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龙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坚持德育与智育和谐发展,以德育为根本任务,明显提高资助教育的效果,更有利于保障贫困生的合法权益。我校始终本着“立德育人”的基本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管理制度。本文主要从立德树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入手,探索资助工作育人模式,助力贫困家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助推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立德树人;资助育人;探索实践
立德树人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学生资助工作大部分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物质资助,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精神上的资助,这无法调动贫困学生的内生力量,使其教育效果无法有效实施。要想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取得进一步的有效进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就必须从全面落实德育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必须要构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模式,多途径、多方式的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1.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资助育人的必要性和不足
1.1有利于保障家境贫寒学生的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高等教育后备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贫困学生和单亲家庭,他们的家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不能保证学生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当前大部分学校建立了自主保障经费制度的建立,为保障学生接受正常教育的权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学教育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中学生情绪稳定健康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祖国的思想精神。
1.2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意识
在学校的德育政策下,在资助育人时,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社会、国家对他们的关爱,与此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强大,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在按照国家相应的政策参加资助和选拔活动,促使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此外,资助育人可以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的压力,从而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1.3促进并实现教育公平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沉重的家庭负担,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却很难实现绝对的教育平等。我国现行完备的教育资助制度为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生活压力,维护了学生的基本权益,保障了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
1.4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资助育人的和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多种资助方式,扩大了资助总量,资助教育的效果大大提高,基本保证了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然而,随着我国高校资助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贫困家庭学生与资助教育工作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完善问题将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资助育人重视“资助”而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严重削弱了资助育人的教育效能;重视“资助”而忽略了回报,容易使得学生对国家资助行为产生心理的依赖等等。
2.立德树人理念下如何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2.1探索贫困学生“帮扶”方式,助力学生特优成长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经济基础的困难往往会导致个性发展的困难,所以学生的认知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教育经费工作多采用行政管理和教学模式代替管理,而忽视了贫困学生的情况。从根本上说,就是学校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学校也敏锐地意识到,学校对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单纯的执行国家政策,应当逐步转向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为了充分发挥贫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题组成员所任教学校有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学校联合举办的“贫困高中生筑梦班”,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学校将努力建立一个家庭贫困学生教育实践开发平台。同时笔者还建议设立可以设立一个爱心救助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勤工俭学,不仅能够赚取一部分零花钱,还是一个为学生提供了寶贵的锻炼平台。
2.2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证明确认,是全国学校制定各种资金扶持措施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国家资助育人的资金能否真正能惠及到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身边,也关系到资金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而切实做好学生信息工作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证明工作的前提,也是进行学校资助工作的基石。所以一定要构建起家庭贫困学生的基本信息数据库,使比例、数据、检索、统计导出、统计分析等便捷地完成工作,为高校各类资助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2.3总结“帮扶”实效,凝练经验并推广
资助育人应当及时的对经验进行总结充分发挥榜样经验功能,注重探索和培养一批励志典型。一是总结资助育人经验并及时推广,二是树立帮扶典型,让学生在榜样的鼓舞下中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教育项目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评选“年度自强之星”的活动,选拔学生中表现好的贫困学生作为典型通过交流互动,宣传感人事迹,弘扬励志经典,还可以每月举行主题报告会,组织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在校园里形成巨大的榜样带动力,积极影响和带动全校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3.结语
资助教育是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劳动人民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举措。资助教师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要进一步发挥学校资助工作育人功效,形成对贫困家庭学子的"帮扶"模式,以多渠道、多方法的方式助力学子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