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凤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式理论可以显著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能够解决当前的阅读教学难题。结合图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材料评析、加工和理解的過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巧用“金针”织锦绣,利用图式理论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图式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图式指的是学生头脑中有组织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应用图式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头脑中知识单元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利用系统方法掌握知识,并且提升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的优势
(一)有利于促进结构化知识形成
学生头脑中的结构化知识,容易激活、易于领会、体系简约并且重点突出。如果能够结合图式理论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提炼知识框架,通过阅读学习提升知识之间的紧密程度,能够提升记忆的实际效果。如果可以把散乱的知识点转变为框架知识,能够缩减记忆的量,让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高效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减少阅读时间,同时可以提升阅读质量。
(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首先,可以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在应用图式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和应用图式,进而构建完善的图式。其次,学生能够发展迁移能力。图式作为认知结构的话,是开放和动态的,学生可以持续吸收抽象知识,能够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的认知结构可以获得持续发展和丰富。最后,学生能够构建复合图式。许多学生的认知是不完善的,常常缺少策略性知识。完善的知识图式中,包括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等等。例如,对于文言文的讲解中,学生需要掌握文言句式、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知识,应该发展翻译能力和诵读能力,同时兼顾主要的翻译方法教学,包括调整语序、古今异义等等,如果可以融合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能形成复合图式。
二、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借助图式理论帮助学生梳理逻辑
语文阅读中的知识是存在逻辑关系和关联的,学生通过融合新旧知识能够形成体系,进而根据合理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整体。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分散的知识在一个完整的阅读文章中体现。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其中的字词,还需要体会到语言背后的力量和逻辑。而利用图式理论,可以整合这些内容,并且帮助学生疏通文章的脉络。学生能够结合教师的讲解明确文章的结构,并且构建完善的图式模型,可以明确文章各个段落承前启后的方式,能够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能够有效分析个别词汇。在学生的语文知识建构中,他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吸收知识。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不懂得利用什么顺序或者方法进行理解。利用图式理论,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并且跳出文章,从一个宏观角度来理解文章脉络,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总结规律形成形式图式
形式也就是阅读文章的组织知识,不同题材的文章,具体的结构特点各不相同。例如,在讲解记叙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关注文章的文眼,也就是文章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汇,利用笔画出来这些词汇,并且重视和题目的联系。第二,分析段落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段落的最后或者开始,出现在文章段落中间的时间比较少。如果段落是一个句群形成的,句群中心也就是段落中心。如果段落是多个句群形成的,那么主句群的中心句是“总分”句群关系构成的。第三,分析中心段落抒情议论的语句。在记叙文中,抒情议论语句往往是中心段落,可能是处于最后或者开头,可能是几个片段之间的过渡片段。如果可以掌握这些规律图式,能够积极进行判断、推测和假设,不用逐字逐句花费较多时间阅读,就能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图式
(一)巧用重组和删减归类内容图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合理删减或者重组阅读内容,能够有效归类篇章、段落或者句型,让学生掌握典型内容,进而把握段落的共同点。在引导学生把握和理解文章结构过程中,可以形成结构图式,有利于发展文章结构阅读能力,让学生提升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水平。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篇章段落和句子图式,让学生找出这些要素的基本特征,根据内容的特点和典型程度进行合理重组、调整和增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结构图式。当前的教学中,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调整。例如,如果基于篇章图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设置“英雄人物”教学模块,让学生能够学习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通过有效充足的调整,学生可以把握共性并且寻找规律,能够形成相应的篇章图式。
(二)通过大量阅读理解典型图式
在学生领悟典型图式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资料,通过采用有效引导方法,让学生快速阅读资料内容,能够把握文章的共同点,进而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加深对于典型图式的理解和认识。例如,针对总分结构段落的阅读,教师可以选择典型段落,进而提出阅读学习要求:第一,快速、认真阅读各个段落,思考这些段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尝试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并且重视概括的完整性。接着可以进行总结:对于总分结构的段落内容,可以利用总起句进行概括。接着进行进一步引导,思考我们学习过的文章,哪些段落属于总分结构,如何概括段意,思考分句和总句的关系以及这样表达和写作的好处。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总分结构知识,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图式,完善图式结构。再比如,对于写景的文章,需要把握景物的主要特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写景的文字和句子,能够让学生关于场景的图式更加明了和清楚,进而能够清晰认识宏观场景图式。
(三)增加背景知识,积累背景图式
站在图式理论的角度上来说,文字符号并不是一种具有意义的元素,而是一种媒体,一种能够连接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媒体。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读者能够真正地融入文本中,以文字背景与自己的背景知识相联系,其才真正地实现了阅读的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会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不理解阅读中的情感以及内涵,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其不具备较强的文学基础,也不是不具备较高的语言技能,而在于其自身背景知识的匮乏。所以对于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才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来说,背景知识的丰富,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阶段: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图像观察以及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在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本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词语进行分析思考。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在总结阶段,引导学生重新回顾文本,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进行了解,进而丰富学生的背景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图式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学习中的图式问题,让学生有效把握文章的结构,掌握句子图式、段落图式和篇章图式等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河.思维可视化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蔺雨婷.基于电子书包资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本文系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2020年度课题《小学体验阅读教学》(XMMS2020030)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