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兰兰
【摘要】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60例)与常规组(6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试验组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心率失常情况以及ST一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率失常情况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传导阻滞、Ⅱ°Ⅰ型传导阻滞、Ⅱ°Ⅱ型传导阻滞、ST-T段改变情况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于患者的预后起到了有效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原发性高血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85-02
高血压是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非常重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掌握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与心律失常情况非常重要,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受限于环境与时间,因此监测结果常常会出现偏差[1]。本文旨在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为本次实验的时间范围,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60例)与常规组(6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有3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46~72(53.27±6.35)周岁。其中重度高血压有13例,中度高血压有33例,轻度高血压有14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24例。年龄范围为47~74(53.29±6.31)周岁。其中重度高血压有12例,中度高血压有32例,轻度高血压有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由统计学分析可知:统计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两组可进行对比。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具体内容为:指导患者采用平卧位,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应用12导联ECG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试验组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具体内容为:在患者的胸骨左右缘进入,右上电极片的部位选择在胸骨右缘的锁骨中线第一肋;右下电极片的部位选择在右锁骨中线的剑突水平处;中间电极片的部位选择在胸骨左缘的第四肋间;选择在胸骨左缘的锁骨中线第一肋间为左下电极片的部位;右下电极片的部位则选择在左锁骨中线的剑突水平处。在粘贴电极片的过程中应该要保证电极片粘附的牢固性,并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在动态心电记录盒当中即时记录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肌缺血情况以及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
1.3 研究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心率失常情况以及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1)心律失常情况: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2)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Ⅰ传导阻滞、Ⅱ°Ⅰ型传导阻滞、Ⅱ°Ⅱ型传导阻滞、ST-T段改变情况;(3)心肌缺血:ST段经J点位置之后80ms处下降0.1mV或者抬高0.2mV,且整个过程持续超过1min则可将其判定为心肌缺血阳性。
1.4 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百分比(%)表示,并分别应用t、x2检验。将数据录入SPSS22.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结果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心率失常情况试验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率失常情况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试验组患者Ⅰ传导阻滞、Ⅱ°Ⅰ型传导阻滞、Ⅱ°Ⅱ型传导阻滞、ST-T段改变情况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通常分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常伴随着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损害综合征,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医学上无法明确具体发病原因的高血压病症,患者在早期通常会伴随着头晕、乏力、呕吐等临床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伴随着病情不断恶化,患者将会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损伤的不良症状[2]。目前临床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式通常是以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并发症几率作为重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旨在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通常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且患者通常處于不同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极易恶化病情。因此,必须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与心肌缺血情况才能够给予患者更有效的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下,左心室负荷的显著增加,导致动脉的储存能力受损,增加了心肌耗氧量,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症状的加重[3]。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心肌缺血症状也并不明显,因此比较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情况,对患者的预后与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心电图能够较为清晰的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了解患者ST段水平变化情况。
虽然常规心电图具有检查方便、决捷等优势,但是不能对患者进行实时及持久的监测,有时候甚至需要对患者进行多个检查后,才能发现个别房速、室速以及早搏等心律失常情况,容易导致医护人员的误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与治疗[4]。同时,常规的心电图容易受到监测环境的限制,导致监测的数据出现误差,影响到诊断与诊疗的正确性。相比于常规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不会受到时间与环境的限制,能够在患者步行、散步、如厕、休息等情况下实时监测患者的信息,并且根据心电图的波动变化水平准确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与心肌缺血情况。在本次研究结果也可证实这一点。
黄修平[5]等人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试验组患者Ⅰ°传导阻滞、Ⅱ°型传导阻滞、Ⅱ°Ⅱ型传导阻滞、ST-T段改变情况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相一致。就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相比于常规心电图监测数据,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各项指标与数据更清晰,能够有效确定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还能够明确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与患者的活动量、情绪、昼夜以及症状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与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诊断,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动态心电图还具备便于携带的优势,在日常生活当中,患者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实时监测,以此作为诊断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情况的科学依据,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可靠的科学数据,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更优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诊断依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莉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L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洞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36-3337.
[2]彭瑞华.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4):105-106.
[3]姜红,代淑华.原发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5):49-50.
[4]单成花.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4):75-77.
[5]黄修平,邓志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9):17522-1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