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加,社会信息化的程度逐渐加深,大数据技术被大范围普及使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中,高职想要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便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需要的力量。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同时细致阐述了相应人才的培养方式,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数据;教学模式;应用课程
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让一部分与之相关的行业因此大量崛起,国内由于该方面专业人才的缺失,让国家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不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关键的目标便是应用,为此,其开展的中心便是实践,这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大力培养学生的该方面能力,以此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国家的总体实力水平。
一、当前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从近些年间已经进入职场的学生反馈统计能够得出,电脑应用、软件技术方面的学生进行数据库使用时,主要场景是:使用DBMS来创建数据库的对象;对数据进行操纵与管理;根据使用的需求内容,来对功能对应的查询语句进行编制等。总结来讲,上述的每一条重要使用到的基础知识为:建立、管理数据库对象;数据内容的操作与管理;数据内容查询设计等方面内容。在一定的需求情况中,其所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便会发生改变,为此便要对相应专业进行细致分析。电脑应用专业学生的从事范围较为宽广,大多数都不具备基础部分以外的大数据知识,而少数从事数据处理、分析的便需要对数据再加工技能进行充分掌握,该部分还会关系到数据挖掘的步骤。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岗位分布情况上相对集中,工作中与大数据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功能需求语句、视图的编制工作,一部分较为复杂的工作,要求其具备编写“存储过程”、“游标”的能力。在大部分的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都需要对数据查询工作进行优化[1]。
二、大数据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以高职院校大数据应用课程为例
(一)改革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往理论阐述、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适应当前时代进步迅速的社会需求,还不能再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挖掘、发展。为此,在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创作相应框架时,便需要改变以往所使用的理念内容,明确学生的进步需求、尊重个体的主体理念,将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为达到该效果,可以采用独立式实践、技能掌握强化、校外真实学习、模拟岗位训练、案例教学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巩固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并在其中使用、解决、研究、整合、发掘、采集大数据,以此提高合作、组织、沟通、表达方面的能力,为其多角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课程设置
在大数据背景中,高职院校想要培养能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应用型人才,便要创建出与经济发展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内容,还要保障不同的体系内容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制约的逻辑关系,还可以在知识内容上可以实现不重复、不缺失,以及具备极强的灵活性。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课程需要包含基础性知识、理论内容、技能实践、校外实践、真实训练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在该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多种理论课程拥有实践内容,还要保障教学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对照理论内容,以此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理论应用能力真实发挥出来。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坚持将校外实际训练、真实案例内容、模拟操等作为关键基础,将社会发展需求内容作为根本,并以任职的岗位要求、实践评价作为标准,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三)创建双师队伍
在创建双师团队时,第一,需要对教师掌控课程建构、设计、开发的行为加以鼓励,丰富其在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促使其可以在进行自我优化的同时,还能让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得更加高效、优秀,对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二,需要将教师自身的反思、学习能力进行增强。高職院校在创建双师团队时,需要对其中自我反思、优化的能力进行增强,将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工作作为关键导向,对其中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重点分析,再通过全新的教学手段、理念内容,来为学生提供新型的模式、内容、方法。第三,还要积极鼓励教师进入到学生未来就业、任职的岗位中,并依据代职训练的方法,来进行真实场地的调研,磨炼自身在实践方面的能力水平,丰富自身操作经验,从而将真实训练、理论内容教学工作的品质提高。
(四)创新教学方式
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时,一,可以将其与大数据技术进行融合,对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细致了解,从以此来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目标、内容进行优化。之后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融合,来制定出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内容。二,将网络、实践教学部分进行结合,并依据数字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实际训练进行引导,并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岗位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对相应知识进行巩固、强化实践方面的能力。在该过程中,教师依据全程教学、在线平台等,对学生所遇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解答。三,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评率、检索具体内容”相结合,并对其最近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存在的弊端进行充分了解,调改教学方案中的具体计划内容、教学节奏、授课模式等,从而对其的需求进行满足,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2]。
(五)引入激励机制
兴趣是学生最佳的教师,只有其对某门课程内容产生喜爱后,才会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能够良好培养学生在知识吸收过程中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激励机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例如:在课上提问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进行积极发言时,表示道如果答案正确,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上4分;如果回答错误,但却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及自身观点思考得出的答案,依然可以给予2分的奖励,并在回答之后,帮助其纠正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该方式的合理使用,教师不仅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到较为模糊的知识点,还能有效调动其在课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从而培养出其在学习上的兴趣点。
总结
从以上文章中能够看出,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保障自身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便需要对相应的需求进行在充分掌握,精准把控实践教学在其中产生的重要性。之后通过改革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引入激励机制的方式,来创建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从而为社会发展供应更多需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梅.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任务型课程建设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0,v.10;No.115(09):117-118+120.
[2]刘丰年.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6.
作者简介:徐英,女,汉,1989年10月出生,重庆永川人,现就职于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大数据应用方面,本科。单位所在地:重庆市永川区,邮编: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