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妍
摘要:素质教育以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充分彰显和发掘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从生态化教学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生态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提出文学课教学生态化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构建;文学课;生态化
素质教育以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充分彰显和发掘为前提,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长期以来,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学课的教学问题在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大多收效甚微。传统的文学课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抽象地记忆、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掌握的文学课学习方式也已经制约了学生的人性释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快乐的环境里来研究性地进行文学课学习,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构建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生态化。
一、生态化教学的内涵
1858年美国文学家梭罗首次提出“生态”一词。它的意思是“对住所或栖息地的研究”。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对这一词语作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即“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目前学术界关于“生态化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1)以生态主义理论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来的教学及理论;(2)以生态问题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形式;(3)在生态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为实践生态主义而发展演化而来的各种具体的教学形态。第一种理解是广义上的理解,包含了比较广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形态;第二、三种理解是具体化的理解,这是生态化教学理论的特殊表现方式。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生态化教学就是在生态学理論的指导下来思考和研究复杂的教学现象,把教师、学生、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等教学要素看做一个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整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中生态化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中所编写的内容,而应该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也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接触到广阔的大语文,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准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要激情洋溢、思维活跃,要以发展的眼光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倾听、合作、互助,开拓思维、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饱满。
(二)教学主体的平等性
所谓平等性,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师生之间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对问题进行平等地学习、研究和讨论。大学专科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考。对待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换意见,可以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但切记不要操纵课堂,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想法态度强加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学生之间还可以开展讨论、争辩,这样的课堂也会因为有了多维的对话体系而不再死气沉沉,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构建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学课生态化教学的途径
(一)转换角色,实现师生平等
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它的性质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有着强烈影响性作用。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直处于不平等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之中。“尊师爱生”更是把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进一步神圣化。这种尊与从的地位不仅抑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且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发展。因此,这种无视学生权利的师生关系,与生态化教学必然是不相符合的。在教学理论走向生态化的时代,转换角色,实现师生平等,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更好地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沟通互动。
(二)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生态化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传统的文学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全由教师一人决定。文学课堂成了文学讲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听”代替了“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感悟,只须接受,无须创造,无须质疑,更谈不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了。因此,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净化文学课教学的环境,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习方式,重视文学课堂的和谐生态。
(三)构建开放性课堂观,增加学生活动空间和体验空间
开放性的文学课课程观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以文本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和体验空间。在传统教学中,文学课课程所确定的呈现方式都是“蓝本”,都是“作品”,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一直处于中心位置。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所做的仅仅是简单地模仿“作者的产品”,尊重作者所想表达的是什么,并以其为标准。除此之外,其它理解都是错误的。教材开放是实现文学课课程观转变的基本条件。所谓教材开放,就是要打破教材中心制,彻底改变搬运和移植知识的教学形态。生态化的文学教学,要求把学生从被动世界解放出来,要把学生培养成富于创造性的、能动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2]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年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