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当中有的将子女带在身边,而更多的是将子女留在家里,由小学生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或者寄托在亲戚家里。于是,这些隔代长辈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使得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隔代教育造成了子女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隔代家庭小学生教育,分析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存在的弊端,并从家庭学校的角度提出了矫正农村隔代教育的策略。如何使接受“隔代教育”的小学生 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隔代教育;弊端及矫正
一、农村小学生隔代家庭教育的弊端及成因
(一)隔代教育的弊端
1.学习状况令人忧心
大多数的“隔代教育”小学生在学习上 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不佳。隔代教育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也突出素质为主,即对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要求高。但隔代教育中老年人不但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甚至教育观念还是传统式的。这对小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2.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过分保护扼制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小学生的依賴性,易使小学生变的更加娇气。 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小学生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隔代家长种种做法,使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我国著名的小学生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小学生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祖辈们的包办代替只是短暂的这种怕小学生吃亏怕小学生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包办代替不可能代小学生做一切事,包办小学生的一生,小学生未来的路很长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尝试,相反这种包办一切,只会为小学生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3.性格发展深受束缚
孩子与隔代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长 期沉浸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回家次数少,对孩 子的身心健康问题无法引导和关心,往往用物质弥补,子女的“情感 饥渴”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从而产生了厌世、自闭、自卑和逆返心理。
4.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小学生出现行为偏差,如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小学生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成因
1.亲子分离,缺乏沟通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特别是父爱母爱。然而,隔代教育使亲子分离,难以沟通。就像花朵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有些家长在长期的打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2.老年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都比较陈旧
对于隔代人的教育,老年人往往仅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不当的管理方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3.学校教育措施不力
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小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而且农村学校只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应试观念比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小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小学生难以管理。
二、矫正农村小学生隔代家庭教育的弊端的措施
(一)父母要承担起养育子女的义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父母来说,抚育子女是义务、是责任。为了子女的未来,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双双外出,至少要留一人在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督导。出门在外的同时勿忘记在家的子女,要经常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了解自己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多跟监护人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二)祖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爱而有度,恩威并重。小学生是一棵幼苗,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傲然挺立,茁壮成长。因此,必须恩威并重,关爱与严厉结合。必须认识到过分的溺爱只会使小学生今后更加任性、跋扈。
(三)学校要从当前家庭教育实际出发,重新寻找促进家校有效合作与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以摆脱家庭教育及家校沟通的不堪现状
1.开展爱心教育,这是转化学生的关键
每个小学生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的怀抱、享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些隔代教育子女。可以说,他们的一切缺憾都和爱有关。我们要用爱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去激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爱去感化他们孤独的灵魂。在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的时候,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 师爱”。让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任课教师,或者少先队大队干部等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各种形式的帮教工作。
2.改革家访形式
传统的家庭访问往往是“ 告状式”、 “ 通报式”。这种家访学生历来很厌恶,老师一米家访,小学生就跑出去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提倡“ 聊天式”、 “ 商讨式” 的家访。这种家访形式,家长、教师、学生都在场,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这样家长和学生都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了解小学生真正的一面,从而对症下药,起到实效。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隔代教育具有不可避免性、它的存在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但任何问题都是辩证的,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扬长避短,才是教育好孩子的良方。
参考文献:
[1]曾彬.我国隔代教育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2).
[2]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6. 为隔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