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
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综合征(PD)介入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对46例PD患者开展基本临床诊断与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情状况、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与智能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治疗前的1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介入临床诊断有效性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得以控制,疾病观察结果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医学使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诊断;治疗方式;有效性
前言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我国65岁以上群体患病率为1700/10万,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显著地加重了社会负担。PD患者既表现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同时还表现有抑郁、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等诸多非运动症状。PD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从患者的基因学特征、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特点、生物学及生化检测特性,到对治疗的反应和配合程度等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5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PD患者。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2±5.7)岁,平均病程(10.6±4.1)年;存在肌强直及上运动迟缓症状共27例,少语、行为呆板、无力症状共14例,起病于吞咽功能障碍者5例。
1.2方法
对实验患者开展基本临床诊断与治疗。临床诊断:首先确定患者病情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测等常规检查,其中PD疾病诊断价值与精确性较高的检查为影响学检查,可利用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清晰的检测脑部神经病变,配合常规诊断可增加疾病确诊性。使用智力检查,可观察病患精神智力状态。针对46例PD患者的症状临床诊断可用影像学检查与智能检查结果,增加病情诊断影像学检查:经用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是MRI,因为PD属于中枢神经性系统退行性病变症状,病理性变化主要存在于苍白球、大脑皮质处等等,故而使用CT观察其影像可见除普遍性脑萎缩外有时存在基底节钙化。MRI检查可显示脑室扩大的等脑萎缩情况,另外T2加权像在基底节与脑白质区可见斑点。药物治疗法:针对帕金森疾病治疗临床多使用抗PD药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复方卡比多巴或是联合使用抗胆碱能等药物,患者在开始治疗初期应以小剂量药物摄取为主,次数连续后期才可医护人员可按照其身体变化和病情走向,适当增加药物摄入计量。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
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恶心、疲惫、腹痛等。比较治疗前后病情状况,采用Webster及UPDR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评定,分数越低其帕金森病症恢复越好。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比较治疗前后疾病恢复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起动困难、面部表情较少、行为呆板、双侧肢体自由活动减少、对称肌肉强直的例数。观察影像学检查与智能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脑梗死、脑萎缩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病情状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Webster及UPDRS评分均明显低于
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后,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
2.4治疗前后疾病恢复效果比较
治疗前,患者起动困难22例、面部表情较少37例、行为呆板37例、双侧肢体自由活动减少28例、对称肌肉强直30例。治疗后,患者起动困难2例、面部表情较少2例、行为呆板2例、双侧肢体自由活动减少1例、对称肌肉强直1例。治疗后,患者起动困难、面部表情较少、行为呆板、双侧肢体自由活动减少、对称肌肉强直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42、52.745、52.745、36.709、40.916,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5观察影像学检查与智能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17例(36.96%),单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7例(15.22%),脑萎缩22例(47.83%),脑蛋白质疏松症3例(6.52%)。智能检查结果:智能障碍29例(63.04%),基底节腔梗22例(47.83%),脑萎缩12例(26.09%)。
3讨论
左旋多巴:严格根据帕金森病治疗原则,多巴胺的临床疗效已被证实,同时左旋多巴也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药物。多巴胺制剂无法直接通过体内血脑屏障,因此使用左旋多巴胺需提高血脑屏障DA含量,确保药物发挥作用。而左旋多巴胺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才可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但在其转化为DA同时,也会导致外周性、中枢性不良反应出现。左旋多巴单药治疗剂量一般在1片,3次/d。左旋多巴联合开展普拉克索治疗,普拉克索单次剂量在0.125~0.25mg,用药2个月。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会产生自由基,也不会促进氧化应激发生,因此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较轻,主要适用于单独治疗症状较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同时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总而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溴隐亭、培高利特、麦角乙脲等都是典型的第一代受体激动剂代表性药,与左旋多巴联合使用后并没有显著效果,反而不良反应较重,因此临床使用已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李涛,侯媛媛,王豆,等.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8,24(23):4710-4715.
[2]元斐,王满侠,马玉梅,等.帕金森病诊断及治疗策略研究新进展.医学综述,2019,25(21):4261-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