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2021-01-12 00:59关嘉曦,马会
关键词: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名著

关嘉曦,马会

摘 要:名著有着较高的人文艺术价值,浸润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灵。信息时代的发展,给阅读与教学带来了困惑及新的可能。本文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理念融入高中语文名著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驱动实现名著阅读的跨媒介阅读,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名著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情境;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101-05

一、名著阅读的现状与反思

名著贯穿中小学各个学段的语文学习,它以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的特点浸润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名著阅读现状随其衍生了新的问题和困扰。笔者对内蒙古赤峰市H高中及东莞市S高中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49份,对名著阅读现状做出如下分析。

(一)学生名著阅读现状

通过面向学生名著阅读进行的问卷调查(表1),可以发现学生名著阅读显示出以下特点:

第一,学生对名著缺少情绪驱动力。受访学生中近一半不会在课外主动阅读整本著作,或是老师要求才看,可见兴趣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阅读存在障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大多堪称“经典”,经过岁月洗礼、时代认证。但是这些跨越了时光的作品,所呈现的文字与学生常用的现代汉语有一定的隔阂。二是,名著所反映的时代与当今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没有足够的阅历与经历理解作品深层的内涵与主题,难以引起共鸣。

第二,学生阅读时间紧缺且更显功利性。受访学生中73.33%的学生表示“课业繁重,阅读时间少”,54.29%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才是促使学习诗歌作品的原因。可见,高中的课业压力及可支配时间少会导致学生阅读时间短,阅读完一本名著的周期更长。而被动阅读只是一种较为理智的驱动力,容易让人产生厌煩、反感等消极情绪。

第三,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半数以上的受访学生会选择不同于传统纸媒的阅读方式和课堂活动,50.48%的受访学生喜欢教师通过改编的影视剧或其他艺术形式作品引导学习,57.14%则会因为诗经、唐诗宋词改编的歌曲、视频更能引起学习兴趣,会积极联想著作内容寻找关联。此外,学生会选择其他媒介的阅读方式,比如在碎片化时间通过“哔哩哔哩”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App等平台,观看相关名著梗概视频和博主的讲解。可见,学生能够紧握科技发展的便利进行学习,通过多种媒介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顺应时代变迁的体现。但如果利用不恰当,学生便会以这些信息代替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思考,不利于培养阅读名著的全局观和表达属于自己的个性色彩,更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师名著阅读与教学现状

问卷(表2)显示:一线教师缺乏主动阅读和经常阅读研究名著的习惯。受访教师中6成不会主动阅读,只是偶尔阅读。

教师阅读名著的主动性和经常性不足会导致名著阅读教学出现以下问题。首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度把握不够。尚未对名著进行整体阅读和研究会导致脱离语文界限来定位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比如高一必修上册要求阅读的是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会有老师侧重讲解“差序格局”“长老统治”等定义概念,脱离文本探讨社会学问题。或是领着学生划分结构,理解名著大意就结束,缺少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使学生的理解浮于表面,见地肤浅,缺少深入的思考,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其次,缺少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认为阅读名著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正是缺少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有把名著阅读的教学置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才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总之,不论是从学生的阅读现状还是教师的阅读教学现状,都反映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实践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面对此境,教师在数字时代立足“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理念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是顺势所为,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方式打开名著阅读的意义

调查分析表明,名著阅读与教学存在不容乐观的情况,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亟需进一步改变和创新。丰富的媒介手段可以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媒介方式进行名著阅读与交流,既能做到多元解读经典名著,提升思维品质,又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顺应“互联网+语文”的时代潮流

科技浪潮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新兴媒介从产生到繁荣,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阅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中学生在各种媒介交互的环境中成长,熟练地通过多种媒介获取、筛选和发布信息,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三个任务群也提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1]王宁、陆志平等专家认为“多媒体、自媒体、全媒体、融媒体风靡全球。它们以即时性、现场感、具身化、互动、对话、动态、多样、个性、富有创造等特点,超越了传统纸质媒介单向、单一、静态等局限,引领了人类阅读、表达与交流方式的进步,促进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发展”[2]所以,语文教育不应与时代相脱节,相反,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正如杜威所提倡的“教育即生活”,教育走在前列,教会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多媒介时代学会理性认识信息,准确地提取信息,辩证地判别信息,用恰当的方式利用媒介合理地为自己发声,正确地表达与交流。

(二)跨媒介激趣促进“经典新读”

基于名著阅读现状进行反思探索,可以采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方式重新审视名著阅读与教学。“跨媒介阅读实际上就是指横跨平面,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媒体等多种介质组合和交叉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集合如符号、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并综合利用来进行传播信息的一个过程。”[3]媒介在经典阅读中扮演“桥梁”的角色,是多座帮助学生理解名著、表达交流的“桥梁”。

利用跨媒介的特点与优势,激发多元解读的兴趣。当音频、视频、漫画、图片、表演等媒介形式展现同一本名著时,会发现各媒介对内容的取舍增删和润色,都做了不同的处理。这些不同处理各有特点与优势,将它们组合交叉,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体验,促进文本的多元解读。形成以传统纸媒为主,其他媒介为辅的媒介阅读方式,真正开启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阅读名著之旅。

