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营
【摘 要】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前提。高端备课不是简单地梳理知识,而是从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心理等出发,对教学进行有效、充分的预设,以便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任务及教学评价等,为教学设计搭建框架,提供载体、路径和方向。借助于高端备课,教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并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高端备课
小学数学学科的高端备课是指将数学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哲学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所提出的一种备课理念、思想、思路与策略。小学数学高端备课既符合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也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是一种超越传统备课的新型备课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于高端备课,教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并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进行高端备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着眼于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搭框架
当下,我们在进行备课时会发现,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编排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单元安排不够合理、概念定义不够严谨、数学思想方法显化不够、编写内容前后逻辑不够清晰等。这些问题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陷入困境。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逻辑性、脉络性,更加严谨、科学、规范,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确定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地和归宿。教学目标不仅仅要关照学科知识,更要关照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整体谋划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哪些适合学生学習,哪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时,基于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考量,教师可以学生的已有认知——“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内容为基础,催生学生发现、建构,这既是基本知识,同时也关系到基本能力,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应用。为此,我们以“化简比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在各种方法的比较、观察、概括、交流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关联的。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为教学搭建了良好的框架。以“化简比”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可以开展层次性教学:第一层次化简最为基本的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第二层次化简分数和小数混合比;第三层次化简有数量单位的比;第四层次是融入求比值的方法。这样就不仅让学生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而且能让学生应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
着眼于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会富有逻辑性、层次感,就会呈现结构化、系统化。高端备课,不仅要关照课时教学目标,更要关注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组块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应当建于单元目标、知识板块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基础之上。
二、着眼于教学资源,为教学设计提供载体
相比较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为广阔,它是支撑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学习的载体、媒介。教学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一切支持、支撑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包括人、材、物、信息等;狭义的教学资源主要指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等。着眼于教学资源,教师要进行选取、优化,从而让教学资源更能适应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更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着眼于教学资源,就是要着眼于教学资源的优势和不足。任何一个教学资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教学资源的优势,正视教学资源的劣势。许多自然的教学资源,不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需要教师深度加工。通过深度加工,使自然资源成为结构性资源,教学素材成为结构性素材。相比较于自然资源、素材,结构性资源、素材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助推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入研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具有结构性的探究资源、素材。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张纸条(代替小棒),让学生将纸条分成一条长、一条短的两份,再将其中的一份(长纸条或者是短纸条,让学生自主选择)分成两份,这样就有了三份,怎样分才能让三张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呢?通过这样的结构性操作,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建构结构性素材,并且促进学生发现:如果第二次将短纸条分成两份的话,则无论怎样分都不能让三张纸条围成三角形。学生认识到:当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时,就一定不能围成三角形。至此,学生纷纷操作将长纸条分成两份,结果发现:有时三张纸条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三张纸条不能围成三角形。至此,学生再次反思:怎样将长纸条再次分成两张纸条,三张纸条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任意两条边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两条较短的边之和必须大于长边”“三角形的最长边必须小于周长的一半”等结论。
高端备课,需要教师带着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大脑去发现、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素材等。要熟悉素材、资源的特点,充分利用素材、资源的优势特质。如小棒、圆片等常常是数学学习的有效学具,因为它们具有一种“齐性”,也就是最能反映数学的学科特质,而不附加任何其他的属性、特质。因此,这些具有“齐性”特质的学具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着眼于教学任务,为教学设计提供路径
任务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具有驱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主任务,借助于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着眼于教学任务,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路径。借助于大任务,教师可以将大任务有效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由此,大任务不仅关涉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向,还关涉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步骤。可以这样说,教学任务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导航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路向图”。借助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建“实战区”。
高端备课要求教师对任务进行精准设计,要在主任务的关照下形成具体的任务。要以主任务为统领,将相关任务进行串接,形成有效的任务链、任务群等。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主任务:①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②探究圆各部分的特征。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笔者引导学生用表格法来对圆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一种有序的认识——圆心、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通过完成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任务的自主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特征,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圆与多边形的区别。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学生会自觉地将任务进行划分,划分后任务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方向性。如半径有哪些特征?直径有哪些特征?(数量上、长度上)尽管这些特征看似比较简单,但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如“圆的半径、直径为什么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直径为什么相等?”。在高端备课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验证方法进行预设,即:学生可能会用怎样的方法验证?我们应重点引导学生怎样验证?高端备课,就是在备课中不仅要把握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揣摩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倾向等。只有着眼于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效和精细。
高端备课,要求教师不应也不能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一个个任务应当就是“脚手架”,要成为“锚”,将学生的数学学习“锚定”。高端备课,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所遇的障碍、困惑有清晰的认知、预估,要预设具体的方案,来应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高端备课要未雨绸缪。
四、着眼于教学评价,为教学设计提供方向
评价是教师教学的助推器,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评价具有一种导向、促进和调节功能。评价是一个驱动器,能驱动学生创新數学学习。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坦弗尔比姆说过:“评价不是为了证明,也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高端备课,要求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资源等,更要将着眼点放在教学评价上。着眼于教学评价,能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终点,也是教师教学的新起点。只有好的教学评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高端备课,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整体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还要对相关的任务进行评价,对一个个具体任务、具体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只有评价及时跟进、深入跟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展开细致入微的数学学习。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时,笔者在深度备课时发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真分数”的层面,因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表述: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笔者一方面对学生的表述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你最多只能取到多少份?能从中取出5份吗?这就是催生学生的数学反思性评价,从而促进了学生对分数的认知走向了深入,规范了学生数学表达,即“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这样表达,让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冲破了“真分数”的局限,而走向了“假分数”。着眼于教学评价,高端备课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的量的意义,要突出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要直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困惑、障碍等,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设计活动,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引向深入。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前提。备课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进行梳理,而是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认知心理等出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而充分的预设。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优化教学资源,架构与学生有关的数学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借助于高端备课,能让学生深度完成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