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春教授治疗COPD临床经验

2021-01-11 02:03:41包永生
陕西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邪痰饮肺气

陈 凯,姚 婧,杨 华 ,包永生

(1.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江苏 苏州 215101;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持续受限,呼吸道症状持续存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病,患病率及致残致死率均较高[1]。中国 COPD 患病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呈上升趋势[2]。西医治疗虽能有效缓解症状和并发症,但难以有效阻止COPD肺功能的下降和疾病的持续进展。COPD较多在中医的“肺胀”“久咳”喘证”等疾病的范围。孟景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孟老师强调研读经典要和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在集各名家之长和不断研巧总结中融会贯通,对于COPD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为防治COPD提供借鉴。

1 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COPD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 COPD 的发病与吸烟、吸入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以及肺发育不良相关。慢性气道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物/抗氧化物失衡、自身免疫、细胞凋亡、基因多态性等均参与了慢阻肺的发生、发展过程[3]。孟老认为COPD的发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外邪侵袭:《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久咳、喘证、哮病等病证历久不愈,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②肺脾肾虚:《医学入门》谓:“痰源于肾,动于脾,客于肺”。肺脾肾虚损而以肺虚为初、脾虚为源、肾虚为基,气虚为本,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肺气虚为COPD 的始发病机。肺虚不固,复为邪所乘,宣发肃降失司,肺不布津,痰浊滋生内阻于肺。肺病及脾,脾失运化则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液,痰浊可上蕴于肺中,升降不利,发为咳痰喘。肾主水,肾气衰微则摄纳无权,肾阳虚弱,蒸化水液失职,水邪泛滥,聚而成痰。现代医家普遍认为治节失司,机体肺、脾、肾三脏正气虚弱,给病邪以可乘之机,而无法发挥正气的固护作用,为痰饮的产生提供了环境[4-5]。③痰饮、痰瘀互结:《血证论》曰“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或内外合邪,肺气郁闭,气虚则血行无力,无以助心行血,内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阻滞气道,遇感引触,易发展成肺胀之咳嗽喘息,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发展的始末。宋康教授认为COPD病机为痰瘀互结、肺脾肾亏虚,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从而使病情呈渐进性加重[6]。

2 辨证论治

COPD病因复杂,孟老师强调辨证论治,重视分期辨证、整体辨证论治。其认为COPD急性期多为痰、瘀、热互结,应先以治标,以清热、祛痰、化瘀为治则,以期肺司宣肃,外邪得除;缓解期则为本虚标实,应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补肺脾肾,以期肺得散布津液,脾得运化精微,肾得蒸化水液,痰饮得化。

2.1 疏风宣肺、清解外邪 肺气充盛则宗气旺,气机通畅,血液畅行。肺失宣肃致气机不畅,津液不布,凝聚成痰,痰凝日久,阻遏脉络,阻滞气血而成瘀。故临床COPD患者多见喘息气粗、咳嗽、咳白黏痰、喉间痰鸣,气促动则尤甚[7]。孟景春教授认为COPD 患者久患肺病,肺气卫外功能不足,卫表不固,外邪更易入侵机体。疏散外邪,肺气得宣,肃朝百脉,通泄腑气。在临床上选用炙麻黄、杏仁、桔梗、枳壳、延胡索。

2.2 补气温阳、活血化瘀 《丹溪心法·咳嗽篇》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肺病日久,直接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气虚则运血无力,阴虚则肺血脉失于濡养而滞涩,阳虚则血脉失于温煦而凝滞,导致水湿停滞,痰饮内生,痰阻气血而终至血瘀,痰瘀互结而发病。肺蕴伏痰,遇感引触,成为COPD 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8],COPD急性期患者体内存在着显著的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改善凝血状态可防治肺部血栓的形成,有助于改善肺循环、降低肺部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功能。孟景春教授认为阳气得复,温煦功能正常,使瘀血得除,通腑泄浊,肺气通调,咳喘乃平。临证多采用当归、川芎、丹参、葶苈子、桃仁、红花、赤芍,伍以党参、陈皮、白术,化瘀而不伤正。现代医家认为[9]活血化瘀祛痰法的实质是改善肺器官血液循环及营养,使瘀血得除,气血调和,痰浊随之而泄,肺之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故咳喘自愈。