同时,跨媒介能激发表达与交流的兴趣。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介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等大众使用度较高的媒介以其及时的互动模式、多元趣味的呈现方式、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为跨媒介表达与交流提供多种途径。这使学生更容易获得使用多种媒介表达与交流的情绪驱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对名著的个性化表达。总之,跨媒介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是让名著焕发新的生命力的新途径。通过跨媒介的方式,不仅改变阅读方式,更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与交流的兴趣。

(三)跨媒介交流促进“经典新说”

任何媒介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选择一种媒介作为交流的工具,便是选择了一种表达方式。“交流”是个体信息的表达与互动,教师可以以此来考察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学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新的认知和体验。

利用跨媒介手段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对名著再创造的过程。“读者二度创造的活动内容,主要有文学形象的重构和文学审美意蕴的再创造两方面。”学生梳理不同媒介信息后,可对名著进行再创造的解读,重构经典文学形象,或是挖掘名著的永恒主题、深层审美意蕴,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度理解。也可结合媒介独特的呈現形式进行再创造的创作,对名著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针对媒介特点进行创造性地改编、补写、续写,能够准确地运用多种媒介表达个性、创新性的内容,提升人文素养与文学创作水平。

丰富多彩的媒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让经典作品活跃于学生熟悉的媒介之中,融入他们的生活,用学生擅长的方式和渠道去表达阅读名著的感受。“将阅读体验内化为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提高其表达交流的能力水平的重要一环”[4]跨媒介交流得到积极回应与反响,良性的互动又能进一步促进名著的再创作,形成良性循环,这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内涵。找到名著与跨媒介的融合点,设计有效的语文任务活动,让名著阅读教学与时代接轨,重新闪耀其文学光辉。

三、跨媒介与名著相融合阅读教学的措施

利用跨媒介打开名著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明确名著阅读与跨媒介的融合价值与意义,积极探寻二者的融合点,探究利用跨媒介手段推动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期教师运用跨媒介的方式开展名著阅读课堂,让学生在多元媒介的融合中品读经典,在新时代中发现经典名著的新意蕴。

(一)依据核心素养,选取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是依据时代发展背景不断改革的成果,它具有信息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培养这一时代学生的指导价值。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发展。这四个方面不能分割,需要综合发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新课标的任务群之一,就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该任务群的实施当中,需围绕“语文”来选准教学内容,做到不偏不倚,不偏离语文学科性质,最终回归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上来。

媒介具有丰富的语言特色,名著的语言通过不同媒介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获得新的语言体验,积累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获得海量的媒介信息时,能够基于名著文本分析、判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提升思维品质。在综合的实践任务中赏析作品人物的典型形象、名著背后的深意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多种媒介为依托,对经典名著进行再创造,用现代媒介传承经典之魂。如高中《红楼梦》品读课上教师可以选择“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从人物的描写手法来赏析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对比传统纸媒文字与影视作品的视觉呈现效果,进行跨媒介阅读,把握多种媒介语言的运用规律,感受“红楼”人物及主题在不同媒介中美的表达,达到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浸润作用。

(二)利用跨媒介创设学习情境,拉近名著与学生距离

名著与跨媒介相融合,并非简单地以视频或图片作为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介的不同维度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5]语文教学需重视情境学习,把教学内容落地于真实的情境,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隐藏在背后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

首先,认识到媒介手段可以创设学习情境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品读经典的魅力,带领学生体会人物命运起伏,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洞察与批判,使扁平的纸质文字瞬间立体化。其次,考虑学生的学科认知,是否已经了解了作者和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挖掘名著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最后,根据名著的特点,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和各媒介表达方式三方面相融合,选择恰当的媒介手段创设情境。所以在名著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按照知人论世、整体感知、人物介绍等固有环节来进行,减少先入为主的弊端,用跨媒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将阅读感受与学科知识转化为对名著鉴赏的能力,提高名著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融合度,拉近彼此的距离。

学习情境需要基于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方面维度进行创建,而各媒介以其鲜明的特点在创建情境中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最为常用的是视频、音频的媒介形式,能快速把学生拉进作品之中,尽管是看似年代遥远的《水浒传》,也会在主题曲《好汉歌》奏响时让学生快速感受名著中各路英雄好汉的气魄勇猛、器宇轩昂。或是通过听袁阔成、单田芳老艺术家们的《三国演义》评书片段,跟随声音仿佛就能置身于三国风云。

(三)以跨媒介为载体设计任务来驱动名著阅读理解

以跨媒介为载体设计任务,利用任务带动名著阅读与交流,让学生在跨媒介中感受语言文字、人物塑造、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所呈现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首先,通过任务加持辨识名著的多媒介表达方式。

“未来的语文课程需要超越‘双基论’,运用学科大概念重构课程内容,超越‘间接经验论’,通过言语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与真实探究,实现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多向度融合”[6]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但缺少有组织地运用媒介平台进行语文学习的训练。教师可设计梯度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直接经验作用于多元媒介,完成一次生活与语文的真实探究。因此,语文教学要打破常规,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融合度。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老人与海》为例,可以进行如下任务设计:

