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以及网络媒体在各方面严重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因此,高校管理部门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务必重视校园网络与校园媒体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各项优势,营造出符合学生口味的校园网络氛围,结合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研究好对策,与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联动,及时策划出相关的舆论话题,着力打造优秀栏目,提高校园媒体的影响力,从而提高高校媒体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建一片全新的天地。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思路
引言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充分利用融媒体开展高校思政课势不可挡。高校应跟紧步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效创新,处理好新旧媒介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引领性、针对性和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融媒体”不是单一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使传统媒体形态与新兴媒体形态之间实现内容资源兼容、宣传效果互融、传播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形态。不难看出,融媒体是一种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渗透、多种媒介形态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模式和方法。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呈现效果、实现价值等均得到全面提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1.1信息容量无限,传播速度即时高效
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生产发布、接收传播突破时空与环境的限制,大量信息资源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通过各类新闻客户端以及当下盛行的微平台、短视频、自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即时高效,使得人们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在第一时间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时掌握各类信息,并能根据需求快速便捷地查找所需信息。
1.2信息传播交互性强,信息表达个性化足
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边界在融媒体时代变得不再分明,二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得以实现,即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受众。同时,融媒体时代,与信息传播交互性、网络空间隐匿性等特征相关联,大众在信息表达方面更具个性化、更积极活跃,高校青年学生们更乐于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关注当下时事、分享日常生活、表达个人看法。
1.3信息传播效果强,信息交流虚拟性高
融媒体可以实现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资源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资源具有更强的观赏性、更为广泛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信息交流的虚拟性,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一些青年学生倚靠融媒体空间的隐蔽性在网络平台匿名发表消极错误的言论、释放社会负能量,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妨碍社会安全。
2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教育主体观念的桎梏
在“数字化时代”,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发生巨大变革,信息开放、革故鼎新的社会形态正在不断的催生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固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疏离新媒体,更有甚者拒之千里以外。这样就使得他们在面对具有丰富融媒体背景的学生时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倾注心血、费力不少,但取得的实效性却事与愿违。一些教师虽然能很好地融入融媒体时代,有着较为丰富的新媒体使用经验,但依然固守“权威者”的姿态对待学生。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在无形中产生一些抵触心理,使得教育成果大打折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此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副课”不如专业课程重要,但是教育树人应立德为先,高校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中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大局为重的事业心,大学生在经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确立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因此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一定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线的。
2.2教育内容筛选的困难
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说过“传统的教室在电视机面前的一片笑声中黯然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可见电视机对传统课堂的冲击是很大的。但在融媒体面前,传统电视可谓之小巫见大巫,融媒体下的各类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范围也非常广泛,高校大学生通过简单的媒介就可以接收到大量未经“把关”和监测的各类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几乎能同时接收到这些信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想要快速的识别、筛选出符合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就会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同时也变得十分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丧失了对信息“过滤”、“加工”的必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一些“话语权”。
2.3融媒体建设的不充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可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間的关系是构建融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式。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除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几大主要的新兴载体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媒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媒体上。且仅有的几种新媒体方式之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大多处于孤立的状态,没有形成联动协调、互通有无的机制。如何推动好媒体有效融合发展,既能发挥传统载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又能突出新媒体信息新颖、吸引力强的优势,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就成为每一位高校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2.4教育客体的局限性
高校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是成年,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却常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理性的一面。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课堂的一些说教,学生甚至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接受到大量未经“把关”和监测的信息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西方的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内容往往也会隐藏在其中,一些别有用心者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的宣传来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洗脑。此外,当代年轻人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想空前活跃,容易盲从,也容易被错误的思想引入歧途。面对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看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昏暗面时,也容易消极的、批判的看待问题。他们往往只看到眼下问题的矛盾点、消极面,却无法用对比的、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的发展走向,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采用正确的角度看待当下我们所面对的诸多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出现一定的偏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大,甚至无用。
3融媒体下高校思政治教育开展的路径
3.1构建融合型教育团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政课教师个人的工作。应当在教育主管部门顶层设计下,由学校党委带领各部门、各学院通力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体实践,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党委掌握融媒主动权,统筹协调思政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的作用,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核心内容。二是深化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强化跨学科多领域合作。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为了深化教育者的媒介素养,高校应加强跨学科多领域合作。一方面加强与媒体从业者间的合作,从专业的角度制定提升教育者媒介素养的方案与对策。另一方面还应引入其他学科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成果,丰富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三是提高思政教师理论素养,继续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过硬的理论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础条件。
3.2创新教育内容及形式
高校应当充分释放融媒体“红利”,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和教学数据资源库。不断流程再造、优化结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拟人化,从而创新教育内容及形式。一是通过共享平台的搭建,实现资源的优化。通过网络将不同的媒介、各种数据库进行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互汇集、渗透与交融,搭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皆可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综合资源平台。二是完善各领域的互动,丰富教育内容。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制定出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三是释放融媒体“红利”,创新教育的形式。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应当是多元化的形式,课堂、新媒体、传统媒体、各类平台都能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投放。
3.3激发客体主观能动性
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学生作为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同样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组成部分而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激励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自觉利用融媒体开展思政学习。大学生应该利用融媒体强大的平台,在相关教育主体的引导下,正确认识各类思潮的性质及特点,并对其进行判断和区分。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各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内在消化。
3.4加强网站建设及培训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网站要立足于切实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服务于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栏目设计要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布局要美观时尚。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校园网站的建设要增强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关注度强的项目,如考试报名、成绩查询、就业信息、政策咨询、勤工助学、评奖评优、升学等,通过网上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网站的温度,提高学生对校园网站的关注度。另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校园网站、二级学院网站,还应努力开发二级学院官微、辅导员及班主任、专业导师博客、微博,全方位、全过程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加强网站的建设同时,还应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网站建设及开发培训,为他们网络工作的模块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网络教育增添色彩,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上水平,以及工作创新添砖加瓦。
3.5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效用
要实现思政课教学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对高校思政课进行“供给侧”改革,使其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而其中最主要的在于“先进配方”与“精湛工艺”,提升思政课的融合度。首先,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教育者应真正了解受教育者在“融媒体”环境中的真实体验,了解受教育者所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理论联系实际,回应受教育者的关切所在。同时也应从“接地气”的语言方式入手,摒弃“高高在上”的传授方式,将宣讲灌输式与聊天交流式相融合。做到模式上更受欢迎,方法上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喜欢,提供有温度、有感触、有质量的教授模式。其次,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提升学习效果。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和家风家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家庭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家庭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学习情况的了解,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用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家长反映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多方合作,共同积极主动地和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三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效用。
3.6媒体资源的再整合
传统媒体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长期的发展运用过程中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成熟的机制,教育者对其的使用已是得心应手。但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资源已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除了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外,就必须对二者进行有机的再整合,形成一種合力。一方面,新媒体应当借鉴传统媒体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体系和机制,发挥其权威性优势,将“过滤”、“加工”的正能量信息展现在广大高校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应当借助新媒体的广阔覆盖面。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利用新兴载体更深入学生生活、更易被学生接受的特点,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让教育的过程更加贴近学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结束语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这既是时代赋予的命题,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思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有效性、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罗森.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21-22+27.
[2]幸念.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解构与重构[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2):222-223.
[3]李赫男.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6):74-76.
作者简介:熊佳(1982年9月)女,汉族,法学硕士,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