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1-11 06:04:52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回顾性户外活动骨密度

陆 浩 严 飞

( 1 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 2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 )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椎体骨折损害患者的活动、导致长时间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因此,亟需寻求预防骨质疏松的办法,同时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4]。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5-7]。然而,术后椎体再发骨折仍是PVP及PKP术面临的临床难题[8]。据相关报道,长时间的制动以及术前多节段椎体骨折是术后再发骨折的高危因素,而高水平的骨密度可以降低此风险[9]。Bae等[10]指出术后椎体再发骨折与较低的骨矿物质含量及骨水泥的分布不均有密切关联。此外,椎体再发骨折也与术中骨水泥渗漏相关,Lin等[11]发现椎体再发骨折的患者有着较高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经过PKP治疗的患者,旨在分析识别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借鉴。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经PKP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为:(1)老年患者(年龄≥50岁);(2)经影像学及骨密度检查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经PKP手术治疗;(4)随访至少1年时间,临床资料全面者。根据以上纳入标准,共有1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16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2.4岁(53-87岁)。根据PKP术后是否存在椎体再发骨折,将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非再发骨折组。

2 风险因素评估:详细记录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骨折节段、户外活动(>1h/d定义为积极)、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4 结果

4.1 椎体再发骨折分布情况: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限为16.8月(12-43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27(13.6%)例患者出现椎体再发骨折。依据是否再发骨折,将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27例,非再发骨折组171例。患者椎体骨折发生节段如图1所示,198例患者共发生220处椎体骨折,最常见于T12及L1处;再发骨折椎体亦常见于T12、L1处。

图1 椎体骨折分布图。1A:198例患者初次骨折时椎体分布图(其中22例患者术前为多发椎体骨折);1B:27例再发骨折患者椎体分布图。

4.2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变量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值、户外活动量以及是否存在术前多发椎体骨折为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BMI、骨水泥弥散程度、骨水泥渗漏、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骨水泥注射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信息见表1。

表1 再发骨折与非再发骨折组间参数比较

4.3 多因素分析:依据统计学方法定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患者高龄是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高危因素(P=0.017);骨密度值升高(P<0.001)以及积极的户外活动(P=0.037)可降低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而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术前多发椎体骨折对椎体再发骨折无显著影响(P>0.05),见表2。

表2 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讨 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PKP治疗术后椎体再发骨折并不少见,据报道[10-12],发生率约为1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8例PKP术后患者,共有27(13.6%)例出现再发骨折。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显示,高龄是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高危因素;而高水平的骨密度值及积极的户外活动降低了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

众所周知,骨密度减低是骨质疏松的共性,将患者置于骨折的高风险境地[2]。脊柱外科中,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常由骨质疏松引起,导致患者背痛及功能障碍[4]。保守治疗办法包括卧床制动及口服止痛药物,但严格卧床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等[3-4]。微创手术如PVP或PKP被广泛应用来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可减轻疼痛、纠正畸形并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13]。然而,术后椎体再发骨折,通常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手术椎体的临近椎体,仍使患者面临2次手术的困扰[14]。识别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对于减少此类事件发生起到关键作用。

高龄及骨密度减低是老年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绝对风险因素,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高龄及骨密度减低同时也是椎体再发骨折的高危因素。高龄患者往往合并骨密度减低,二者密切相关共同作为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15-16]。既往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9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发现14.6%患者出现椎体再发骨折,其中骨密度减低及骨水泥分布不均增加了再发骨折的风险[10]。Lin等[11]发现再发骨折患者有着较高的骨水泥渗漏率。在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发现骨水泥渗漏有增加再发骨折风险的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术前多节段骨折作为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我们推测原因可能是多发骨折患者往往提示患者骨骼质量更差,从而再发骨折的风险增高。此外,本研究发现积极的户外活动可降低椎体再发骨折的风险,积极户外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骨密度,因此可作为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保护因素。本研究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回顾性研究的性质可能使得某些数据记录不够精确,带来偏倚;其次,我们无法采用盲法来收集比较组间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最后,本研究识别出了高龄、骨密度减低、户外活动不积极作为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可能仍存在尚未被证实的其他因素,我们期待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证实并补充本研究的论点。

结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PK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发现高龄作为再发骨折的高危因素;而高水平的骨密度值及积极的户外活动可降低再发骨折的风险。骨科医生术前需识别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给患者以警示。

猜你喜欢
回顾性户外活动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08-24 03:00:58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30
户外活动开始啦
后牙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回顾性临床研究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新闻传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2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