2.3 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虚则生痰。肺虚可致肺失宣降,水津不能布散输布,停聚为痰;脾主运化,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肾主水,久病肾虚或劳欲伤肾,肾阳衰微,失于蒸化,水液不得温化聚而为痰。痰饮形成,贮存肺间,阻遏气机,影响血行,则咳逆、短气持续难已。《儒医精要》曰“痰能生火,火能生痰”。清热使痰无助长之因,痰消而热无孕育之源。孟教授重视痰与热之间的关系,痰浊内蕴,久而生热,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强调气顺降火以清利其痰,痰气舒则咳者止,在临床中经常选用桑白皮、麻黄、半夏、瓜蒌、茯苓、桔梗、陈皮、杏仁、甘草、白术、鱼腥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10-11],清热化痰法具有明显的清热涤痰、降气平喘作用,治疗COPD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在祛痰效果、降低痰液黏度、改变痰液性质方面效果良好,通过整体调节机体不适,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改善患者炎症水平、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2.4 补肺固表,温阳护卫 肺主宣发肃降,为气之主。肺病日久导致肺气亏虚,肺气虚弱则宗气不济,肌表不固,感受外邪后诱发其急性发作。同时肺虚无力贯心脉则血运无力而生血瘀,临床可见心悸、胸闷、甚至唇青舌紫等症状。肺气虚失治节是COPD的基本病机,导致肺血管重构。肺主治节是对气、血、水的治理调节,使之发挥正常生理功能,通过益气固本为主来恢复其主治节功能[12]。孟景春教授认为COPD 的病位主要在肺,患者久患肺病,肺气亏虚,卫外功能减弱,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若津液不足或实热伤津,凝聚成痰饮随肺气上逆。治疗以补肺温阳护卫为纲领,扶补脏腑虚弱,选用桂枝、干姜、人参、白术,以温药和之,使得升降有序,气血通畅,攻而不伤正,伐而不伤本。

2.5 健脾益气,升降相宜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亏虚,气血乏源。肺病及脾,子盗母气,终致肺脾两虚。脾运的强弱影响肺气的盛衰,脾气虚而失健运,不得濡养肺脏,肺气上逆发咳喘。脾脏受纳、腐熟、化生水谷精微,生成卫气,固护全身肌表。扶助脾土,既益气健脾又能充养肺气,达到土旺金生。培土生金法补益脾脏为核心,从肺脾论治,通过补脾益气的方法补益肺气,减缓气道重构,改善肺功能及运动耐量,阻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13-14]。孟景春教授重视调理中焦气机,脾升降辅肺之宣降,在临床中经常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本病,临证时多采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麦冬、山药、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等以健脾助运。

2.6 补益肾气、温补肾阳 肺肾金水相生,肺伤及肾,金不生水,气机水液运动迟缓,水湿不化,水饮上犯而为痰,痰阻气道,加重肺胀。《医贯》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者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会出现嗽咳,气胀,喘息,气促难续,动则益甚[15]。孟景春教授认为在肾则以气阳虚为主,气虚之渐则致阳虚。采用金水相生之法从肾疗治兼顾肺脏,肺肾之阴互为其用。选用的临床常用药物有:党参、熟地黄、茯苓、菟丝子、五味子、山萸肉、丹参。金水相生法借助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补益振奋肾中之阴阳,以助肺生气、生阴,对改善COPD患者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16-17]。

