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案例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1-01-10 20:13徐天欢
高考·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活案例生活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学

徐天欢

摘 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虽然承担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职能,但由于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习惯于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因此其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对于生活案例的灵活、合理应用,则恰恰能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使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案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实践经验,为生活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素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进行课程建设及相关教学工作。这意味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建立密切联系,而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将各种生活案例应用到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案例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案例的主要目的是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各种理论知识。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将理论讲解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学生通常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即便能够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也同样很难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要想实现对生活案例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遵循主体性原则,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引入生活案例后,鼓励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探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熟悉的生活案例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活动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1]。

(二)开放性

面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生活案例,学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知、看法与观点,如果教师完全以教材内容或相关理论知识为“标准答案”,对生活案例进行统一的解读,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对于理论知识的认同度也会随之大大下降。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于生活案例的应用同样还需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引入课程内容相关生活案例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观点与看法,同时通过逻辑推理、数据引用等方式,证明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即便有些学生提出的观点并不正确,与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存在较大偏差,教师也同样不可直接否定其观点,而是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错误观点展开反思,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错误观点的错误之处,改变自身对生活素材的观点、认知,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思想品质,实现多方面能力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差異性

受认知水平、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差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往往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个性特征,个体间差异也比较强,如果教师所选生活案例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或个性特征不符,那么,在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后,实际教学效果的提升就会比较有限。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生活素材的应用还需遵循差异性原则,充分尊重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同时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作为案例,以提高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特征间的契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2]。另外,生活案例应用的差异性原则通常还可以体现在教师与学生间差异上,教师在选择适合作为教学案例的生活素材时,还需正确认识到成年人与中学生间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同时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以保证生活案例应用的合理性。

(四)发展性

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来说,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思想观念往往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对生活案例的应用中,教师必须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准确把握中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变化,同时面向不同阶段学生采取不同的生活案例应用策略。例如:在初一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起来,生活经验、知识视野也都比较有限,这时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简单且常见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案例;而在初三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生活经验及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时的生活案例选择,自然也就需要考虑代表性、内容深刻性等其他因素,同时适当选择一些内容相对抽象、复杂的生活素材,以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

(五)互动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单纯的生活案例引入,实际上并不能够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出太大作用,只有借助生活案例来引发学生对案例背后问题的思考,并通过思考探究来得出正确结论,或是对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深层次认知,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将生活案例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于生活案例的应用同样需要遵循互动性原则,鼓励学生围绕生活案例展开互动讨论,同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互动中来,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以生活案例为核心的互动讨论之中,并通过观点的碰撞交流,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生活案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设立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由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且高度重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与正确思想观念树立,因此要想将生活案例有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就必须要将教学目标与生活目标联系起来,结合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来设定合理的生活化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3]。例如:在进行“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特征出发,设立“结合自己与朋友间的关系,理解友谊的含义”“根据身边朋友的变化,理解友谊并非一成不变的特点”等知识目标,同时以知识目标为基础,设定“结合具体情境,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友谊的关系”“打开心扉,主动与新同学交往”等能力及价值态度目标,使课程教学目标能够与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际情况相契合,为生活案例的引入与有效应用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二)合理选择教学素材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覆盖范围非常广,如友情、生命、情绪管理、集体生活、民族团结、国家制度等主题,都被纳入了课程内容中来。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虽然为教师的生活案例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但由于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视野、认知水平都比较有限,很多在成年人看来十分熟悉的生活案例,对中学生来说却往往显得比较陌生,因此在选择生活案例时,教师还需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每节课课前主动与學生展开深入交流,了解其生活经验、思想状况、兴趣爱好,为生活案例的具体选择提供明确范围与方向,进而保证生活案例选择的合理性[4]。例如:在进行“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先围绕“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古诗词”“文物遗迹”等主题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了解其对于各方面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如发现学生对古典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选择《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以古典神话为题材且学生比较熟悉的影视作品作为生活案例,同时结合这些影视作品上映后广受欢迎的现象,对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等理论知识进行解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对生活案例产生更大的兴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还能够结合熟悉的生活案例,准确理解教师引入的理论知识,这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三)灵活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但单纯依靠语言讲述或相关文字资料来引入生活案例,却很难将生活案例生动、直观、真实等优势特点发挥出来,一旦学生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其学习积极性及课堂参与度仍然会明显下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化教学与情境教学法融合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将合适的生活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中来,以凸显生活案例的真实性、生动性,并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同时,对其思想、情感施加潜移默化影响[5]。例如:在进行“参与民主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园门口摊位较多、马路口车辆拥堵、学校周边娱乐场所过多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创设相关生活化情境,鼓励思考如何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待学生沉浸到相关生活问题情境中后,再适时提出参与民主生活的解决问题思路,并引出课程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还能够迅速将注意力从生活案例转移到课程内容上,进入良好学习状态,而在了解课程内容后,则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课程内容与之前的生活案例联系起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四)适时提出探究问题

为引发学生对生活案例的思考探究,并保证其在思考过程中能够保持正确的探究思路,理解课程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教师还需在引入生活案例的同时,适时向学生提出各种探究问题,以实现有效的思维引导。例如:在学习“谋求互利共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时常听说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生活案例,并对“一带一路”倡议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进行简单介绍,待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拥有基本了解后,再适时提出“为什么中国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能够得到各国认同?”等问题,使学生能够从国家利益、国际合作的角度出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展开思考,最终深刻认识到“互利共赢”这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宗旨。

(五)调整课后作业形式

在围绕生活案例展开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很容易在生活案例影响下发生变化,因此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帮助其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教师同样还需调整课后作业形式,将简单的理论知识理解、认知转变为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放学后主动做家务”“为爸爸妈妈按摩放松”等课后实践任务,使其能够将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案例的应用虽然能够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将生活案例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并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需要遵循主体性、发展性、互动性等基本原则,同时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素材选择、生活化情境创设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白弘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6):55.

[2]代清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核心素养: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11):31.

[3]林凌.中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0(18):98-99.

[4]樊明亮.道德贯穿生活法治融入身边:中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35):66-67.

[5]郑勇宏.中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73):113-114.

猜你喜欢
生活案例生活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结合生活案例提高道德认知的研究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高中化学新课教学中生活案例的导入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