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如何成为可能

2021-01-10 17:26刘程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卢卡奇实事求是

摘要: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分析了庸俗唯物主义与马赫主义中所存在的方法论缺陷,提出要对事实进行正确的认识,“事实”才能得到更为全面、系统的哲学阐释与说明。从“事实”概念的联系性、历史性、总体性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为“实事求是”如何成为可能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事实;实事求是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研究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副标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辩证法作为全书的核心,批判第二国际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并将这种错误归结为资本主义的物化;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吸取匈牙利革命失败的教训的同时,为超越实证主义及解决物化问题寻求出路。辩证法该如何落实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之中?实事求是如何成为可能?只有深入探究辩证法中关于事实的基础,才能回答此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重新理解卢卡奇“实事求是”思想的唯物史观内涵,剖析《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实事求是”具体应用方法,以完善对“实事求是”思想的探索与理解,为现实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一、视野:对事实的进一步扬弃

1.卢卡奇事实观的历史背景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需回到他所处时代的思想语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卢卡奇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毁灭文化的异化社会,对世界抱有纯粹空想观念的浪漫反资本主义情绪,看不到现实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无产阶级走上政治历史舞台,“沙皇的倒台,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崩溃,使我们见到曙光。……看到了人类摆脱战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1]匈牙利在其影响下开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在革命斗争中匈牙利共产党孕育而生,在共和国失败后卢卡奇被迫流亡至维也纳,在此期间,他开始结合革命实践,设法真正掌握按共产党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

2.卢卡奇事实观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学术界冷嘲热讽马克思主义成为时髦,反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诋毁、篡改,而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偏差,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恩格斯逝世后,机会主义以第二国际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告终,在这一时期: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用改良代替暴力革命、用康德伦理观补充并修正马克思主义;以卢森堡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以考茨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应在理论上采取卢森堡的观点在革命实践上采取伯恩施坦的道路,即采取折中主义的策略。

在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的两大因素的影響下,卢卡奇极力批判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与肤浅化的理论,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卢卡奇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是批判和革命,而这些特征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是一种方法,即辩证法。卢卡奇强调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一种革命辩证法,探究辩证法又不可避免需要探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当理论与实践统一时,对“事实”进行“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研究尤为重要,事实究竟如何对革命无产阶级的行动提供指南?卢卡奇提出:“对现实的一切认识均从事实出发”[2],实事求是尤为重要。

二、内涵:对事实的进一步发展

吴晓明曾指出辩证法“是一种以“实践批判”为主导定向的辩证法,并因而成为引导和敦促革命阶级行动起来的思想武器”[3],这种观点鲜明指向一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正统得马克思主义?在《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明确指出了经验论者、机会主义者对事实在理解上存在的错误,并提出自己对于“事实”的理解。在讨论“实事求是”思想的唯物史观内涵之前必须要先理解什么是与认识有关的事实,事实不是经验论者所认为的简单列举,也不是机会主义者所求助的自然科学方法,“事实只有在这样的、因认识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方法论的加工下才能成为事实”。[4]

1.事实的联系性

世界处于不断生成、发展、联系的过程之中,辩证法在把握事实过程中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看待事物的发展,“辩证法不顾所有这些孤立的和导致孤立的事实以及局部的体系,坚持整体的具体的统一性”[5]。在经验论者看来,可以在“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情况、每一个统计数字、每一件素材中都能找到对他说来很重要的事实”[6],这种对事实的理解很容易从生活联系中抽离出来,从一种理论走进另一种理论的误区;在机会主义者看来,自然科学通过观察、抽象、实验等取得“纯”事实并找出它们的联系的办法,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抗辩证法的强制结构;资本主义所具有的拜物教性质,将人的一切关系物化进一步掩盖了事实真相,今天所处的社会依旧是资本原则、形而上学原则主导的现代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面依然可以看到“经济形式的拜物教性质,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不顾直接生产者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而对生产过程作抽象合理分解的分工的不断扩大,这一切改变了社会的现象,同时也改变了理解这些现象的方式”[7],但这些揭示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的假象,不是真正的“事实”,因此要从万物的联系中获得真实的事实。

2.事实的历史性

“事实只有在这样的、因认识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方法论的加工下才能成为事实。”[8]在自然科学者看来,事实需要依靠自然科学的方式,如:抽象法、实验法、观察法等获得,并认为采取这样的方法所获得事实具有绝对普遍性,是纯事实。这种“纯事实”在卢卡奇看来抛弃了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性”,这种自然科学的“纯事实”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条件下产生,同样也证明事实是一定条件下的事实,如果条件发生改变,则事实及事实所对应的认识必然发生改变,条件的变化性与认识的对象相互联结,从而进一步展示事实的“历史性”。