3 典型病例

钱某,男,72岁。初诊日期:2018年11月17日。患者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伴气促8年,2011年于外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有吸烟史35年。近两周患者因气候变化受凉感冒诱发咳嗽、咳痰加重,痰较多,白黏,咯痰不利,清晨明显,喘息憋气,动则尤甚,面色晦暗,呼吸急促,口渴喜饮,纳差,眠可,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唇绀,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细滑数。两肺叩之呈过清音,呼吸音低,呼气延长,双中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在门诊行心电图、胸部CT检查。肺CT检查示有慢性支气管炎表现或肺气肿。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医诊断为肺胀,证属痰热壅肺证。治疗上应清肺化痰,散结通瘀,降气平喘。方药:瓜蒌、桑白皮、鱼腥草各20 g,浙贝母、黄芪、杏仁、桔梗、连翘、半夏、葶苈子、前胡各10 g,甘草6 g。15剂,水煎温服。二诊:患者自述咳嗽咳痰减轻,咯痰利,喘势渐平,且思纳食,二便调,继服5剂。三诊:患者无明显咳嗽、咯痰,活动后偶有气短气喘,精神胃纳明显改善,生活亦能自理,处方:黄芪30 g,熟地20 g,茯苓、白术各15 g,党参、蛤蚧、五味子、山茱萸、麦冬、北沙参各10 g。随访半年,患者病情稳定,无急性加重。

按:本案患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实乃肺脾肾三脏俱虚,加之常易感外邪,进而导致痰浊水饮、瘀血互阻。喘息憋气,动则加剧,此为元卫二气不足,导致肺气壅滞。苔白腻为表寒肺热征象。唇绀,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结为阳虚寒凝、痰瘀阻络之象。感冒诱发COPD急性发作,出现邪郁化热,灼伤肺津,痰热蕴伏于肺,阻塞气道,气机不利,削弱肺的宣降和主治节的功能,直接影响肺的布津行血以致津停成痰,血行淤滞,以痰浊瘀热互结标实为主。急则治其标,法以宣肺化痰,散结通瘀为主。初诊瓜蒌、浙贝母清化痰热,桑白皮清泄肺热,葶苈子、桔梗、杏仁宣肺化痰、宽胸降气平喘,半夏、鱼腥草燥湿化痰,下气降逆,散结除痞,黄芩、连翘清热化痰,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二诊患者症状减轻,续用前法。三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在喘息平定,寒热消退,症状平稳或症状轻微,则采用“缓则治其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则水湿内停,积聚成痰。肾虚水液气化不利,成痰成饮。治疗宜健脾、益肾、调肺气。方中黄芪入脾肺经,益元气、壮脾胃;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与黄芪合用则卫表固肺气盛;党参、北沙参、麦冬益气健脾、益胃生津,养阴清肺;茯苓淡渗利湿;熟地滋肾水而润肺金;蛤蚧、山茱萸温补肾阳;五味子性酸甘温,上敛肺气,下滋肾阴,诸药合用,共奏补肺纳肾健脾之功。稳定期积极调治,使正气回复,从而可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4 小 结

中国 COPD 患病率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孟景春教授认为外邪侵袭、肺脾肾虚、痰饮、痰瘀互结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探求病机根本,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重视分期辨证、整体辨证论治。急性期多为痰、瘀、热互结,应先以治标,以清热、祛痰、化瘀为治则,主张“疏风宣肺、清解外邪”以肃朝百脉,通泄腑气,“补气温阳、活血化瘀”使瘀血得除,通腑泄浊,气血调和,肺之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清热化痰、降气平喘”,强调气顺降火以清利其痰,痰气舒则咳者止。缓解期则为本虚标实,应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补肺脾肾,“补肺固表,温阳护卫”,使得升降有序,气血通畅,“健脾益气,升降相宜”,则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肺气,“补益肾气、温补肾阳”则补肾填精,蒸化水液,痰饮得化。临床实践证明,孟景春教授在辨证论治指导下联合西医方案治疗各阶段COPD,疗效可靠,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且提高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外邪痰饮肺气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0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