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婧 龚心玥 华雪彤 蔡妍 卫涛
[摘 要] 高校“双创”政策的落实执行是带动高校创新创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温州大学四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证调研,发现目前创新创业政策在各高校的落实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双创”政策获取途径单一、了解程度较浅、资金技术缺乏等问题。基于四所高校的实际,可从完善“双创”课程,提高教师水平;建立激励政策,带动“双创”活力;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平台合作三方面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执行。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政策执行;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依托校企双创基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g20190639);2019年度温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温州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的优化研究”(R20190052)
[作者简介] 张婧婧(1983—),女,吉林集安人,理学硕士,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卫 涛(1979—),男,吉林通化人,理学博士,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005-04 [收稿日期] 2021-04-12
一、四所高校创新创业政策落实现状
本文调查了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温州大学四所高校依据自身优势,以建立系统的创新教育课程为手段,推动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开展实战教育与能力教育的培养,努力构建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落实执行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情况。通过总结四所高校的经验,以期有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
(一)浙江大学“全链条式”创新创业
浙江大学推出《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本科生通过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的项目可记第二课堂相应学分[1]。紧贴大学生发展潮流,将政府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到校内具體政策,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政策创新、实践环境创新,打造“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模式,通过课程培训→项目提出→项目实践对政策进行落实执行。同时,将创新创业与教书育人结合,给予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津贴,使政府创新创业政策更好地被学生、教师理解执行。
(二)黑龙江大学“融入式”创新创业
黑龙江大学建立了教学、实践、保障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将创新创业前的教学、创新创业中的实践、创新创业后的保障创新相融合。利用“三个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性、“三个实践载体”提升实践性,加强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辅修课程体系建设,设立8个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2]。设立创业基金,组织专业教师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科研导师进行立项研究。
(三)南京大学“五位一体”创新创业
南京大学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构建“五位一体”分层递进创新创业模式。通过学习成绩单、创新创业能力成绩单和学业诚信成绩单来评价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等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把创新创业列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监督。通过“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方式推进创业学的学科建设,为实施“四创融合”工程提供实践平台[3]。
(四)温州大学“温州模式”创新创业
温州大学依托温州创业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改革完善学分冲抵制和弹性学分制,建立健全创业成果与学分业绩转换制度。实施创业导师“双百”计划,组建创业基础课专任教师+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结合地方优势邀请多名成功企业家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4]。同时,温州大学根据本校《关于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业实践支持力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团队进行补贴奖励。
二、我国四所高校创新创业政策落实现状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设计。本研究设计了《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温州大学四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目的,对双创政策的了解途径、关注内容、理解程度,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环境等角度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
2.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本次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主要有“问卷星”电子问卷和纸质版问卷两种。问卷面向四所高校大学生,采用便利抽样法,共回收有效匿名问卷993份,其中,男生367人,女生626人。对回收的每份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和审核,对题项进行编码整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高校多元化师资力量不足。四所高校创新创业教师主要由中级职称教师组成,创新创业教师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只占极少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主体主要由高校内部科研型和管理型教师组成,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创业政策研究人员,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实施。校内兼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紧张的局面,但难以将创新创业与校内大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教师资质认定开展缓慢、不完善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培养和建立多元化、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联合多方可助力创业教育的机构,是当前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政策执行的有效途径。
2.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目的。如表1所示,有94.76%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是为了修满学分,68.98%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41.19%的学生是为了方便日后求职,仅有5.54%的学生是出于自主创业目的参与创新创业。这反映出多数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只着眼于学分、潮流、求职等短期目标,自主参与创新创业的观念不强。
3.大学生了解“双创”政策的途径。据调查,83.48%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综合来看,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政策的主导力量是学校层面。学校应利用好各种资源、途径向学生宣传相关信息。调查发现,学生大多通过手机端被动获取相关创新创业政策信息,较少主动登录相关网站查询各类相关信息,且大部分学生对政策并不能完全了解。由此可见,学校、媒体、政府等仍需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激发学生主动搜集、了解相关政策的积极性。
4.大学生关注“双创”政策的内容。相比于宏观创新创业政策,学生更加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微观政策[5]。由表2可知,大学生主要关注创新创业短期利益,如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设置和获得、创业园准入资格、相关创新创业大赛规则、创新创业补贴申领等在短期内就能有成效的政策[6]。对大学生来说,学分、比赛能够快速提高综合成绩,因此大部分学生更关注创新创业政策中的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大赛。
5.大学生理解“双创”政策的程度。由表3可知,大学生解读创新创业政策的主要方式是:团队一起研读、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解读、相关媒体解读、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逐步理解、寻求前辈帮助,只有13.60%的学生选择个人研读,由此可见,学生个人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主动了解较少,大部分学生依赖于外界的帮助或在实践中慢慢理解。