第一,社交平台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用户对观点、意见、经验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目前主要包括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因有不同特色的功能,每个社交平台都有基本稳定的用户群体,体现互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社交平台的语言文字多是非连续性文本,所以有比“连续性文本”阅读起来简洁、快速的优点,减少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社交平台,认识这一媒介的语言特点和使用规范,并且利用平台上的资源作用于语文课堂当中,培养媒介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可设计任务为:从社交平台搜索关于《老人与海》的信息,观察并选择性地归纳这些平台所呈现的特点;其中哪些信息是你感兴趣的?哪些是你想反驳的?选择一个平台尝试发表自己对《老人与海》的阅读感受或观点,注意要符合该平台的媒介风格和文本特点等。

第二,影视作品是视听化的媒介手段,主要用镜头语言展现名著情节和人物。创作者经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再进行改编,精心设计台词、布景、布光、音乐等,各种影视要素综合起来才能呈现名著氛围,直观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同时降低了主题理解难度。可聚焦同题,比较阅读,培养思辨阅读能力。设计任务如:观看关于《老人与海》改编的电影,对比原著发现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你如何评价电影对作品的演绎。指引学生认识经过严谨专业加工的媒介呈现方式,寻找电影与纸媒的差异,从改编、演员演绎、环境道具的布置安排等来分析电影所表达的内涵是否符合原著主题,进一步理解圣地亚哥的典型形象。

第三,声音媒介是听觉化的媒介手段,是语言文字的有声表达,“语言的有声化表达比书面文字表达包含更多的附加意义……文字化为声音比文字本身具有更强的感染力”[7]通过声音的传达,可以通过说话者的语气、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来判断信息所附加的情感色彩。声音媒介所传达的内容多是具有感染力的口语化语言,学生容易被带入情境中,同时感受声音之美和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如布置任务:聆听《朗读者》节目中王千源朗读的《老人与海》片段,听后你对这部名著又有哪些理解?该任务让学生感受朗读者能够通过对声音的处理,同样能把圣地亚哥的形象立在我们眼前,展示声音媒介对名著的多元呈现。

其次,通过任务加持实现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针对名著的主题和特点,整合各媒介资源,结合跨媒介的特点设计丰富的任务,以传统纸媒阅读为主,跨媒介助力学生全面并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著作,形成自己独特感受并丰富语言表达方式,让名著阅读走向立体。以《呐喊》的主题读书分享会为例,可进行如下任务设计:

先给每个小组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用任务成果展示推动阅读进程,让学生自主合作研究作品,主动利用各种媒介表达交流。主要任务如:其一,收集并整合社交平台的相关信息,富有创意地介绍《呐喊》的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小说篇目,并对社交平台中感兴趣的评论进行评析。其二,整合《呐喊》中经典人物语言描写,结合文本与社会背景认真揣摩人物形象,给“呐喊”人物配音。其三,选择书中的一篇小说进行改编并表演,注意剧本改写、演员表演细节、道具布置等方面的分工。其四,仔细研读《呐喊》,赏析人物描写语句,为感兴趣的一位人物画“肖像画”,在读书分享会中由参会者随机抽取并结合作品即兴点评。

读书分享会前期需分组完成各项任务,最终用任务成果展示的方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名著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读书分享会由多项任务成果呈现,每个任务都涉及不同的媒介,如数字媒介、表演、声音、图片等。学生对网络评论提出理性的批判或友好的赞同,是参与社会媒介生活的过程,可以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呐喊”配音环节通过声音来呈现,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也是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一个参照。学生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根据上下语境和人物性格特征,揣摩语气、语音、语调,感受声音媒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动作用。改编与表演的任务可促进学生梳理主线剧情,揣摩人物心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走向深度理解。认识小说走向剧本的过程,并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用表演形式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封建旧恶势力的毒害,理解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思想的迫切情感主题。最后,“肖像画”的绘画可以反映学生对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的把握,表现文字转化为图像的跨媒介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文学审美鉴赏的素养。

读书分享会通过较集中的时间段,让学生欣赏《呐喊》在多种媒介中的表达方式,感受名著与跨媒介的奇妙融合。用任务反推学生阅读积极性,用各种媒介呈现阅读成果,既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提高閱读效率,又能训练学生运用媒介表达与交流,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綜上所述,名著教学在新时代可以拥抱新媒介,整合媒介资源和设计有效任务,让“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发芽。

参考文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王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0.12.

〔3〕黄勋杰.利用跨媒介阅读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6):54-55.

〔4〕胡向东,赵漫铃.写作能力导向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测评设计[J].中国考试,2019(10):18-26.

〔6〕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

〔7〕孟伟.广播传播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2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Cross-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GUAN Jia-xi, MA Hui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Masterpieces have high humanistic and artistic value, infiltrating the hearts of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reading and teaching bring a lot of confusion and new possibil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ross-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c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cross-media reading of famous books is realized by creating situation and task-driving,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asures are explored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nterest and efficiency in reading classics, and to cultivate their Chinese core literacy in practice.

Keywords: Masterpieces; Cross-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Task

猜你喜欢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名著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国内外名刊名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