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强大力矩

2021-01-13 00:37陈方芳张明海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价值观

陈方芳 张明海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410076)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凝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合力,形成多个部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协同推进的思政课教学“大格局”。另外,物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力矩”,是指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它可以扭转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物体的旋转运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也需要一个“力矩”,“资源整合”就是其中一个强大力矩。基于高校思政课资源不同分类标准,应该重点从师资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学生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

一、师资资源整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主导力

上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但上好高校思政课并不是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整合、协同好高校的“三支队伍”的师资资源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全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这其实也是关于高校思政课师资资源整合的一种全局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整合师资资源。从应然角度而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这“三支队伍”的齐心协力。但实然状况是,“三支队伍”由于分属高校不同系统,在协同育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协同育人组织方面,“三支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各自为营、难以凝心聚力的局面,不同岗位师资的育人责任感、使命感程度不一,甚至有个别教师在教学的纪律意识、底线意识方面比较淡薄等。

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第一,理念上整合,提升认同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三支队伍”资源整合,首先就必须使大家在理念上认识到师资资源整合的价值性和迫切性所在,才能自觉地愿意进行师资力量整合。这需要加大“全员育人”宣传和引导的力度,增强“三支队伍”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然后才能在互动交流、各司其职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第二,目标上整合,确保统一性。目标为行动提供努力的路向。只有有了共同的目标,“三支队伍”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者的合力才是最大的。可以通过培训、会议、宣传等方式来使“三支队伍”都明确“立德树人”的统一目标,不断提升“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成效。第三,行动上整合,增强规范性。马克思曾强调:“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实现高校“三支队伍”资源整合,关键是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实际的探索、创新行动,比如可以构建由学校党委领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三支队伍”,搭建“三支队伍”联络平台,开展“三支队伍”思想政治教育集体备课学习,进行“三支队伍”育人成效考核评估等,以实现“三支队伍”优势互补的“三全育人”。

二、课程资源整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协同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顺利融入高校思政课,离不开课程资源这项基础性资源的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在这里主要是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资源的整合,形成高校所有课程协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将价值观引导有效地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深化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高校课程设置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推进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学科专业划分愈发明细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下,容易出现各门课程各唱各戏、唯我独尊、彼此排斥等现象,这样极不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在《大学的意义》中指出:“有人认为学文学者,就不必注意理科,习工科者就不必注意文科,所见似乎窄小一点。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2]

针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资源整合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从课程群建设着手。就思政课程群而言,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四门主干课程为核心,同时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系列选修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就专业课程群建设而言,关键在于把好教材关,结合各类专业课程育人特点,进一步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把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设计的各环节,确保专业课程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就实践类课程群建设而言,应把业务理论与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训练中深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增强职业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学资源整合: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支撑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掘、整合、运用各种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资源来支撑和开展价值观教育,这样的思政课才更具有理论的说服力、情感的亲和力、现实的解释力。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教学资源可以划分为校内和校外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案例资源、时事热点、名人名言、课件教案、本地资源、网络资源等。

从表面上看,开发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是在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但实质上开发、整合、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是在教育方法层面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比如,不断丰富案例资源,有助于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来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现实性;探索、发掘本地资源,有助于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增进广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体悟,提升感悟力和认同力;运用多样化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借助于现在网络信息技术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等等。从深层次上看,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实际上也有利于推动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整合以实现“大思政”工作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实现条件就是着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的共同备课、互动交流平台,这不仅能够增强任课教师们的教学驾驭力,而且也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能。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于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在教学资源开发、整合、运用方面还存在认识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层面重简单轻复杂,方法层面创新程度欠缺、途径层面重自主轻合作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思政课教师既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资源整合的潜在意识,能明确哪些是有利于价值引导的教学资源,也要具备教学资源的内容开发、整合、运用能力,能做到多样、全面的挖掘各类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其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5]。思政课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党的创新理论的经典文献、文本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实践案例资源,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蕴含红色基因的文化资源,新时代涌现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身边好人事迹、最美人物,以及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等。对这些资源的整合,既需要系统化的梳理和开掘,也需要系统化的加以运用。

四、学生资源整合: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内驱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不能忽略作为培育对象的广大学生资源。学生资源也属于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正如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校内教学资源中形成性以及实现思政目标的直接且必要的素材性人力资源”[6]。学生群体同教师群体一样,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情感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可以为教师教学所用。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怎样,与学生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诚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学生是教育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一是精神维度的资源,即个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可以形成助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的整体合力;二是行为维度的资源,即在高参与度的前提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浓郁的教学人气氛围;三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日常化、生活化的场景与情境、网络空间传播的信息资源;四是学生中形成的榜样文化资源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内驱力和提高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意识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顺利、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并内化于大学生心灵深处,关键要做好学生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工作。第一,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资源,了解学生资源“何以为是”,准确把握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阅历经验,能够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过程中和学生日常学生生活交往中国的各类资源。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中赢得学生的认同、信任和理解,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拉近师生距离,在鼓励和鞭策中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营造良序互动的和谐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第三,采用合理的学生资源整合方法,构建学生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的协同机制,在相互交流、互动中加强协作,然后对学生资源有机整合,并将其推广、共享,使得学生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第四,从教学效果评价出发,可以将学生资源的开发程度、学生互动状况、教学过程的参与度等作为考核指标与要素,纳入考评体系等。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资源整合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