6.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困难。由表4可见,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和缺乏社会经验是四所高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高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高校或社会支持,学生缺乏充裕的启动资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校企合作创业平台实质内容单一、零散,达不到人才市场的要求,无法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或创业相关资源信息,因此,高校大学生主要以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或简单的创业活动实践创新创业[7]。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境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执行成效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各高校可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对接平台等,从多方面优化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以此推动创新创业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一)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有效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得到培训、创新创业能力得到锻炼。在执行落实创新创业政策的同时,会暴露出原有政策的弊端,促使政策制定者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推动政策更好、更高效地执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以创新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执行成效与经济建设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政策执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为创业者搭建了宽泛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高校创新创业政策高效落实的探索
(一)完善“双创”课程,提高教师水平
在教育教学方面,高校要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與跨学科性。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积极调整课程结构,开设适应创业形势的课程,并将专业课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石,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增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交互性,加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使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效融合[3]。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讲授,还需要开展实践教育。高校要建好用好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完善地方与高校、企业与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的广度与深度[8]。在师资队伍方面,通过培训、外派进修、阶段性训练,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型教师,提升高校已有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水平;通过对外广纳英才,聘请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专家、风险投资人、成功创业者等作为高校兼职教师,针对性地解读、指导、执行、落实创新创业政策。
(二)建立激励政策,激发“双创”活力
调查研究发现,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和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整体创业能力较强[9]。因此,政府、高校可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改革和完善创业成果与学分业绩转换制度、将创新创业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给予创新创业团队津贴补助等激励政策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合理的教师考评和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对于创新创业教师,通过对其所带学生整体创业素质、创业项目和成功率的考核,不仅奖励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指导教师,还应奖励在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等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
(三)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平台合作
在资金技术扶持方面,实现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密切合作。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应由政府牵头,协助高校与企业共同致力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既要面向社会,又要有针对性地向高校学生倾斜。同时,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地方企业的关心和扶持,社会投资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支持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应给予大学生技术支持,积极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园,与政府、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政策指导、创业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融资服务、孵化扶持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的服务力度[ 10 ]。
参考文献
[1]尹国俊,都红雯,朱玉红.基于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模式构建——以浙江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8):77-87.
[2]付丽.“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奋斗,2017(12):46-47.
[3]許梦溪,李灿,朱一方,等.校企协同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南京大学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0,33(3):75-80.
[4]付刚,李广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
才——访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福生[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21):26-30.
[5]成光琳.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认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119-121.
[6]朱砚屏,马一琳.杭州市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认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8):149-150.
[7]韦译婷.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
[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9.
[8]郭永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途径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0,33(2):40-42.
[9]徐园园,段丽华.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0,41(5):66-70.
[10]伍虹儒.高校创新创业政策解析与转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0,33(2):134-137.
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Empirical Studies of Four Universities
ZHANG Jing-jinga, GONG Xin-yuea, HUA Xue-tonga, CAI Yana, WEI Taob
(a.School of Nursing, b. School of Pharmacy,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n Zhejia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and Wenzhou Univer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college students’ poor awarenes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ingle access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lack of financi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four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can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level, establishing the incentive policies to drive the vit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dding support and deepening platform cooper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