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滢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需求下,我国實行了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小学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教育条件。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开了全面的分析,针对激励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这一论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激励方法;应用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激发,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发挥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效益。激励教学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需求,合理运用激励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提升教学质量。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现状
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课程的育人作用和优势逐渐凸显,是实现培养小学生综合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无论是在课程安排上,还是实际教学活动方面,都体现出了学校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重视。首先,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相比,该课程每周的课程时间明显偏短,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工作投入不足,又加上学生自身对该课程的认识不足,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投入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到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学资源的支撑,如教学硬件设施、实践活动道具、操作工具等等。但由于一些学校对该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并没有投入适量的精力和资金,导致教学资源比较短缺,很多教学活动都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创新性
一些教师对综合活动实践课程认知不足,只是单纯地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实际上,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不断地发展新的事物,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会直接向学生布置好实践任务,先向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引导,没有发挥出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4缺乏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各学科的考试成绩,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纳入到考试大纲里。目前,很多学校中并没有聘请和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通常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该项课程的教学,不仅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无法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中要遵守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时都应遵守这一原则。教师在设计激励方法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保证激励方法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2.2差异性原则
一个班级中有很多的学生,但是每位学生由成长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如在性格方面,一些学生内向,一些学生外向;在学习方面,学生之间存在着能力强弱的差异。因此,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激励活动时,应考虑不同学生的特征,不能运用统一的方式和标准去鼓励和评价每一位学生。例如,对于一些好胜心较强的学生,教师不能给予太多的奖励,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大、骄傲的心理;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教师应以更加和蔼的语气去激励学生,这种学生内心敏感,避免语气太重使得学生感到更大的压力。
2.3多元化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时都不能一成不变,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在设计激励教学方法时,应坚持多元化原则,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性等等。
3.激励方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创建一支先进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授业解惑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因此,要想实现激励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运用,应先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相关任课教师应该树立自省精神,重新审视传统教学状况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对激励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清楚地认识到激励法的作用,并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手段。另外,学校也应给予教师一些先进的学习渠道,如向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开展相关的讲座活动、开设网络课程等等,学校还应注重对先进师资的引入,为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3.2结合小学生特点,巧施激励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于一些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但是在自主学习中由于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自控力不强。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且针对小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小学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特征来看,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并适当地向学生给予一些鼓励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探索热情。例如,在进行《巧用废弃物品——创意精彩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瓶罐,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这些废弃瓶罐搭建小房屋,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想象,看一看哪组搭建的小房屋最有创意。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在小组责任感的激励下,每位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提升。到了评价环节,教师向每组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这一举动能够激励所有的学生,可以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提升重视程度。
3.3采用多种形式激励方法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利用同一种激励方法,小学生很容易进入“免疫期”,难以对教师的激励产生感觉。基于此,教师应创建多种激励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如精神激励、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等等,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开展《带问号的小零食》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在网络上下载一些有趣的关于讲解小零食危害的视频短片,然后将学生们经常吃的不符合健康标准的小零食照片展现在视频上,并且向学生们介绍它们都有哪些危害。最后再开展“远离垃圾食品”实践活动,让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互相监督,看一看谁能够做到不吃零食或者谁吃的零食最少,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教师可以为表现良好的学生奖励牛奶和钙片,并且鼓励其他学生也要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健康、有营养的食品。另外,教师也可以巧妙运应语言进行激励,如向学生说“你真棒”“这位学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并给予学生荣誉称号,促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不吃垃圾食品的好习惯。
3.4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激励法的开展形式,还应结合教学目标,注重激励方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教师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应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创新,促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有限,单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小作品,让学生在课下动用脑筋,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为了向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教师可以不限主题,让学生随意进行创作,锻炼学生开放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5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衡量教学效果以及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为之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教师应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程度,然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中继续努力。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始终保持一个平等、公平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例如,在面对评估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如“你一定能行”“你很聪明”等等,避免挫败学生的自信心;面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不能给予过多的夸奖,应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避免学生因此而骄傲,影响以后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灵活运用激励教学方法,不仅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方法。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师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摒弃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采取激励教学法,彌补教学中的不足,创建高效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海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李致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张兴福.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6,12(1):65.
[4]王玉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5]纪青青.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上),2017(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