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成,赵 亮,张 俏
(1.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的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通信的主要渠道,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1]。高校积极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以此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新媒体促进了高校信息公开[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有两个显著改变,一是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介变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媒介;二是传播者由权威媒介组织变成了所有人。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主体的平等性与自由性
传统媒体是自上而下、逐级传递信息,信息传播者可以有效控制信息的传播流向,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具有不对等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主张。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增强了信息对等性,同时信息源失去了可靠性。
2.内容传播即时性和海量性
由于信息的发布没有印刷、发行、运输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新媒体的信息随着网络传播、瞬间完成。伴随网络终端数量增加和存储能力增强,人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
3.信息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信息反馈比较慢,交互性比较差。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是双向流动的,而且双方都有话语权和控制权。
4.信息的碎片化
新媒体传播信息一般通过图片、语音、短视频等方式,很少长篇论述一个问题。这种方式不利于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但方便人们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这些信息。信息碎片化容易造成断章取义,并降低了信息的可信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3%。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30.8小时。根据中国电信2019年全量手机用户上网日志数据和电信App标签数据显示,手机网民使用各类App中时长占比如图1所示,图上数据充分彰显了新媒体的影响力[3]。
图1 各类应用使用时长占比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组建了官方新媒体平台联盟。通过作者调查发现,高校在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上仍存在几点不足[4],具体如下。
1.平台使用单一
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对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单一、缺乏多样化。每一种新媒体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吸引特定人群,只有充分利用每一种平台,才能够达到优势互补,扩大宣传的作用。当前青少年追求个性化发展,喜欢应用各种不同的平台。如果高校不能充分利用每一种新媒体平台来提高信息公开的作用和影响,则高校信息公开的效果会下降,在招生和宣传等方面也会处于劣势。
2.平台功能简单
调查发现,高校虽然开通了新媒体平台,却只是应用了一些比较低级的功能,仅仅发布一些简单的图文内容,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中的个性化功能[5]。如微博的抽奖、直播、问答、小视频等功能,微信公众号的关键字查找、图文推送、小程序、精准推送等功能,B站中的直播互动、弹幕互动等。简单且无内涵的图文无法吸引关注。此外,新媒体平台都具有精准推送功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推送不同的消息,能减少打扰用户的次数,提高信息的价值。
3.平台管理水平不一
不同高校之间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水平不一,同一高校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运维团队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6]。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校重视程度不同;(2)管理人员不足,缺少熟练的新媒体平台管理者。(3)平台功能定位不准确,导致平台功能混乱,没有亮点。
4.缺乏整体架构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是缺乏对新媒体平台整体架构的构建,平台各自运营,内容和功能高度趋同,甚至存在信息相互矛盾和恶意竞争[7]。高校应打造新媒体治理中心,协调处理校内校外新媒体运行及资源获取。只有对平台进行整体架构和治理,才能推动高校新媒体健康发展。
以微博、公众号、B站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从运维团队、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监督评审机制三个方面构建高校信息公开机制。
新媒体是一个影响力广泛的开放式平台,使用门槛较低[8]。但是要用好新媒体则需建设一支高效的运维团队,运维团队是新媒体成败的关键。作者构建的高校新媒体运维团队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新媒体运维团队组织架构
运维团队由6个组组成。材料组由视频组、图片组、程序组、文字组和采编组五个小组组成,采编组主要是搜集学校内各种信息和当前热点新闻;视频组负责将采编组拍摄的视频进行加工整理;图片组负责加工处理采编组搜集的图片;程序组主要负责针对新媒体平台中的一些功能进行程序开发;文字组负责整个信息的编辑工作。运营组负责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组织的核心。运营组初步筛选材料组送来的内容,将合适的内容资料转交给审核组审核,审核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学校规定等。审核通过后交给分类组,分类组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将资料分送给不同的平台小组,相应平台小组中的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发布。协调组的主要工作是统计新媒体平台中用户反馈的信息,联系学校相应的部门进行询问、解答,然后将解决结果返回给运营组。运营组在找到相应的平台管理员反馈给用户。评审组的工作任务是对各个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效果进行评审,并监督各平台是否及时处理问题。
媒体需要公信力,如何保证媒体的可信度,不仅需要一个运维团队,还需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9]。根据新媒体的特点,以运维团队组织架构为基础,构建了新媒体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信息公开工作流程
首先新媒体运维团队将新媒体运营方案提交给学校的宣传部门审核,宣传部将根据本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运维团队组建新媒体平台,并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在向宣传部申请验收,验收通过后平台正式由运维团队负责运营,学校给予相关设备和资金支持。如审核未通过,或验收未通过则需重新设计运营方案。
监督和评价机制是新媒体平台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检查新媒体平台运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10]。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监督评价机制采用量化评分方式,详见表1所示。
表1 监督评价量化评分表
该监督评价机制分为四个部分:危机管理能力、粉丝总数、消息发布频率、消息发布形式比例。考虑到平台差异性,具体量化时应该按照同一类型平台进行评价。监督小组应定期会对各平台进行评价。
通过对国内相关高校信息公开和新媒体应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媒体视角下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信息公开,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发掘信息的最大价值。同时有利于人们对于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提高高校信息公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