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铁艳,席红梅
摘 要:本文以Bloom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围绕口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探索“课程思政”全面、深入进课堂的一条崭新教学模式,即以“学”知识和“做”活动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做”“成”智慧教学模式,依托课程思政微视频内容指导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和测评,打造全程育人的新格局。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口语智慧教学;认知目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79-04
引言
2017年以来,全国各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将知识和技能传授与价值塑造等紧密结合融入课程实践。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受众面广,所授内容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课程之一。当前,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更注重途径和方法研究,多数学者主要从个体经验,理论研究,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如:黄佰宏以校本研究为例,从教师、课程、授课内容及课程思政评估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1];王博强调要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网络资源、App等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等[2]。然而,已有研究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少。本文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为例,从布鲁姆(B.S.Bloom)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出发,构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学”“做”“成”三大模块智慧教学模式,为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与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外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线上、线下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3]。
“互联网+”背景下,自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来,专家、学者们对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诸多尝试,成果颇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是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充分挖掘口语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责任担当、脚踏实地等价值范式,搭建课程思政学习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评的发展趋势,构建时代感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理论研究
布鲁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系统主要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1956年,布鲁姆等专家团队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一书,书中将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反映人智力水平由低到高6个层次的表现。经过多年实践,他的学生安德森(L.W.Anderson)等人于2001年修订了布鲁姆对认知领域的目标划分。修订版不仅将原有的目标分类中的三个类别重新命名,而且对其中两个类别的顺序进行置换,所有的子类别以动名词命名,修订后的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4]。修订版有助于促进目标分类的应用,更注重对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修订版认知目标的分类除可指导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外,也拓展了教学活动的设定和教学评价的展开,提供了更为宽泛的评价方法。修订版的理论成功地链接了目标、活动和测评,为整套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布鲁姆理论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领域应用过程中,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提供了契机,为评价学生德育发展水平提供有效抓手,为学生的德育培养提供系统化的指导。
二、教學目标的设定
美国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R.W.Tyler)认为课程的设置要以教育目标的确定为出发点,教育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智慧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研究非常重要。《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课程思政,以发挥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同时也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在社会、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储备,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和课堂,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推进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5]。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紧紧围绕《指南》和《纲要》的要求,既要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承中华文脉。
在智慧教学背景下,依据课程整体目标要求,根据Bloom的认知目标理论分类,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设计由低到高可分为三大板块,即学、做、成(以“学”和“做”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六大范畴,即Remember,Understand,Apply,Analyze,Evaluate and Create;三点切入,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价值塑造。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价值的引领,最终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有效运用交际策略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的观点表述、讨论、汇报、辩论,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动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和文化能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智慧教学的目标设置具体如图1:
三、构建智慧教学模式
智慧教学,即教学信息化,是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形式革新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智慧性体现在形式和理念上。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在U校园平台自主学习语言、技能知识相关微课内容。课程思政微课紧紧围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话题“时间管理”“安全”“广告”“爱”“文化”“教育”“公民身份”和“求职就业”展开。“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对比、党政时事文件、学习强国、英语点津等书籍、网站。素材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国人精神和品格。除此以外,学生还要在平台补充资源中学习相关话题的文化(比较)知识,学会批判性接受和选择。之后,学生要在平台完成模块测试,平台给出评价与反馈。这一部分内容对准完成目标培养三大板块中“学”的版块。“做”的板块比较灵活,可以放到线上做自主学习内容,也可以拿到线下做共同学习规划。如在线上进行,可设计由学生录音、做微视频等任务,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输出知识,上传至平台,教师检验学生产出效果,察看学生是否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备良好品格和素养。如在线下进行,在复习和巩固课前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产出,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讲好中国故事等。“成”这一板块是学生最终学习状态的促成,主要在线下完成。学生在进一步夯实语言和技能知识的同时,对他人观点、演讲等成果输出无论是在语言、技能层面,还是在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品格、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等方面做出客观、辩证甚至是創新性的评价,从而反思自身不足和差距,依此对自己未来学习进行规划,教师对学习活动做出评价和反馈。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智慧教学模式流程图如图2:
四、确定测评标准
一直以来,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学习评价方式并不明确,而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教好一门课的前提,学与教形成的反馈又是课程持续、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在理念上,我们坚持以Bloom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在“学”“做”“成”三大板块分别检测学生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学习掌握情况。首先,从主题微课视频学习、思政词汇掌握、党政文件主题词、句子翻译等方面检验学生思政语言能力,其次从微视频制作、主题汇报、演讲、主题调查等方面检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情况。另外在内容输出上,检查学生能否讲好中国故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文化自信等。总之,以Bloom的认知目标理论为基础在“学”“做”“成”三大板块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每个板块的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分配比例如图3。
五、“文化”模块口语教学案例简述
以口语话题“文化”为例,在“学”这一板块,授课前学生要在U校园平台自主学习课程思政微视频。微视频教学内容围绕文化自信、和谐共生意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等思政要素点进行设计,引领学生对文化差异进行价值思辨。通过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引领学生形成辩证、批判思维意识和和谐共生意识,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同时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原则,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致力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后,学生还要进行客观题、讨论题及翻译题目的课程思政测试,利用测试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在“做”这一板块,学生结合课前所学课程思政知识参与课堂活动。授课过程中,教师依据微课重点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进行翻转。活动可以设计为采访或问答。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下面问题进行采访:What sort of Chinese culture would you like to recommend to a foreigner? (你会向外国朋友介绍什么中国文化呢?)活动结束后,小组选出一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总结并反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神话传说、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电影、书法、饮食、汉语语言、节日、建筑、名胜古迹、风俗习惯、行为、礼仪、态度、宗教等,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从端午节的来历,谈到楚大夫屈原,从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谈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再到明朝民族英雄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通过这些中国人的“风骨”形象,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在“成”这一板块,学生在辩论、讨论、口头展示等口语活动中普遍表现出批判和辩证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并能用所学思政词汇和句式进行观点表述、驳论和演讲。例如,学生在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口头展示时,特别提到了“a great spirit of fighting Covid-19”(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一个个为国之命运义无反顾的英雄用他们“逆行”的脚步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慷慨大义,奏响了爱国的主旋律。学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8号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进行论述,运用所学思政词汇表达观点,培养爱国情怀。
结语
线上课程思政微课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国特色,通过学习,学生深入理解学习之比较目的不在判断孰优孰劣,而是在比较的过程中促进中西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以Bloom认知目标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了课程思政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更新了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课程设计有“理”可循,课程教学与测评的“学”“做”“成”三大板块环环相扣,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黄佰宏.“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0,44(04):466-472.
〔2〕王博.“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2):87.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9-24.
〔4〕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P.67-68.
〔5〕教育部.高等學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0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On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Teaching Mode for College Value-Oriented 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Area
YUE Tie-yan, XI Hong-mei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1 150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smart oral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integrated with value-oriented education have been designed. Focusing on oral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a completely new teaching mode with value-oriented education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into the classroom has been explored, i.e. the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with "learning" knowledge and "doing" activities promoting a real and comprehensive "being". The smart education mode of "learning, doing and being" directs the value-oriented oral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in virtue of the value-oriented micro-videos, building a new pattern of educating people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Value-oriented Education; College Oral English Smart Teaching; Cognitive Obj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