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进行奥美拉唑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单独进行注射用兰索拉唑的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疗效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相比,临床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注射用兰索拉唑;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01-02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起病大多比较危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该病较为凶险,因此治疗该病的关键因素是进行有效止血[1]。以往临床采用奥美拉唑、补充血容量等方式为其进行止血,但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逐渐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且效果显著。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各15例。上述患者均经过胃镜确诊。研究组男8例,女7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7.4±4.2)岁,病因:6例消化性溃疡,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上消化道肿瘤,2例其他。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 21~78岁,平均年龄(47.5±4.1)岁,病因:7例消化性溃疡,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上消化道肿瘤,1例其他。患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将60mg的注射用奥美拉唑与100ml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静脉滴注。研究组:将30mg的注射用兰索拉唑与100ml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混合使用,静脉滴注。上述患者每次滴注时间不低于30min,q12h或bid治疗,连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在24h内止血,经大便隐血测试后呈阴性;有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且在48~72h内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大便隐血呈阴性;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未改善[2]。
观察分析两组各项结果,包括止血时间与输血量;同时记录恶心呕吐、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例数,并计算出相关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疗效高(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少(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压力的增大,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而上消化道出血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依据出血原因分为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两种情况,其中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中主要是由消化道黏膜炎、溃疡及肿瘤引起的。临床研究表明,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在6%左右[3]。该病在治疗时容易给患者生理、心理等造成沉重负担,且临床症状表现为出血、黑便等,患者常常会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来说,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导致在治疗时增加了一定地难度。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对该病的治疗,通过早日识别出血情况,及时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止血,从而减少大出血引起的不利影响。
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方式比较多,如内镜止血、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但是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往临床采用注射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这种药物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不仅可以抑制H+-K+-ATP酶,还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让胃内pH值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发挥出止血作用。除此之外这种药物还可以降低消化道上纤维蛋白的溶解性,稳定血凝块,达到止血目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长时间应用该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而且对胃部的损伤也比较大,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4]。而兰索拉唑作为一种苯并咪唑类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强效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H+-K+-ATP酶的活性,显著抑制胃酸的分泌。研究显示,兰索拉唑对于急性胃黏膜损害及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出血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疗效高(P<0.05),且不良反应低(P<0.05)。表示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
通常情况下减少消化道出血与患者胃内的pH值高低存在密切联系,而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只有在pH>6时才可能发挥出效果,是治疗上消化出血的基础。与之相反的是,当新凝血块形成时只有在pH<4时才能被快速被消化。临床研究显示,当胃内的pH值>6时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才可以发挥正常作用[6]。因此临床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通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从而抑制胃酸分泌,让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发挥正常作用,达到止血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P<0.05)。表示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止血快,输血量少。分析原因可能是注射用兰索拉唑存在较强的抑制胃酸的效果,而且兰索拉唑能够酸性环境下,经过生理作用可以转化为活性的次磺酸和次磺酸胺类药物,然后与H+-K+-ATP酶进行特异性结合,让H+-K+-ATP酶失去活性,从而快速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提升pH值,而且可以将pH值稳定在6左右,让血小板聚集,使凝血功能发挥作用,迅速止血。除此之外,注射用兰索拉唑也能够抑制胃蛋白酶,不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从而减弱胃蛋白酶对黏膜产生的损伤,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本次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观察的指标、样本等数据比较少,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加大观察样本、指标等,从而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相比,临床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翁慧斌,边君,林海,等.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与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04):25-29.
[2]高龙,常晨,付文康,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05):348-354.
[3]郭慧丽,张永潮,翟杰.老年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06):662-665.
[4]劉兴.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1):104-105.
[5]日火日作.关于兰索拉唑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17):6-7.
[6]马艳鹏,刘龙龙,唐森,等.艾司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07):92-94.
作者简介:陈挺阳,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大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