一方面,为了能够从这些“事实”前进到真正意义上的事实,必须了解它们本来的历史制约性,并且抛弃那种认为它们是直接产生出来的观点,并认识到事实的“实际存在”与它们的表象、概念等方面的区别,这种区别也是真正科学研究的首要前提,认识事实的历史性也意味着反对依靠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事实。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9]卢卡奇在此引用马克思此话批判这种非历史性的思维方式,卢卡奇认为这种错误的来源的实质是:“统计和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精确的”经济理论总是落后于实际的发展”。[10]卢卡奇强调对于对象的理解一定要贯彻历史性的原则,一定要考察到历史的性质,必须了解他们本来的历史制约性,并且抛弃那些认为它们是直接产生出来的观点,必定要受历史、辩证的考察。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理解它们的外表形式的性质,即看出这些外表形式是内部核心的必然表现形式。之所以必然,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性质,因为它们是生长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壤中。

3.事实的总体性

“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11]卢卡奇认为黑格尔首次发现了具体的总体思想,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指出:“现实是本质和实存或内部和外部所直接形成的统一。现实事物的表现就是现实事物本身,所以现实事物在表现中同样还是本质的东西,而且只有在具有直接的、外部的实存时,才是本质的东西”[12],现实是现存事物与本质的统一体,本质属于真理的范畴,真理是一个过程,本质是运动中的本質,所以现实是在总体的过程中。黑格尔通过将现实性等同于合理性,即合乎事物本质的东西,而反对现存的东西。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将资本主义的现存事实等同于合理性,无法看到现实性,也就无法把握社会发展的总体,也无法客服自在之物的难题。马克思通过社会历史的真实基础,将黑格尔具体的总体置于社会现实基础上,具体是社会历史中的现实,总体体现为社会历史的总体进程。

卢卡奇认为,必须要将孤立的事实在历史过程中归纳至总体,全部的总体包含在辩证地具体环节之中,即总体性的“事实”观。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总体性包括主体与客体,指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在总体性内,作为主体的人不能离开客体对象而独立存在,作为客体的对象也不能离开主体。这种离不开客体的主体的人具有主观性的同时又在历史过程中发展。所以,需要将客体对象所相关的“事实”以及对于“事实的认识”归纳至主观性、历史性的主体性之中,即事实具有总体性,就能解决对“事实”的认识问题:对事实的认识既有主观性又包含历史性,才能真正认识到事实。

三、实践:对事实的进一步落实

事实是被建构的,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13]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事实才能成为认识的基础,实事求是就是切中社会现实、把握社会现实,让自己的观念、思想同时代的现实相匹配,以哲学的反思形式把握社会现实。

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统一

阶级意识、无产阶级意识如何切中社会现实?卢卡奇提出要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革命辩证法的前提条件,“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4]卢卡奇认为仅停留在马克思这一论断是不够的,“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成为可能。”[15]只有当理论完全掌握了群众,群众不再受历史中偶然因素的驱使,不再追求非历史主流的目标时,理论才能与实践统一。

2.坚持具体的辩证法统一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以辩证总体性的观点阐明马克思辩证法的具体统一性,正如马克思所言:“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16]辩证总体性的观点即阐明具体统一性是否具有现实性及如何获得现实性。历史哲学以感性的人为出发点,说明社会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考察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历史关系,揭示社会运动的规律。马克思考察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卢卡奇在考察经济形式的拜物教性质之时,对从主体与客体的能动性、批判性上理解具体统一性。

3.坚持历史的辩证法统一

实事求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意义及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认识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之所以强调坚持历史辩证法原则目的在于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的阶级意识。从马克思的文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德国解放的出路在哪里,在德国必须要形成这样一个阶级,是被锁链彻底锁住的阶级,这个阶级如果不能从整个社会中解放出来,那么他则不能解放自己”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具备这样的一种意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解放,要能够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要充分的掌握,要清楚自身的历史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内核辩证法,卢卡奇认为要以辩证法对事实进行历史的剖析,离开历史来谈实事求是必定会歪曲实事求是,无产阶级就会屈从于物化,无法实现自身的阶级意识。

一方面,卢卡奇对于事实的澄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正第二国际对于事实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卢卡奇对于经验论者、机会主义者和庸俗唯物主义者的批判重构看对于事实的认识,不仅将辩证法运用于历史之中,更有助于对于黑格尔、马克思的著作进行分析。哲学家的思想离不开时代与文化的土壤,都在回答时代和民族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卢卡奇强调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传统,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指导新问题、新情况,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生活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4 页。

[2]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3 页。

[3]论《 历 史 与 阶 级 意识 》的辩证法研究 [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吴晓明,2017年,第2期第38页。

[4]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3 页。

[5]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5 页。

[6]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3 页。

[7]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4 页。

[8]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3 页。

[9]《资本论》第三卷,《全集》第25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923页。

[10]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55页。

[11]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 年,第 77页。

[12]黑格尔. 《逻辑学》[ M],梁志学译,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263 ~ 264 页

[13]《资本论》第三卷[ M],《全集》第25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923页。

[1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M],《全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460页。

[15]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 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 58页。

[1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M],《全集》第12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715页。

作者简介:刘程程(1998.02);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卢卡奇实事求是
论瓦尔特·本雅明
在布达佩斯“寻访”卢卡奇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从阶级伦理到日常生活伦理
班主任威信来自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本质和核心的两种解读
谁造就了北大的“废物”