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婵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4月,医院采用旁路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47例,纳入旁路组,同期选择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80例,纳入介入组。对比预后指标。结果:介入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旁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与旁路组都恢复行走能力,介入组姿态不良或拄拐率5.0%(4/80),与对照组6.4%(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但不能增进远期疗效。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多位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多见于股动脉、腹主动脉,危害较大,是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可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损。因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发生率上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发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1]。手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首选方法,按照技术类型可分为旁路手术、腔内手术两类,腔内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存在失败风险[2]。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的疗效。
1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4月,医院采用旁路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47例,纳入旁路组,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67.2±3.6)岁。合计56条肢,胫前动脉17支、胫后动脉15例、腓动脉15例。Rutherford 分级:3级6例、4级10例、5级26例、6级5例。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31例。同期选择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80例,纳入介入组,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66.1±4.6)岁。合计91条肢,胫前动脉32支、胫后动脉28例、腓动脉31例。Rutherford 分级:3级10例、4级19例、5级50例、6级12例。合并高血压70例,糖尿病55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动脉部位、Rutherford 分级、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手术类型分组,所有对象都选择择期手术,积极控制合并症,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支气管炎等慢性系统疾病者对症治疗,改善肺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的对象,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的对象,还需要停药,检测血小板功能,调整用药。所有对象都采用DSA血管造影成像明确诊断,判断病变血管的部位、严重程度、狭窄闭塞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器械母,如各种导丝、扩张导管、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疗的对象逆行穿刺,置入合适(4-5Fr)导管鞘,灌注低分子肝素,进行肝素化,而后经导丝导引球囊导管,进入闭塞血管段,充盈球囊进行扩展,部分患者进行多次扩展,或灌注硝酸甘油,闭塞的对象进行支架植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卧床休息。所有对象出院后都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持续6个月,积极控制治疗合并症。
1.3 观察指标
卧床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踝肱指数(ABI)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行走能力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卧床时间、手术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通过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旁路组与介入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行走能力改善情况等采用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介入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旁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介入组与旁路组都恢复行走能力,介入组姿态不良或拄拐率5.0%(4/80),与对照组6.4%(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8%(3/80)(感觉功能障碍1例、感染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13/47)(感染3例、感觉功能障碍9例、皮肤坏死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相较于旁路手术,介入扩张与支架植入治疗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下降(P<0.05),同时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未得出两组存在随访ABI、ADL存在差异的结论,提示介入治疗可能并不能改善远期的疗效,这可能与介入治疗对小动脉狭窄治疗存在局限性,也同样存在复发风险有关。Meta分析显示,联合支架置入术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近期疗效、远期疗效都明显更优,再狭窄率显著下降[3]。无论何种治疗方式都可能出现再狭窄,需要重视术后辅助治疗[4]。
小结: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但不能增进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桂英.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09):650-651.
[2]章森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6):818-819.
[3]司小毛,查斌山,谢文涛,等.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1):974-978.
[4]莊丽华,胡家才,吴昊.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再狭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418-2421+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