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丹丹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100)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万物互联的跨界融合发展,跨界融合在提高产品价值的同时,也触发了信息融合中对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动。智慧财务的出现及之后会计行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懂新技术的会计人才,创造新的企业价值、社会价值。
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导向教育。职业院校在面对新技术带来的会计人才结构需求变动的情形下,应主动把脉市场需求,适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并从产教融合(宏观)、校企合作(中观)、工学结合(微观)方面积极与企业共同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未来的职业教育将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转变,将推动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产教融合型企业,进一步推进校企共同育人,为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随着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型智能化设备、智能管理模式在会计工作中的出现,传统机械式、重复性的工作将会完全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在技术成熟阶段,中小企业甚至不必雇佣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只需要与专业化的外包团队合作。这些技术对会计行业产生影响的同时,必然会推动会计教育的改革,对会计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未来课堂的建设可能会在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VR技术的运用上,进一步突破传统的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增加网络虚拟空间,提供校内教师、学生、企业导师在知识传授、岗位实习上的交互体验,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取、人格素养的形成上充当引导者、陪伴者的角色,通过云端存储,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行业发展信息,通过智能学习终端,促进各自的专业成长,并且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创新性的深度学习。
21世纪的学生都是从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中进入校园的,置身泛在网络,他们在学习上具有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比如习惯于借助互联网进行辅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线上线下学习、个性化学习突出等,对于传统课堂的不足,他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有效弥补。目前我国的智慧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系统、精确地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学习策略帮助,但学习者特点以及信息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社会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构建满足新时期职业院校学习者的学习模式。
“双高计划”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制度设计,入选院校或专业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是标杆院校、标杆专业,具有引领作用,也将带动专业、专业群优质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率先担起职业教育攻坚克难的重要责任,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国家战略。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前进的动力,此情形下必然要求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职业院校所有教师具有工匠之师的担当。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商业领域与教育领域共同推进的一场教育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如何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则需要教师具备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桑国元、郑立平、李进成在《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括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凝练了3大类型8大素养,其中信息素养是核心素养之一。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将“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作为教师信息化培养的目标,可见新时期教师必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那么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养,以快速响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呢?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应对教育变革、会计变革亟需探讨的话题。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于1974在美国被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ALA)给出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包含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即能准确判断何时需要信息,知道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正确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此后,国外一批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信息素养的内涵、模型构建、评价标准等。早期的信息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情报科学领域,研究的目的是如何通过教育提高相关群体的信息检索能力,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视野的不断开阔,研究成果也不断推陈出新。21世纪初,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指出信息素养应包含5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该标准为全世界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和使用提供了依据。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也发布了《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对各个成员国提出了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在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始于1995年金国庆先生发表的《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研究时间略晚于美、英等国家,但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时间、学科领域等角度看,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热情已被点燃,研究领域从图书情报扩向各个领域。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以“教师信息素养”为关键词,截至2020年7月,共有2973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364篇),其中近10年被引用频率较高的有桑国元、董艳(2016)的《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文中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含信息的基本意识和能力,该论文是学者桑国元出版的《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前期研究成果之一。
纵观国内外文献,教师信息素养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它的定义一般包含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但随着研究对象、专业领域的进一步细分,研究背景的变迁,本文尝试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定义:在信息伦理内,教师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借助信息技术获取与专业、行业相关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合理评价与重构,创新运用于课堂和会计岗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是指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动,职业院校主动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技术与教学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创新,会计专业教师则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运用信息、互联网平台与智能终端,高效地进行信息获取、评价与决策,科学地预测会计行业发展、岗位的变迁,并对会计知识进行再建构,以此来引导学生,完成专业素养的建构。
前文提到我国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由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根据社会发展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信息素养框架、标准及具体指标,课题组认为这些框架、标准、指标对专业学科信息素养的模型构建起到了借鉴意义。
在这些模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定义、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工作性质与特点、政府部门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模型分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行为表现指标(见附表1)。
院校在积极营造信息氛围、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积极完善对教师的培训、考核、激励工作。因为大部分教师的职业生涯都是以同一所学校为起点和终点的,院校应主动参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将社会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紧密串联起来。
1.以教师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系统化培训
培训工作旨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实现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标,进而促进教师个体发展。院校对教师进行个人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时,首先需要使教师产生价值认同,使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下教育变革的必然性,只有参与者形成共识,才能触及根本,转型中的措施才有可能落实到位,不至于流于形式;其次,要对教师在智慧社会发展下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了解,让培训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最后,院校要围绕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符合教师发展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应对社会发展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院校要抓住国家重视、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努力对接企业,将企业请进来,将教师送出去,让职业院校中有企业文化的气息,让教师有生产一线的历练。
2.对教师的考核由“绩效考评”向“绩效管理”转变
从管理学角度,绩效管理是一套协调系统,它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开放的沟通,实现组织与员工绩效一致的目标。它本质上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将员工的每一次绩效视作组织、员工终身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年度考核事项。智慧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也应与时俱进,重构与智慧教育相配套的绩效管理系统,唯有此,才能在提高教师质量的基础上培养更优质的人才。在绩效管理系统构建中,首先职业院校与教师都应进行一次思想变革,转变传统人事管理中“以事为中心”的考核观念,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中心”,双方共同拟定绩效计划,以体现绩效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职业性和激励性;其次,院校要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共同制定考核内容,在充分考虑教师个人发展与院校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分专业技术岗级为教师制定多维度、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考核内容,以体现职业院校教师的师德、技术技能、科研、社会服务等能力;再次,在绩效实施过程中,院校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可通过教学日志、科研日志等信息记录,了解教师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全方位了解教师需求,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如孟子言:“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院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让考核结果在培训、奖惩、晋升、教师管理、学校发展、教师自我实现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1.树立求新求变的工作意识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智慧教育发展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积极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转变立场,重新认识教书育人这项工作的本质,即教师要真正从“让学生学会知识”转变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单纯的“学科知识讲授”转变到“学科与素养的融合教育”。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国家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赋予了职业教育重要使命和责任,进一步对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时期职业院校教师要主动树立求新求变的工作意识,肩负起培育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自适应学习能力
随着知识、技术更迭日渐加快,朱新明教授提出的“自适应学习”理念在智慧教育背景个性化学习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运用。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学生职前教育的引路人,在技术技能升级加快的步伐下,教师理应主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自适应学习能力,将自适应学习视作一种知识发现体验、一种元能力。教师通过终身学习建构和更新知识体系,一方面使自己具备成为良好信息素养者的条件,通过学习完善会计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信息知识,能够敏锐捕捉社会发展、教育变革信息,并进行加工运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为自身知识与技术结构进行的再培育,在引领学生发展、服务社会发展上呈现积极的功效,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技术技能水平。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在引进过程中,已经摆脱了以往从一座象牙塔到另外一座象牙塔的情形,强调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拥有企业实践经历,这解决了职业教师聘用时必须拥有技术技能的问题,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胜任力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适时发生变化的,当前会计教师的胜任力已经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发展、会计岗位职责的变动而提出了全新的胜任力要求,而且这种胜任力的变化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那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满足岗位要求呢?单凭教师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政府引导、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谋对策,为教师提供实战平台。比如当前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即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让教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检验课堂中技术技能教学的适用性,捕捉行业、产业前沿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带入课堂、科研中去,最终使学生获得的教育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线上教育,加快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但由于是公共突发事件下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线上教育必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都还有待提升。可以预期,智慧教育必将是今后教育研究者长期研究的课题,因为它关乎所有教育参与者的发展,本研究以智慧教育为背景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重新认识,并给出可能的实现路径,希望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附表1 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