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高校应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广纳贤才,聚集优秀人才,主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方渠道拓展选人用人视野,筑巢引凤,积极揽才,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战略储备。

第一,将高素质人才汇聚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高层次学科人才的感召力和带动作用,加快相关学科迅速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高校思想政治领域,参与学科建设。同时,高校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发掘本土极富潜力的优秀年轻学者,支持他们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学术研究。

第二,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将继续系统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让思政课教师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厚植理论基础,锻造专业素养。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给予系统的理论讲解,增加思政课教学的哲理性和说服力。同时,要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时事政治的敏锐观察力,准确把握和追踪学术前沿,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动态和最新成就,并以此为基础,不懈探索,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

第三,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国内外形势局面,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努力发掘大量具有时效性的教学资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握现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其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了解其发展需要,采取大学生适应的教学方式,扩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国际视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活力,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学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真正做到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道德行为准则,并协助使之凝聚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四)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7]思政课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是一个跨学段的有机整体,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随着阅历循序渐进,人对于事物认知过程也是不断深入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思政课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要与人的认知发展过程相匹配,思政课教师在不同阶段也要相应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化的特长,与中小学开展专业对接,积极在教学、课程、学术实践等方面保持深入交流沟通,从顶层设计角度,实行一体化构建。其次,通过长期的备课机制一体化实践,明确不同阶段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以及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任务。破除不同学习阶段的空间壁垒,避免学生感到重复学习的枯燥,实现循序渐进的接力授课方式。最后,通过一体化建设,各阶段思政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思政课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形成系统化的整体。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