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征
摘要:中职生作为教育对象,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一种冲突和选择的过程中,其特殊的生理、心理极易受到影响,社会环境的很多现象容易对其产生影响,所以,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下,开展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观显得至关重要非常必要。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生;生命教育
生命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探索,生命价值的论断也在不断出现在历史的长廊里。生命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中职生为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体,中职生以个体生命发展的特点及实际需求为根据,以马克思主义生命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必价值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中职生增强自身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也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双提高,以期深化中职生对生命存在的认知,养成关怀、珍爱各种生命的态度,进一步唤醒中职生生命价值意识,端正生命价值的目标及生命意义的追求。
1.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背景及特殊性
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对青年学生“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重视人生观教育,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职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和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不仅面临着学习的压力,还面临着青春期心理不稳定、情绪容易有较大波动等问题,不少中职生生命意识薄弱,自杀、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冲击着中职生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观显得至关重要,生命教育不仅是为了预防和解决生命问题,更指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以,生命教育也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
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的超越性、可持续性和主体间性。中职生生命教育对个体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同时,中职生生命的存在并不是互相孤立、互不联系的单子式的存在,而是一种互相依赖、彼此依存的主体间的存在。有效的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让其明白生命需要互相支撑,能够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对他者怀有感恩之心,也感受到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与意义。
2.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总体情况较好,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开展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并伴有多内容、多方式融合实施的特征。就实施效果看,绝大多数中职生认为学校、家庭开展的生命教育有意义,并高度支持今后生命教育的开展。在生命态度方面,中职生反馈基本懂得珍爱自我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敬畏自然界一切生命,看待生命意义与价值时大多能够将生命价值归于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追求自我信仰、贡献社会和国家。但同时,当前中职生的生命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职生对疾病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堪忧,防护教育有待加强;二是中职生对生命的认识有待提升,珍爱生命教育需进一步深化;三是中职生对待死亡的态度需要引导,死亡教育相对缺乏;四是部分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有所偏差;五是学校生命教育开展形式零散单一,生命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3.中职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职生生命价值观现状的产生与中职生所处的身份和所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追踪中职生生命价值观现状背后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是中职生自身缺乏科学的生命价值。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与结构和社会经验来讲,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趋向成熟与稳定的阶段,尚缺乏系统的价值观引导。二是家庭忽略了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父母往往忽略了对中职生的关心与关爱,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了中职生生命价值观的缺失。三是学校未能充分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当前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还不能充分满足中职生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这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生树立科学和系统的生命价值观。四是忽视了网络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影响是双重的。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网络利用其自身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职生的生命价值观。
4.反思与建议
4.1 提升中职生敬畏生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社会的发展中职生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但是其生命发展过程的体验感却降低了。因此,中职生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条件和资源,走进大自然,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发现生命的成长规律,切身感受动植物的生命律动,树立一切生命皆需尊重的意识,体会人的生命的特殊性与可贵性。同时,要大量阅读经典作品,帮助自己找到心灵的寄托,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中职生要学会主动反思自身的生命价值观,反思自己是否尊重他人生命、是否热爱自身生命、是否超越了生命本体存在而创造了生命意义和价值。再就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美好生命品格,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和动力,激发自身潜能,创造生命的无限价值,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而贡献力量。
4.2 开展并不断加强中职生生命健康教育
对中职生来说,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是做好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中职生对生命健康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并不高,对生命安全措施的了解不充分,主观认识与实际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化危为机,将生命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和深处,为中职生的生命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可以拓宽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中职生系统学习安全防护知识,使其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命安全素养,形成积极的生命安全观念,以达到预防和解决生命安全问题的目的,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中职生的生命健康。
4.3 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中职生个人主观世界的不断改造、同伴群体的相互影响、家庭环境的不断优化、学校课程的大力重视、社会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职生的生命价值观。所以,生命教育不仅应该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以预防和解决生命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应充分利用具体情境积极主动开展教育,充分把握特殊教育素材,融合珍爱生命教育,帮助中职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从而从根本上重视生命、珍爱生命、领悟生命的重量。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可将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化作生动素材,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4.4丰富教育形式并构建生命教育体系
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从实际出发落实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其牢牢扎根于课程内容体系之中,要构建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包括开设显性、隐性课程)。一方面,学校可考虑开展重点突出的专题式教育、符合时代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围绕生命热点问题展开,丰富学生的生命认识和体验,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创造性、多样性;另一方面,学科渗透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命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了解其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关系,不仅有助于丰富生命教育的形式,还能够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领悟生命教育内容,对生命形成全面的认识,真正落实生命教育,需要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朱永新,袁卫星.论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12-18.
[2]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